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众所周知,学会使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而人类开始使用灯,则实质上是用火的合理延伸。我国古代的灯具制作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与灿烂的华夏文明相应相称,达到了非常精湛的水平。特别是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非常重要的战国到两汉时期,随着艺术题材日益广泛化、世俗化,工艺手法也趋于多样性和创造性。这段时间的工艺品制作,从内容到形式,均洋溢着现实生活的浓烈气息,充满了来自民间的旺盛生命力。...
郭家庙出土的青铜印章 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埋葬着三位春秋早期曾侯,记者昨悉,就在同一个区域,考古工作者同时发掘了三座战国晚期小型墓葬,并出土一方青铜私印。 现场考古工作者称,这方战国晚期的私印,其上刻着篆体“期淈(g)”二字,应是墓主人名 字。此前在我省九店东周 墓地728号墓,也出 土过一方铜印,其上刻“兢人之鉨(玺的异体字)”,则应是一枚官玺。“先秦时代古玺以传世品居多,这方战国私印出...
1月4日下午,市民黄先生将自己收藏二十多年的战国印纹陶罐捐赠给市博物馆。 家住中驰湖滨的黄先生,先后在北京、西安、新疆、河南等地做过生意, 约在上世纪90年代初爱上了古玩收藏,最喜欢收藏陶瓷器具,“每到一个地方, 第一个要跑的就是古玩市场”。 二十多年前,黄先生到了河北某地一个古玩市场,看到这件印纹陶罐后,感觉应该是一件“老东西”,怕自己看不准,他打电话给一名内行的朋友,两人讨论后,认定这是2...
威武的山字形器,婀娜的十五连盏铜灯——·25日,由山西博物院、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中山风云——古中山国文物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 展厅入口处,七尊“山”字形青铜器威严耸立,它们约高一米,上部为形似山字的青铜器,下部为木柱。有研究指出,这些“山”字形礼器可能是国王出行时立于帐前的仪仗器,用来彰显国王的地位和身份。河北博物院副院长周筠介绍,山字形器是全国唯一的发现,出土于两代中山...
战国时期芈月故里的漆器和青铜器在广州就能观赏到。今天起,由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吉金华彩——湖北九连墩青铜器漆器展》正式开展,本次展览分列鼎而食、楚风漆韵和金戈铁马三部分,精选了湖北九连墩战国楚墓中出土的93件套文物,以青铜器和漆器为主,涵盖了祭祀、生活、宴乐、军事等方面,集中反映了2000多年前楚文化魅力。 展品文物包括有青铜、漆木玉器、竹简,既有礼乐制度规范的祭器、明器,...
马山一号楚墓深衣样式复原(颜色、花纹与原物不同) 收视率一路领跑的《芈月传》已经播出过半,这部酝酿四年、倾注主创不少心血、观众期待颇高的剧集评价却远远不如姐妹篇《甄嬛传》。观众为《芈月传》可是操碎了心,一边跟着“娘娘”提心吊胆提防着宫中各类陷害,一边还不忘吐槽剧情、吐槽道具。乱点的鸳鸯谱、时空错乱等等硬伤令人不忍直视,剧中的各类服饰更是成为了众矢之的,“淘宝款”“艳俗”的批评不绝于耳。这花花绿绿...
战国中山王铁足大鼎 近日,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战国铁足铜鼎——战国中山王铁足大鼎将得到科学保护修复。 战国中山王铁足大鼎,1977年出土于河北平山三汲村战国中山王墓,高51.5厘米,腹径65.8厘米。该鼎为中山王墓中同时出土的9件列鼎中的首鼎,铜身铁足,鼎身刻有铭文469字,是目前所见铭文最长的一件战国铜器。 中山国是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外的一个国家,公元前296年被赵国吞并。作为国宝级文...
近日,根据秦宣太后芈八子生平改编的电视《芈月传》一经开播,就饱受众议。各类吐槽源源不断,故事是否属实暂且不论,就单单是剧中各类穿越的饮食起居,就让众多网友和吃货抓狂不已。逢“吃”必错,似乎成了此些根据历史剧的硬伤,宋朝炒菜的铁锅,北宋的绿豆糕,唐朝的茶叶,还有后世才出现的塑料碗、胡萝卜、葱、圣女果等等,都出现在了战国的餐桌上,更有网友调侃:“娘娘,这些都是你是从清朝带过来的吧!” 那么,...
12月9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考古人员持续两年在许昌禹州市大吕墓地进行的考古发掘,发掘出带有车马陪葬坑的商代高级贵族墓地和西周早中期诸侯公族墓地,特别是战国时期墓地和大型殉马坑的发现,为寻找战国吕不韦家族墓提供了直接线索,吕不韦很可能葬在家乡许昌禹州。 已出土青铜器、玉器等遗物近300件 12月8日下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共考古与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马俊才介绍,大吕墓地位于禹州市小吕乡大吕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当吟诵到唐代大诗人杜牧《赤壁怀古》这首诗的诗句,不禁使笔者联想到前些年一次清理战国墓葬的工作。在距离地表约2米处,陆续出土一批青铜兵器剑、戈、矛等带回县博物馆收藏。 时至今日,每当笔者看到这些2000多年前的青铜兵器,其制作之精细、锋刃之锐利,令人惊叹不已,似乎聆听到古代沙场上的阵阵厮杀声。 这次战国墓出土的青铜兵器(包括剑、戈、矛)约有20余件,而这件青铜...
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出土的玉器。王京燕供图 记者3日从山西省考古所获悉,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探索与发掘,初步确定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是一处两周到战国时期、延续使用约500年的大型高等级贵族墓葬群。考古工作者在该区域内共探出墓葬1283座、车马坑3座,在已发掘的12座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青铜礼器、乐器及大量玉器、车马器、陶器、骨器、金器等。特别是在春秋早期墓葬中,还发现了非常罕见的墓祭方式。 陶寺北两周墓地...
两汉时期是我国玉文化大发展时期,尤其是西汉玉器直接继承了战国以来浪漫主义的遗风,各种精美的西汉玉器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佩饰类玉器中除了普通几何造型的璧、璜、觿等之外,还涌现出诸多生动精巧并具有象征意味的单玉佩,笔者就在这其中择取造型精美且少见者试举一二。 1、蝉形佩 古人以蝉代表品行高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载:“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蝉在幼虫时生活于污泥之中,等蜕壳化为蝉时,飞到树...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文化财厅(文物局)12月2日消息,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10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将韩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4国联合申遗的“拔河”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此,拔河成为韩国第18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在中国民间普及程度极高的项目,拔河在中国已有2400年的历史,据记载在唐朝时期就曾举办过千人拔河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