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6 年7 月,因大水冲刷,在新洲区旧街九明湾村朱家堤湾北沙河河床内发现一座古代墓葬。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新洲区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该墓为土坑竖穴石室墓,方向5°.现墓口距地表仅0.2 米,因东部墓圹被大水破坏,墓圹东西宽度不详,南北长4.86 米。 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分为南、北二室,全长4.78、宽1.6 米。墓室底部及四壁由较规整的石条砌成,石板盖顶...
重庆发现大规模宋明墓葬群
图为在重庆市巴南区发掘的宋明代墓葬群之一——乌壁岗岗墓群北区现场。市文遗院供图摄 5月10日,记者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获悉,重庆市巴南区东泉镇梨树村、双星村及姜家镇区域发现了宋代至明代墓葬群,共计35座,并出土了完整宋代琉璃簪。据悉,这对进一步认识宋明时期经济社会、文化习俗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发掘出的墓葬共计10处、35座,出土文物标本近40件,发掘面积2275平方米,...
宋、明两个朝代的墓群挤在一起,还出土了罕见的宋代琉璃簪。昨日,重庆晨报记者了解到,在巴南东温泉镇和姜家镇发现35座宋、明代墓葬,出土文物标本近40件。 宋明两代墓群叠加 10处共计35座 据了解,该墓葬群位于观景口水库水利枢纽工程红线区域内,主要分布在东温泉镇和姜家镇境内,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巴南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分别于去年11月至12月、今年3月至今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继今年3月底我市文物工作队在天坛街道柴庄居委会南居民楼施工工地发掘了5座汉代墓葬后,4月中旬,市文物工作队又在五龙口镇西窑头村南的取土工地上发现了一处汉代墓葬群。目前,野外清理发掘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 最近怎么频繁发现墓葬?原来,发掘墓葬大多集中在每年的上半年,因为春季工程施工多,施工前得有文物考古人员对施工地进行调查勘探,发现墓葬的概率自然大了不少。 那么,深藏在地底墓葬里的文物是如...
近日,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殷墟大遗址保护区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18座匈奴墓葬。这些匈奴墓葬保存完整。 据考古人员介绍,此次发现的匈奴墓葬排列整齐,墓葬形制相同。从出土的器物判断,这些墓葬晚于殷墟时期,且与中原墓葬的形制内容有所不同。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考古站研究馆员 申文喜:都是一些小型的砖室墓,应该不属于典型的中原式的墓葬,它的时代应该在东汉末年到魏晋,距今1800年左右。...
近日,在河南安阳殷墟大遗址保护区内,考古人员发现一处具有古代游牧民族特征的墓葬群。从土层和出土器物判断,这些墓葬处于东汉晚期到魏晋时期,距今约1800年。 墓葬群位于安阳市殷都区大司空村集中安置区工地,属于殷墟大遗址保护区范围内,目前已清理出90多座包括商、汉、魏晋等多个朝代的墓葬。其中有18座不是典型的中原汉族居民墓葬。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文博馆员申文喜介绍,大司空村早在...
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近期发掘出18座古墓群,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站5月3日证实称,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的特征初步判断,该墓葬是少数民族的家族墓葬群。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大司空村集中安置项目考古发掘领队岳占伟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经上报国家文物局,今年3月底对此处考古项目进行了发掘,截至目前,项目考古发掘第一期发掘面积约5000平...
钱币纹墓砖 现场散落着残损墓砖 散落的墓砖,新掘的泥土,坑里残留的雨水……网友“马拉维土著”爆料盗墓贼在近日雨夜挖开了横溪山间的一处墓葬。昨天下午,在这名热心网友的带领下,记者随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鄞州区文管办的专家及横溪镇政府分管领导到实地勘查。 墓葬之前已经被盗掘过 这处墓葬位于一片很大的竹林中间,附近居民去挖笋的时候发现了新挖开的墓葬。墓葬呈阶梯状,背靠大山...
近日,京山县孙桥镇孙桥村六组村民在农田整改的过程中发现一座汉代墓,立即上报博物馆。该县博物馆历时4天,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如图)。 这座墓位于孙桥村六组村东头一岗地之上。这里以前有较大封土堆,当地人俗称“铜鼓地”,由于长期开荒耕种加之最近农田整改平整土地,墓地被夷为平地。墓地四周零散分布较多汉、宋、明清各时期墓葬及建筑遗迹。 据了解,铜鼓地汉墓抢救性发掘,为研究地域的丧葬制度与习俗...
日前,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站在殷墟宫殿区以东的大司空村进行考古发掘。18座保存完整的匈奴墓葬在殷墟大遗址保护区内的首次发现,丰富了殷墟文化的内涵。 据考古人员介绍,这片被揭露的区域下层为殷墟时期的遗迹,而在遗迹上层一个区域,发现了这些与殷墟遗迹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墓葬。它们葬排列整齐,墓葬形制相同,从出土的器物考古人员判断,这些墓葬晚于殷墟时期且与中原墓葬的形制内容有所不同。 中国...
21日,扬州市宝应县331省道工程现场发现古代棺椁等遗存。施工队发现情况后立即停止了该处区域的施工,并与县公安部门和文物部门取得了联系。现代快报记者获悉,经当地博物馆工作人员确认,此为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墓葬 , 至今约有四百年的历史。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根据已出土的遗物和裸露的墓券,博物馆工作人员断定此处墓葬年代为明代,在发现过程中,该处墓葬共发现可移动文物四件。经鉴定,一是明代早期的...
14日,郑州市常庄村一处施工工地,施工人员在村民民房下发现一片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群,目前正在进行发掘中。 据《郑州晚报》15日报道,14日8时许,郑州市民李先生反映,在他常庄村家的宅基地下竟然挖出了大量的古墓。经考古专家介绍,有几处的死者是正常安葬的,而还有一部分的死者却是集体埋葬的,有的还长着嘴“大叫”,可能是被活埋的。 记者随后来到现场。在郑州西郊常庄水库西侧300米处,是正在修建...
太谷考古工地 这里曾刀光剑影 发掘状况:共清理出墓葬13座,其中金元时期墓葬3座,明清墓葬10座。金元时期,这里曾是战场。 古墓葬特点:清代“双室”墓实属罕见,金元砖室墓内有“乾坤”。 襄垣考古工地 这里曾村酒野蔬 发掘状况:清理墓葬30座,其中元代墓葬3座,清代墓葬27座。 古墓葬特点:竖穴土洞墓体现百姓丧葬习俗,墓门简朴,随葬品多为实用器,因此...
西藏东部的林芝市波密县发现一处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青石石板墓地——阿岗绒墓地,发掘出13座墓葬。这一发现对研究西藏丧葬文化习俗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当时无文字记录的人类发展状况提供了依据。 记者日前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阿岗绒墓地位于波密县倾多镇。去年底,考古人员挖掘出的13座墓葬中,11座是较为典型的青石石板墓,2座石块砌边墓。 人骨测验数据显示,墓葬距今2700年到18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