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山西发掘出一座金元时期仿木结构彩绘砖雕墓葬。考古所提供摄 山西省晋中市考古研究所5日发布考古新发现,考古工作者在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下峪村抢救发掘出一座金元时期仿木结构彩绘砖雕墓葬。 该墓葬出土的文物有瓷钵、瓷盏、木枕、串饰、银耳环等,该墓葬的发现为研究金元时期的葬俗及历史又增添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7年3月24日,晋中市文化局接到榆次区东赵乡下峪村村民王学林反映,他在自家院里...
2月14日至3月28日,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在配合周口港口物流园区的文物勘探中发现两座大型古墓葬,通过出土的文物和墓室结构,判断为晋代墓葬。 两座古墓葬为南北向砖室墓,均遭到严重破坏。尽管如此,还是出土了40多件文物,有绿釉红陶灶、绿釉红陶磨、釉陶器盖、灰陶瓮、铜钱、铜带钩、板瓦、陶楼、釉陶甑、绿釉红陶狗、灰陶盆、釉陶圈、釉陶磨、陶灯、陶俑等,其中一些较为珍贵,绿釉红陶狗、绿釉红陶磨是它们的代表...
“2016年年底,西藏藏东地区发掘一处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青石石板墓地——阿岗绒墓地,共挖掘出13座墓葬。”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夏格旺堆3月21日在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2016年度业务工作公众分享报告会上表示,该发现对研究西藏丧葬文化习俗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当时无文字记录的人类发展状况提供了可靠研究依据。 阿岗绒墓地位于西藏藏东地区,地处海拔近2900米的林芝市波密县倾多镇...
长丰县下塘镇韩岗社区农民周之敏在翻整自家的土地时,意外发现一座古墓。经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性发掘,认定这是座东汉古墓(如图),而部分出土文物也是首次发现,这为研究江淮地区东汉时期墓葬的年代序列以及埋葬制度、民间风俗、器物组合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解放初这里曾翻出陶罐 昨日,记者来到韩岗社区采访,这里正在进行土地整治。刚犁过的大片农田在春风的吹拂下,散发出特有的气息。 听说...
“天子坟”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姑孰镇洞阳行政村洞阳自然村东约1 公里,根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该墓为吴景帝孙休定陵,故名。 为配合马鞍山市鸿翮实业有限公司文化园建设,同时为防止该墓再次被盗掘破坏,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马鞍山市文物局和当涂县文物管理所,于2015 年11 月27 日至2016 年12 月31 日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65 平方米。 墓...
为配合当地土地整治工程,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长丰县下塘镇中韩古墓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据悉,此次发掘面积约400平方米,共发现墓葬9座,根据地层堆积和出土器物判断,为东汉及清代时期古墓群。出土器物主要类型有瓷器、陶器、铜器、铁器和石器等。据悉,中韩古墓葬的密集程度在我省比较少见,部分出土文物也是首次发现,并反映出与其他区域的古代文化交流关系。
经过近一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文物工作者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双元村发现了近200座春秋至战国时期的船棺墓群。出土上千件文物中,青铜器尤显异常精美,堪称一座“地下青铜器宝库”。 154号墓墓主身份尊贵 3日,记者走进发掘现场,看到足有两个足球场大的平地内,密集分布着大小不一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坑大部分为南北向,少量为东西向,大部分墓葬葬具为船棺。多数墓葬成组分布,有的两座一组,有的三座...
3月3日,记者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已历时3年完成对辽阳苗圃汉魏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百余座汉魏墓葬出土。 辽阳古称襄平,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金世宗完颜雍曾在辽阳称帝登基,此前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东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据考古专家介绍,该遗址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出土的汉魏时期墓葬可分为土坑竖穴墓、石椁墓、石室墓、砖室墓等,有长方形斜坡或竖直墓道,墓室有...
网络配图 图文无关 2月28日,记者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已完成对康平张家窑辽墓群抢救性发掘,10余座辽代墓葬出土。 辽王朝始建于公元10世纪初,由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立国210年,历经9位帝王,与当时统治中原的宋朝对峙,签订澶渊之盟,后被金朝所灭。其创制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与汉字并行使用。 据考古专家介绍,已勘察出辽代墓葬群5处、遗址6处,出土鸾鹤纹铜镜、绿...
2月26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所获悉,陶寺北墓地2016年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共发掘春秋晚期墓葬5座。其中2座大型墓葬为春秋晚期墓葬,同是大夫一级的贵族夫人墓,出土有鼎、豆、鉴、壶、簠、舟、鬲、盉、盘、甗等青铜器35件,以及乐器铜镈8件、铜纽钟9件、石磬4套20件和玉饰件等随葬品,为研究晋国史提供了宝贵材料。 陶寺北两周墓地群位于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处,占地总面积在24万平方米左右,东西...
36座墓葬,出土300余件随葬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掘,昨天,德清县博物馆发布消息,位于德清县武康街道五龙村的古墓葬考古发掘工作已结束。“墓葬时代从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应该是一处家族墓葬群,但墓主人的身份无法考究。”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德清县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接下来将会对这批文物进行整理、修复。 去年9月,因德清县华盛达外语学校新校区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清县博物馆联合组...
2月27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成都市考古队了解到,日前考古人员在龙泉驿区十陵镇大梁村四组发现两座大型宋代砖室墓,同时出土精美文物60余件。 考古人员根据现场发掘情况判断,此次发掘的砖室墓均为何氏家族墓地,其规模在四川宋代墓葬群中罕见。 据介绍,此次发现为研究宋代政治、历史、丧葬制度提供了珍贵的考古材料。 令人遗憾的是,位于墓地一旁的成安渝高速路成都收费站项目,在施工过程对...
36座墓葬,出土300余件随葬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掘,昨天,德清县博物馆发布消息,位于德清县武康街道五龙村的古墓葬考古发掘工作已结束。“墓葬时代从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应该是一处家族墓葬群,但墓主人的身份无法考究。”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德清县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接下来将会对这批文物进行整理、修复。 去年9月,因德清县华盛达外语学校新校区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清县博物馆联合组队对...
2016年9-11月因为华盛达新校区建设的需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清县博物馆联合组队对位于武康镇五龙村新龙的古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36座,其中茅家山为5座,黄泥墩为31座,汉六朝墓葬为35座,唐墓1座。 新龙古墓葬位于武康城东宝塔山与狮子山相连的低山丘陵地带上,是主山体向平原突出部分,东为茅家山,西为黄泥墩。茅家山呈椭圆形西南向东北突出,东西宽约72米,南北长约80米...
在施工工地发现的古墓(自贡市文化局供图) 近日,在位于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大岩村的川南城际铁路自贡至泸州段施工工地发现了4座古墓葬,经自贡市文物专家现场勘探,初步认定为明代墓葬。 “我们在施工的时候发现了墓葬,麻烦派专家来看看。”日前,在川南城际铁路自贡至泸州段施工工地,工人们在施工中发现异样,挖开的土坡中出现了石门、墓穴,施工单位立即向当地文物部门进行汇报,随后,市文化专家到现场进行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