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8月18日,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民俗学会、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格尔木市人民政府、青海省民俗学会联合主办的2016昆仑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学术论坛在格尔木市举行。来自国内外的60名专家、学者齐聚“昆仑之子”——格尔木,以昆仑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心议题,探讨非遗背景下昆仑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为昆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出谋划策。 台湾成功大学特聘教授陈益源,韩国民俗学会原会...
8月15日晚20时30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伞头秧歌传承者贺升亮在在微信伞头秧歌龙虎群语音开唱,强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伞头秧歌刻不容缓,随即,数名伞头秧歌传承者加入演唱、对唱,一场秧歌晚会就此开演,10多个联盟秧歌群实时直播,3000多名伞头秧歌爱好者在虚拟空间享受艺术盛宴,规模空前。 据了解,伞头秧歌是活跃在晋西、陕北等区域的一种民间艺术,即兴编唱、雅俗共赏,百姓喜闻乐见,被评为国家级非物...
近年来,防城港市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全市22个非遗项目列入各级保护名录,国家、自治区、市三级名录体系基本建立。 ——中越边境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建设取得突破。防城港市于2013年开展中越边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惠民富民示范带建设,建立了广西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此外,还建立了独弦琴艺术传承示范基地、江平镇城北社区非遗传承基地、峒中镇那丽村砧板陀螺、天...
精彩绝伦的“二贵摔跤”在长城上吸引了上千名美国游客;场面宏大的《鼓舞太平》为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增添了“承德味儿”……今年以来,我市保护传承与发展利用并重,积极宣传推介承德,唱响了承德文化品牌。 建立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自开展非遗普查工作以来,我市逐步加强市、县区非遗保护体系建设,并积极组织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开展省级、国家级申报工作,非遗保护工作不断规范,体系逐步健全。目前,我市已初步建...
第一条 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点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举措。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推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融入景区建设,融入“两山”发展战略,根据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丽水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点是指通过展示、交流、传习...
拓碑技艺是南朝时出现的一种印刷技术,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为了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昨天,姑苏区锦帆路社区请来拓碑大师,教社区的孩子们拓碑技艺。
近日,“朱彝尊传说”等11个项目被列为第五批嘉兴市秀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次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2项,为朱彝尊传说和国界桥传说;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项,为新塍童玩;传统美术1项,为新塍彩蛋画;传统技艺4项,为张萃丰蜜饯制作技艺、古窦泾布鞋制作技艺、王店米烧酒蒸制技艺和传统家具制作技艺;传统医药2项,为新塍朱氏膏药制作技艺、沈氏喉科散;民俗1项,为演龙节。
在过去十余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和快速的社会变迁中,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虽然面临重重困难,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来之不易的成就,与国家的重视、专家的倡导、非遗保护工作者的奉献和传承人的坚守密不可分。正是这种上下协力,为非遗的生存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社会和舆论环境。不仅如此,政府职能部门还从中国国情出发,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并将非遗保护提升到了立法保护的高度。[1] 近年来,...
7月17日-19日,由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民俗学会、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党委宣传部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内蒙古民俗文化研究基地、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承办,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协办的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实践研讨会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行。 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范德堡大学、西肯塔基大学、纽约州宾汉顿大学、美国民俗学会、爱...
8月7日,天柱县在县城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展演活动。来自该县各乡镇的国家级和省、州、县级非遗传承人及传承人队伍,表演了高酿老海月牙铛、界牌侗家武术、渡马阳戏、石洞斗笠、地湖雕花蜜饯等非遗技艺。此举旨在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丰富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让广大民众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来。
近日,2016昆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节目选拔赛活动成功举行。《段龙舞》等6个节目从全市11区镇选送的22个优秀节目中脱颖而出,分获一、二、三等奖。据悉,获奖节目将于9月下旬在昆山文化艺术中心进行非遗专场演出。 在评选出的优秀节目中,陆家镇的舞蹈《段龙舞》、开发区的新编昆剧《齐天大圣·弼马温》、张浦镇的舞蹈连厢《绿野》、周庄镇的舞蹈《周庄水乡婚俗》等展示了在昆山市各个区镇昆剧、打连厢、水...
据黄山政府网消息,黄山市目前现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1325个,种类和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为避免诸如依靠口传必授方式传承的非遗遗产消失,运用数字化技术等科学手段保护保存徽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前,该市在全省率先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该项目总投资48万元,由世行贷款资金投入,目前已完成数据库软件系统的招标工作,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该项目主要通过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方式...
“泥人张”是北方流传的一派民间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喜爱的民间美术品,它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流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期间,经过创始、发展、繁荣、濒危、再发展等几个时期。几经波折,泥人张彩塑艺术逐步走向成熟,被民间、宫廷,乃至世界认可。它是继元代刘元之后,我国又一个泥塑艺术的高峰,其作品艺术精美,影响远及世界各地,在我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泥人张彩塑于2006年5月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
8月6日,从隆回县文体广新局传来喜讯,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滩头手工抄纸技艺,其传承展示基地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该基地集滩头手工抄纸技艺传承、文化传播、产品创新、游客体验为一体。 据了解,该基地总占地面积为1714平方米,主体建设内容包括传统香粉纸作坊、书法纸作坊、游客体验作坊、焙房、料池以及游道等配套设施。 隆回县滩头手工抄纸技艺是2014年经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
近日,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院长、回族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任医师牛阳告诉记者,回族医学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认为,对于传统最好的尊重就是把接力棒传好,让古老的回医开花结果,重新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回回药方》残存于世的只有4卷,成了中国目前仅存的一部古代回族医药典籍。”牛阳说,回族医药在许多疑难病症的治疗上有独特之处,但因古籍文献大量流失,给回族医药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