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失散民间多年后,我国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墓碑及墓志铭终于被沪相关部门找到。昨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徐光启和《几何原本》翻译出版400周年。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徐光启墓一直缺失的原墓碑和墓志铭如今已物归原主。 徐光启出生在当时的上海县法华汇(如今的徐家汇),在数学、天文、历法、农业等方面有着重要贡献,他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翻译的《几何原本》更是我国科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古陶瓷研究所联合进行的对景德镇明代外贸瓷窑址的考古活动,于9月29日在景市北郊观音阁附近的古窑遗址开始了发掘。 据参与本次考古发掘的北大权奎山教授、景市陶瓷考古所江建新副所长介绍,这次考古由著名的古陶瓷专家刘新园先生领队,北大和省考古所都派出了著名专家参与考古发掘;这次发掘的古窑遗址堆积物,系明朝中晚期到清代初期的民窑堆积物。 据相关文献记载和...
村里老人和记者在辨认墓碑上的刻字 昨天下午,福州马尾造船厂附近的一个工地上,工人在施工时发现一座明代古墓,有的村民甚至要挖开古墓。 得知消息后,记者一边火速赶往马尾,一边联系马尾区文管部门。到达现场后,只见古墓就在一条石板路边上。墓的正前方中间有一块石碑,两侧各立有略窄的石板。石碑表面已经发黄,坑坑洼洼,风化严重。经过仔细辨认,记者看到上面写着“明皇”、“天...
记者7日从甘肃崆峒山管理局了解到,该景区在维修其标志性建筑--凌空塔时,发现11座明代泥塑佛像,专家称其为研究明代佛教造像艺术的重要文物。 据崆峒山文物管理所所长赵亚丽介绍,该景区今年在维修凌空塔时,发现了明代泥塑佛像11座,其中9座基本完整,2座已经残缺不全。 这些塑像面相丰润,细眉长目,表情庄重,身材匀称协调,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特别是其中的菩萨像肩宽腰细,身姿...
一件极为罕见的明代成化青花瓷器24日在华辰2007年春季拍卖会”上,以1430万元拍卖成交。 华辰拍卖宣传出版部经理梅立岗介绍说,明成化年间(1465-1488)是中国瓷器制造技艺发展的顶峰期,这件青花暗刻海水绿彩龙纹盘原为日本藏家所得,辗转回流到国内拍卖。 在24日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拍卖中,这件青花龙纹盘一亮相,立即引起了众多买家的追捧。从起拍价300万元开始,一路经过了40...
考古人员还发掘出4座东汉墓 昨日,记者从巫山大溪乡获悉,日前,湖南怀化考古队对大溪文化遗址长江消落带进行抢救性发掘时,首次发掘出土明代官墓(夫妻墓),墓葬保存完整,共有随葬品22件,主要是用于农业的陶器、铜器。 乘江水消落忙挖掘 据介绍,大溪文化遗址是公元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址。从1998年至今,先后经过5次发掘。三峡库区三期蓄水至156米后将其淹没。 今年夏季以来,这里水位下...
昨日,在桐梓县夜郎镇宋墓群发掘现场,考古队员又发现了一座大型古墓。由此,当地民间流传的“杨八墓”就是八座坟的说法,似乎有了出处。不过,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考古队暂时不打算开启这座新发现的古墓,目前正在对已打开的7座宋墓进行清理。 本次夜郎考古工作队队长李飞告诉记者,从上个月中旬开始,为了抢救性发掘一座省级保护的宋墓,他和一些专家来到“杨八墓”,并在遭...
北京市西城区文委8月30日透露,近日在德内大街道路改造的电信施工中,挖出百余块古城砖。经专家初步判断,这些城砖已有500多年历史,为明代之物,系当时德胜门附近的城墙用砖。 这些明代城砖出土于德内大街南口,城砖呈青灰色,长约40厘米,宽约20厘米,高约10厘米,不少砖的侧面都印着“工顺窑细泥停城”字样。据查,“停城”指大型的停泥城砖,“工...
近日,钟楼区永红街道霍家村桂花园工地施工中发现一座大型墓葬,常州博物馆随即派工作人员前往进行保护性发掘,现清理出各类随葬器物124件(套),据出土器物和死者服饰判断,为明代中期墓葬。 参与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的常州博物馆馆长助理唐星良向记者描述,该明代墓葬为一大型石室浇浆合葬墓。墓内四壁以整块石板砌成石室,顶部以两块厚20公分的条形石板覆盖。石室内为长方形木椁,外髹黑漆。椁内分置两棺,棺木为楠木质地...
男:还是在奉贤,金汇镇南行村有一座距今500年历史的明代古桥——保安桥,常年遗失在村落里不为人知。女:由于年久失修这座桥几近坍塌。文物部门发现情况后,及时出资修缮。今天上午,这座遗失在村落里的古桥终于恢复了原貌。 这是一座单孔的青石板桥,古桥一侧保安桥三个字还依稀可见,而桥拱内侧各有一块石碑记载了这座明代古桥的建筑历史。 ( 村民:听老人说这座桥造的时候弟兄三个,(乌蓬)船进出要经过这座桥,一定...
近日,我市临城县北街村村民在进行施工挖掘时发现一古墓。古墓内有一幅优美的壁画,经专家考察鉴定,该古墓和壁画都出自明代。 古墓是7月17日临城县北街村村民在进行水渠工程施工时发现的,村民发现古墓后立即报告县文物部门,县文物部门马上对该墓实施保护并进行有关考察。记者在县文物局对该墓地清理报告中了解到,该墓墓室为长方形,长5米、宽2.5米,墓道宽1.7米,墓道底部为斜坡形。在墓室北部成东西向有一石棺,...
原以为南京人的宝贝已经“晒”得差不多了,古钱币不少,古铜镜也有,瓷器陶罐散落民家,皇宫用品成为收藏。殊不知除了家藏级、殿堂级宝贝,新鲜出炉的宝贝也等不及要来晒一晒。日前,市民韦世林致电《金陵晚报》,讲述了一件日前由他发现并经专家鉴定的文物。 发现文物疑似“养虎槽” 家住河西宁工新寓的韦先生是一位文物爱好者,平时就爱翻阅各种各样的史书,被誉为...
8月14日下午,在淮安市涟水县金城桥东侧的南水北调工程现场,施工人员在施工中挖掘出一座明代古墓。淮安市博物馆考古专家尹老师表示,根据已经出土的墓志铭内容可以确定,该墓是明代夫妻(妾)合葬墓。 古幕发现点在金城桥东侧的涟水总干渠北岸,濒临河床。该古墓所在地刚好处于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涟水污水处理厂管网工程二号标段。当一号标段施工人员在地下安装约1米粗的排水管道时,管道在此处却突遇“障碍...
大兴发现明代火葬墓 本报讯 (记者 李琦) 昨天,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表示,该所与大兴区文管所对大兴区新城北区8号地段地下文物埋藏区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已基本结束。发现了自汉代至明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墓葬、陶窑、水井等遗迹,发掘出土了铜镜、陶塑动物、陶耳杯、陶罐、铜钱等文物。 本次发掘汉墓4座,均为土圹砖室墓。这些墓曾遭盗掘,尸骨较为零乱,墓壁砖多已被起走。随葬品有铜镜、陶狗、耳杯、五铢铜钱等。其中1...
与杭州灵隐寺并称为姊妹寺的安吉灵峰寺,在为庆祝建寺1100周年修复蕅益大师灵塔院的施工整理过程中发现明代高僧蕅益的舍利。 灵峰寺位于安吉县城西南灵峰山,始建于五代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禅宗灵峰派创始人蕅益大师系中国佛教史上著名人物,别号“八不道人”,对灵峰寺情有独钟。 据了解,今年是灵峰寺建寺1100周年,灵峰寺决定对方丈院、阿兰若处、蕅益大师塔院、碑廊进行重修。...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