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仿制品。据悉,两尊残体立像的打印成本就高达10万余元。 2013年度上海国际印刷周今天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本届印刷周的热点是在全世界都被炒得火热的科技新概念——3D打印。3D打印将被广泛用于高端制造业,而参加本届展会的上海印刷集团所属上海商务数码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则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文物保护。上海商务数码图像技术有限公司用3D打印技术原寸打印...
德国观众观看展览 苏 丹 摄 中国文化报讯,日前,“龟兹石窟壁画——王征临本高仿品展”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开展。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参黄国斌、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鲁克思以及50多位德国观众出席了开幕式。 1993年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王征到龟兹石窟研究所从事龟兹与古代西域的佛教美术研究工作,用9年时间在洞窟临摹了数百幅龟兹石窟壁...
为全力做好丝绸之路申遗工作,迎接国家及国际专家的实地检查,从近日起,省文物局组织相关专家和人员,逐一对甘肃的5个申遗点进行预检。6月21日至22日,由省文物局局长杨惠福、副局长肖学智带队,首先对炳灵寺石窟申遗工作进行了预检。临夏州副州长马明杰及临夏州、永靖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杨惠福局长一行按照既定的预检方案,先后查看了炳灵寺石窟申遗专题展览、监测室、档案室、资料室,检查了炳灵寺石窟的文物保护现状...
5月27日至28日,资阳市人大副主任王存志带领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市人大民宗外侨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人大城环资工委、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民宗局、市旅游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文管所等相关部门领导一行20人,在安岳县人大副主任刘春艳、县政府副县长黄德毅、县文物局局长傅成金等领导的陪同下,对安岳石窟中的圆觉洞、毗卢洞、茗山寺、华严洞四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组每...
5月27日下午,张广智副省长对麦积山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省政府副秘书长俞建宁,省文物局局长杨惠福、副局长肖学智和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锐,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彭鸿嘉,副市长霍卫平陪同调研。张广智副省长实地查看了麦积山石窟的文物本体保护、环境整治、综合管理、陈列展示等工作进展情况。他指出,麦积山石窟申遗不仅是天水市,也是全省文化传承保护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进一步提升麦积山石窟及天...
为保障安岳石窟文物安全,入夏以来,安岳县文物局加大夜间巡查力度,每周出动一次夜间巡查,对全县重点石窟文物进行排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督促当地文管员24小时在岗在位。 近段时间时值汛期,暴雨和大风天气多,文物偷盗者常选择夜雨作业,县文物局加强落实巡查制度,由局班子亲自带队夜间冒雨逐个点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文物点的安全隐患,对当地文管员也起到了很好的监督。局长付成金指出,要按计划把夜间巡查制度化、具体化...
5月18日,由敦煌研究院和龟兹研究院合作举办的“丝路梵音:龟兹敦煌石窟壁画展”在敦煌莫高窟开幕。该展览由序篇、敦煌遗韵、龟兹古风、千年丹青四部分组成,共展出敦煌壁画临摹作品38幅,龟兹壁画临摹作品33幅。展览计划于今年10月10日结束。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出席展览开幕仪式并致辞。她指出,龟兹石窟和敦煌石窟是丝绸之路众多石窟中一对光彩闪耀的明珠,一西一东,交互辉映。随着佛教东传的步伐,龟兹石窟艺术对...
2013年5月18日下午,由新疆龟兹研究院和敦煌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丝路梵音——龟兹敦煌石窟壁画展”在敦煌莫高窟正式开展,画展为期5个月,将于10月10日闭幕,作为丝绸之路上两个关系密切的石窟明珠,实现了千年来首次“相聚”。龟兹石窟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包括克孜尔、库木吐喇等9处石窟群,现存石窟679个,壁画近2万平方米,横跨公元3至11世纪,是佛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其最早的石窟壁画比敦煌壁画还...
4月30日至5月8日,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安岳石窟项目负责人科赫博士一行六人,与四川省博物院、成都博物院、四川大学的文物保护科研人员一道,针对四川省安岳县圆觉洞石刻区10号龛严重风化部位,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工作。 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安岳石窟圆觉洞10号龛抢救性保护工程方案的批复》(文物保函【2012】2157号)有关内容,和四川省文物管理局专家论证指导意见,此次抢救性保护工作内容包括:1、清除圆觉...
5月4日,张掖市市长黄泽元到肃南县调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殊山石窟群保护工作。黄泽元市长现场踏勘了文殊山石窟群的前山千佛洞和万佛洞,了解了石窟群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听取了肃南县文物局关于石窟群保护工程情况的汇报。他强调,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文物保护工作,让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使其蕴涵的文化价值得到更好地展示和弘扬。他要求加大文化遗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让保护文物成...
作为新疆吐鲁番地区开凿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群,也是古丝绸之路沿线一处重要的佛教地点,联系新疆南部与中国内地佛教遗迹的重要纽带的吐峪沟石窟寺,其第二期考古发掘工作于2日结束,发掘出土大量壁画残片,并清理出中心回廊柱等洞窟遗址。 吐鲁番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龙表示,是次第二期考古发掘从今年4月初开始,为第一期考古工作的延续,发掘面积为500平方米,发掘区域主要集中在吐峪沟沟口的地面佛寺,以...
中新社乌鲁木齐5月2日电 (孙亭文 许婉)作为新疆吐鲁番地区开凿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群,也是古丝绸之路沿线一处重要的佛教地点,联系新疆南部与中国内地佛教遗迹的重要纽带的吐峪沟石窟寺,其第二期考古发掘工作于2日结束,发掘出土大量壁画残片,并清理出中心回廊柱等洞窟遗址。 吐鲁番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龙表示,是次第二期考古发掘从今年4月初开始,为第一期考古工作的延续,发掘面积为500平方米...
龙门石窟海外回归国宝面见公众 4月27日,经过几年努力从海外征集回归的七件“国宝级”洛阳龙门石窟流失佛雕,在洛阳龙门博物馆首次与公众见面,并将长期展出。 这七件佛雕文物系20世纪上半叶,不法奸商自龙门石窟盗凿出境,是北魏晚期至盛唐中国造型艺术极盛期的优秀作品。这七件征集回归的佛雕分别为龙门石窟北魏时期佛头像一件,唐代佛头像两件,唐代观音、天王头像及飞天造像各一件,北魏风...
2010年——201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吐鲁番研究院、龟兹石窟研究院3家单位合作,对吐峪沟石窟寺遗址实施了第一期保护性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纸质文书等珍贵文物,对研究吐鲁番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该考古发掘项目当年被评为“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今年4月,吐峪沟石窟寺启动了第二期考古发掘工作。此次发掘工作是第一期考古工作的延续。计划发掘面积为500平方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