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悉,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襄城区余家湖社区实施文物勘探时,发现了27座六朝隋唐砖室墓,经初步发掘整理出土文物70余件,有铜、银、铁、陶、瓷、玉石器等,有纪年砖和画像砖万余块,其中东晋纪年墓和南朝画像砖墓弥足珍贵。 据介绍,东晋纪年墓砖室长2.2米、宽0.66米、高0.55米。墓砖侧面有“泰(太)元廿一年韩墓”铭文。“泰元廿一年”即公元396年,为东晋武帝司马曜年号。该墓还出土了东晋时期的铜镜、...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0日透露,考古人员在陕西榆林寨峁梁遗址发现了北方地区保存较好、揭露最为完整的龙山时期小型石城聚落。 寨峁梁遗址位于陕西榆林市榆阳区安崖镇房崖村,与村庄隔开光川相望。寨峁梁遗址处在开光川下游西南侧的一座椭圆形山峁上,遗址面积逾3万平方米。 “数量丰富、保存较好、排列有序的房址是寨峁梁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孙周勇介绍,寨峁梁遗址发掘的遗迹包括南城墙、房址和灰...
11月6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获悉,今年绛州州署遗址Ⅱ区考古发掘成果丰硕,新发现了唐代至明清五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出土有明清时的取暖设施,类似现在的地暖,及青花釉里红小荷蜻蜓鸡纹杯等生活用瓷。 2014年7月,省考古研究所在结束了绛州州署遗址I区(现存大堂建筑前)的考古工作后,随即对位于现存二堂以北,绛守居园池以南的区域进行了布方和考古发掘。在150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中,新发现了明清、元...
山西丁村遗址是世界著名的含有古人类化石的旧石器时代遗址。2014至201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汾河以东塔儿山至汾河黄土台塬区间,调查发现了50余处旧石器和化石地点,并对其中3处遗址进行发掘,首次发现了丁村遗址群原地埋藏石器打制现场、人类用火遗迹、疑似人工石铺地面等重要考古文化现象。 丁村遗址位于山西襄汾县丁村附近的汾河两岸,发现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华大地上首次发现和发掘的旧石...
省考古研究院日前透露,在榆林市榆阳区安崖镇房崖村寨峁梁遗址,发现了保存较好、最为完整的龙山时期小型石城聚落,当时人们住房为“一室一厅”。 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孙周勇介绍,这处遗址面积逾3万平方米,发掘的遗迹包括南城墙、房址和灰坑等。考古人员清理房址109座(组),房址为前后相接的直线联套式结构,相当于现在的“一室一厅”。考古专家表示,从前室进入后室的“门洞”为此次发掘的重要发现之一,保存最好的门洞...
在广州市的地下文物埋藏区,总能挖掘出新的历史。昨日,新快报记者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位于中山四路南侧的建设工地,勘探挖掘出五代南汉大型建筑基址,建筑面积超过700平方米,为近年广州市区考古发掘面积最大的遗址之一。 本次考古挖掘的工地,位于中山四路与德政中路东南角地块,东侧为省实验中学,该区域处于广州市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内,工程建设之前由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先进行考古勘探发掘。 工地...
昨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发布消息,考古工作者日前临汾市襄汾县陶寺村北发现了西周时期一处大型高等级贵族墓群,经过考古勘探和抢救性发掘,目前已探出墓葬1283座、车马坑1座,对于研究西周至春秋早期的墓祭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 陶寺北两周墓地位于襄汾县陶寺村北的800米处,因近年盗墓被发现。墓地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墓区随地势大体沿西北向东南延伸,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00米。从墓葬分布情况来看,墓...
南乐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在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田野零散石刻征集普查工作中,在南乐县城关镇南街村城墙及东街村东部发现两处由石刻垒砌的涵洞(返水洞),经过实地调查,发现该两处涵洞,垒砌于五、六十年代,当时涵洞的材料大部分是征集的古牌坊、画像石、记事碑及其它石刻等石质构件。经过一个月的发掘,终于使部分“石头”漏出了本来面目,这些石刻有的花纹清晰精美,有的碑文内容清晰可辨,据了解,这些“老物件”...
在河源市连平县油东村八字山山顶,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近期发现了一处战国时期的古人类活动遗址。目前,该处遗址的抢救性考古挖掘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现已出土了一大批战国时期古人类使用过的零碎陶片和部分石锛、石柱等石器。 遗址出土的部分陶片 这些或是当地人生活中使用的陶片 遗址年几何?初定为战国时期人类活动的古遗址 据连平县油溪镇文化站站长黄乐南介绍,今年上半年,连平县文物普查队在建设...
1.巫山县大水田遗址 位于巫山县曲尺乡伍柏村3社,地处长江左岸的缓坡台地上,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5′14.7″,北纬 31°02′21.6″,海拔高程162——169米。作为三峡库区消落区地下文物保护2014年度工作,3——9月,我院对该遗址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共完成发掘面积1300平方米,发现大溪文化、商周、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早期、六朝、唐宋遗迹470余座,其中墓葬258座、灰坑211座...
杨家坝遗址发掘 杨家坝遗址为三峡水库消落区考古发掘项目,该遗址位于武隆县羊角镇石床村河边小组,地处乌江右岸的二级台地上。5月至6月,我院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计500平方米,文化堆积的时代以宋代为主,清理有灰沟、灰坑、红烧土面等遗迹,其中的红烧土面是本次发现的较为特殊的遗迹现象,发掘区域内均揭露出这层红烧土面,整个红烧土面较为平整,厚约10厘米,表面有较多的凹窝,疑似为锄痕遗迹...
西昌沙坪站遗址发现大理国时期的大豆种子,这是四川首次发现大量大豆遗存 你爱吃麻婆豆腐吗?你知道它的重要原材料大豆的来源吗?去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凉山州博物馆和西昌市文物管理所对凉山州西昌市沙坪站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43粒大豆种子。昨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植物考古实验室的闫雪表示,“这43粒碳化的大豆种子发现于该遗址的大理国时期,也就是宋代。”据悉,此次沙坪站遗址出土的大豆遗存在整个四川...
12日,张氏宗亲会在广东惠州市博罗县城的罗浮药业工地迁祖坟时,发现祖坟竟然是一座“官墓”,张氏宗亲会已经向当地政府报告并联系文物部门,申请保护。墓碑文记载是明朝成化(明宪宗的年号)3年立,距今至少已有580年历史。 据博罗县城下街余庆里张氏宗亲会理事会负责人张祥稳介绍,祖坟是11月11月开始迁移的,破土后看到里面的石棺庞大,迁移不便,于是请来挖机来挖,当他们破开像石头一般硬的三合土后,发现里面是...
经过考古发掘与研究,考古人员日前确认了我省南郑县龙岗寺遗址在100万年前就开始有人类活动,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为数不多的超过1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的遗存,对研究我国旧石器文化发展演化、南北旧石器文化交流以及东西方旧石器文化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据了解,1943年西北联大历史系陆懋德教授发现了龙岗寺遗址旧石器,立即引起了地质、考古、古生物学界的高度重视。此后,在此发现数以千计的旧石器,类型有砍...
近日,新疆文物古迹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对位于库车县境内的苏巴什佛寺遗址进行野外考古调查和清理,新发现了13座佛寺遗址。 11月10日,记者从新疆文物古迹保护中心了解到,这13座佛寺遗址主要是佛殿和僧房,同时还出土了钱币、铜镜、桃核、釉陶、陶片和琉璃念珠等文物。苏巴什佛寺遗址分东、西两寺,曾出土大量汉朝、南北朝和唐朝时期的钱币,铜、铁、陶、木器,壁画、泥塑佛像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