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获悉,在重庆市文物局的指导下,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日前正式完成了对重庆忠县生态工业园区内一处古墓群的抢救性发掘,期间发现多处南宋及明代双室古墓,并出土仿宋青瓷、白瓷等精美陪葬品。 据了解,古墓群在重庆忠县的乌杨街道黄古村三组,位于当地一生态工业园区内,于园区施工时被发现。对此,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于今年7月24日起对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考古现场发现了6个古墓群...
核心提示:在凌家滩墓葬出土的文物当中,有玉板、玉龟、玉勺等一大批精美玉器,还有一件太阳纹的纹饰。总之,西坡遗址、陶寺遗址、王城岗遗址、新砦遗址、二里头遗址,中岳庙、嵩岳寺塔、观星台等“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等等遗址,都是我们中华文明中的一部分。 在SELF格致论道讲坛上,作为新兴考古学的拓荒者,中国国家博物馆综合考古部主任杨林为我们讲述了中华5000年文明起源的考古证据。 古老的...
安徽涡阳发现一座汉代墓葬 出土4件文物 10月28日,涡阳县一施工现场挖掘出一座汉代墓葬,出土了4件相对完整的文物。亳州市文物部门专家称,这些文物对于研究汉代人的生活和风俗有一定的价值。 该汉代土坑墓葬位于涡阳县向阳路一施工现场,墓长2.2米、宽1.6米。由于施工现场地处居民区,加之地下水位高、管网多等原因,给文物发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抢修清理和保护文物,该县在亳州市文物处...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居住在洞穴里的人类,只会采集、狩猎,或从事初级农业生产活动。中国社科院、福建省博物院和明溪县博物馆考古团队近期对福建三明市南山遗址的一系列考古新发现颠覆了这一观点。 这一团队4日宣布:在南山遗址4号洞(测定遗址年代为距今5300-4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上发现了上万颗炭化稻谷,表明南山遗址古代先民已经掌握了相对较发达的农业生产方式,这意味着我国首次发现会“种田”...
金银发饰是明代妇女服饰中最具时代特征的饰物,以公式髻最具典型性,大大小小的簪钗,比较固定的组合关系,成为明代女子妆束的亮丽风景。 金牡丹花簪(图1),通长约12厘米,同出土8只,形制纹饰同。簪首均錾刻一朵绽放的牡丹花,圆梗体,向尾逐步收细。花簪两两成对,插戴于公式髻冠体两侧,起到将公式髻固定在发髻上的效果,在公式髻头面里属于花头簪。 金蝶花形簪(图2),长13.5厘米,同出土2...
10月28日,涡阳县一施工现场挖掘出一座汉代墓葬,出土了4件相对完整的文物。亳州市文物部门专家称,这些文物对于研究汉代人的生活和风俗有一定的价值。 该汉代土坑墓葬位于涡阳县向阳路一施工现场,墓长2.2米、宽1.6米。由于施工现场地处居民区,加之地下水位高、管网多等原因,给文物发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抢修清理和保护文物,该县在亳州市文物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经过两天的发掘,出土了4件相对完整...
考古人员正在对墓葬进行发掘 近日,涡阳县一施工现场挖掘出一汉代墓葬,出土了4件相对完整的文物。文物部门专家称,这些文物对于研究汉代人的生活和风俗有一定的价值。 “先别挖了,土里有罐子!”10月25日下午,在涡阳县向阳路一施工现场,工人突然发现挖掘机挖出来的泥土中包裹着一个深灰色的器皿,便赶紧让挖掘机操控员停止施工。 经过察看,泥土中还有其他样式的器皿以及残片。“我们想着可能是挖出...
10月26日,记者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获悉,该院考古工作人员对重庆忠县生态工业园区的文物进行保护性发掘,发现宋明时期墓葬群,含南宋双室石墓1座,明代单室、双室和多室石室墓26座。 “墓葬群于园区施工时被发现,我们从2017年7月24日起对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工作人员周勇介绍,忠县移民生态工业园位于忠县西南的长江南岸,此次考古发掘总面积1600平方米,共发掘清理宋、...
摘要: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内蒙古凉城县永兴镇发掘毛庆沟墓地始,以内蒙古岱海地区东周墓地相关问题为核心的研究随即进入学术视野。随后陆续发掘的饮牛沟墓地、崞县窑子墓地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岱海地区东周墓葬的文化谱系及文化内涵,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忻州窑子墓地、小双古城及水泉墓地等一批新考古材料的公布,为深入探讨这一区域环境因素、考古学分期、墓葬制度、考古学文化源流关系、社会结构与经济形态提...
摘要:《考古》2015年第3期发表的《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的辛店文化墓葬》(下文简称《喇家辛店墓葬》)一文中认为2005年9月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发掘的5座墓葬(另有1座残毁未发掘)为“辛店文化墓葬”。《喇家辛店墓葬》不仅发表了这5座墓的随葬陶器,也对随葬器物组合、墓葬形制进行了详细介绍,这为喇家遗址和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不过,笔者认为这5座墓葬的文化性质与目前已知的辛店文化区别明显,应...
内容提要:使用石范随葬的习俗贯穿西南地区整个青铜时代,而尤以滇文化最为突出。墓主人身份可能为铸造工匠,随葬的石范具有明身份和别认同的功能。另外,该习俗在岭南、东南亚地区的青铜文化中也有发现,其文化传统可能源于欧亚草原青铜文化的“铸匠墓”习俗。 关键词:石范 青铜文化 身份 铸匠墓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金沙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研究报告》(批准号12...
近日,新疆阿敦乔鲁遗址与墓葬发掘现场又有新的发现,考古人员在发掘现场发现了一处距今3500年前的墓葬群,该墓葬群共有35座墓葬组成,它们呈圆形环绕状紧紧排列在一起。考古人员研究分析,该墓葬群的发现,对研究古代阿敦乔鲁地区游牧文化以及人类较早的游牧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9月29日,新疆晨报记者致电温泉县文物局了解到,阿敦乔鲁遗址与墓葬发掘现场距离温泉县城40余公里,新近发现的墓葬群在其附...
9月23日晚间,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得到确认,文物考古部门近期已初步确认准格尔旗福路塔墓葬的年代为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 福路塔墓葬在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即已发现。墓地南北最长约300米,东西最宽约150米,总体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之势。截至目前,考古人员已清理长方形土坑竖穴墓13座。 官方消息指,根据墓葬中出土的陶罐、陶釜、陶壶和半两钱初步判断,这批墓葬...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9月19日对外宣布,初步确认准格尔旗福路塔墓葬的年代为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这是自今年6月初起,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鄂尔多斯博物馆和准格尔旗文物管理所的配合下,进行抢救性考古的新发现。 据了解,福路塔墓葬在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即已发现。墓地南北最长约300米,东西最宽约150米,总体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之势。截至目前,考古人员已清理长方形土坑竖穴墓13座。墓...
9月17日上午,阜南县焦陂镇S305阜曹路道路施工现场发现一座古墓葬。经文物部门现场勘查、挖掘,又发现5处古墓穴,专家确认该处6座古墓群年代应在汉代。 18日上午,安徽省考古研究所专家专程赶到阜阳,听取市县文物管理部门汇报。经过专家会商,责令阜南县焦陂镇政府、镇派出所以及当地焦寨行政村等单位保护好施工和挖掘现场。阜南县文广新体局还对建设单位下达了停工通知。 18日下午4时,安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