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县志办组织人员对县域内前埠遗址、史家遗址、古城遗址、齐桓公戏马台、鲁连井等十余处古迹遗址和乌河桓台段现状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在桓台县索镇张桥村意外发现一处古“四河寨”遗迹。11月18日,记者跟随县志办工作人员对古遗迹进行详细考察。 记者看到,这处古“四河寨”遗迹位于索镇张桥村村东的乌河岸边,距此不远处,便是乌河张家古桥。遗迹呈南北方向分布,长约30余米,北...
11月20日上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安徽省东至县文物管理所召开发布会,公布华龙洞遗址出土直立人头骨化石等遗址考古发掘重大发现。 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从发布会获知,2014-2015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安徽省东至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对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境内的华龙洞进行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累计发现包括...
发现7处古墓 为了弄清即墨在古代时是个什么样子,为古城改造提供历史资料,目前正在进行地下考古。10月4日上午,考古人员在距离即墨古县衙西侧不远处勘测,找到了古代的青砖。考古人员慢慢下挖清理,发现这里竟然是一处古墓,便立即展开抢救性发掘。经过几天的发掘,在数米深的地下,考古人员又发现了4座古墓,但由于古墓历史久远,墓葬的上半部分被破坏严重,下半部分尚保存较完好。墓穴用大青砖砌成,工艺十分精细,墓葬...
近日,我国当代历史文化学者李强在定州市考察文物遗存时惊喜地发现,在定州文庙,一块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的汉文、八思巴文双语圣旨石碑保存完好。 据介绍,该石碑已在原地保存了700年,碑体、碑文至今基本完好,该石碑高216厘米,宽85厘米,厚21厘米,碑头为四条蟠龙纹。 据李强介绍,元代石碑本来就存世不多,像保存这样完好且是八思巴文与汉文对照的圣旨石碑,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的石碑...
广东惠州市博罗县一座明代“官墓”被打开后惊现完整古尸,连日来,墓主后人面对这具古棺却陷入两难:当地文物部门认为这是有主的坟墓,让其后人自行处理;而远在北京的中国社科院专家认为有极高的文物研究价值,呼吁尽快保护。 惠州博罗县城下街余庆里张氏宗亲会本月11日在博罗县罗浮药业工地常规迁祖坟时,发现祖坟竟是一座夫妻合葬的“官墓”,里面发现一具丝毫未腐朽的完整古尸,出土墓碑文记载该墓是明朝安葬,距今已有5...
“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这是史书中对唐长安城东市繁荣景象的记载。昨日,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获悉,在唐长安东市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450件唐代珍贵文物和一批重要的商业遗迹。 仅500平方米探方 就出土文物450件 据史书记载,唐长安城东市的位置在今天西安城外的东南方位,四周的具体范围是:东线在西安交大西侧,南线在友谊东路,西线在安西街东侧,北线在咸宁...
11月20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安徽省东至县文物管理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4-2015年对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境内的华龙洞进行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累计发现包括1件古人类头骨化石在内的20余件古人类化石、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器、大量具有人工切割或砍砸痕迹的骨片和20余种脊椎动物化石。 华龙洞是在我国发现的又一处重要的包含有头骨化石的直立人(猿人)化石...
一个盗洞的发现,引出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园。历时5年的考古发掘,目前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保存之完好、规模之庞大、体系之完备,即使在最严谨博学的考古专家眼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17日,考古工作者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西侧发现1盒马蹄金和2盒金饼,总数超过75枚。考古专家认为,这批金器是中国汉墓考古史上保存最完整、数量最集中的一次发现。 据介绍,海昏侯墓考古创下...
记者19日获悉,浙江自然博物馆的金幸生团队最近在化石爱好者吴立功、黄力等协助下,对诸暨、永康和建德等地的鱼化石点进行野外调查,在建德和浦江交界的鱼化石层位发现足迹化石,经初步鉴定为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化石。这是在杭州市域首次发现恐龙生活痕迹。 我省是恐龙化石最多的省份之一,已在18个县市区发现恐龙骨骼、恐龙蛋和恐龙足迹化石,东阳市还被命名为恐龙之乡。迄今以我省发现的恐龙化石命名的恐龙种类,有浙江吉...
日前,河南沁阳市山王庄镇在平整山前土地绿化建设时发现一座古墓葬。沁阳市文物工作队闻讯后,及时组织人员对该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土了陶井、灶、壶、铜镜和货泉铜钱等一批汉代文物。 该墓葬位于沁阳市山王庄镇廉坡村北,地处太行山南麓坡地与南部怀川平原交接处,地势北高南低。墓葬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由墓室、墓门和墓道三部分组成。共出土文物26件,其中包括:陶灶、陶壶、陶仓、陶罐和连弧纹铜镜,“五铢...
11月12日,广东惠州市博罗县城的罗浮药业工地上,一座明代葬墓被打开。原本打算常规迁坟的族人发现,不但葬墓的规制远高于其他古墓,还在棺椁中看到了保存完整的古尸,古尸面部轮廓饱满,丝毫未见腐朽。 他们没有想到,麻烦也因此接踵而来。 博罗县文保部门认为,古尸没有考古价值,让族人自行处理;而远在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却专程打来电话称,完整的双椁双棺嘉靖明墓并不多见,而且古尸及其服饰保存完整,具有很...
11月2日至7日,央视《国宝档案》连续播出“海丝传奇”系列节目,因为里面有很多“扬州元素”,吸引了很多市民关注,其中,“渡海而来的先贤”这一集向观众朋友们讲述了普哈丁在扬州的传奇往事。记者昨从扬州博物馆获悉,该馆征集到一方唐代波斯人墓志,该墓志是在普哈丁墓园南侧发现的,墓主人是侨居于扬州的外国人中,目前我们知晓姓名的第一人,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扬的波斯人的代表。 1 扬博征到唐波斯人墓志 墓...
说起砝码,停留在你脑海里的,一定还是中学物理课上,老师搬上一架天平,从盒子里用镊子取出的一个个铮亮的砝码。要是和你说,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一套2000多年前的砝码,你一定很想知道究竟是啥模样。11月16日,与海昏侯墓专家组副组长张仲立聊起这套砝码,他表示,在那个时候,砝码有一个别的名字——铜环权。在本文中,我们姑且还是称它为砝码吧。 据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介绍,这套砝码在江西是首次发现。张...
考古现场 考古工地发掘出的T形防护堤 烧焦的木桩 “下关的关,就是税收机‘关’演化而来”。目前,南京文物部门正在对热河路西侧的一块工地进行考古。在600多平方米的探方里,考古人员发现了古井、古砖垒砌的房址、烧黑的木桩……从目前的考古情况可以判断,明清时期,这里是江漫滩,而且有临水建筑。原鼓楼区文化(文物)局长赵志刚向现代快报记者表示,根据考古现场以及史料推测,这里可能是明代负责来往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