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6日,大同市南关兴国寺东排平房居民致电大同晚报社区365,反映大同城墙遗址南关段由于年久失修,加上暴雨冲刷,有大块石子和泥沙被雨水冲刷到居民院中,给周边居民的住宿、出行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希望有关部门能对这段城墙进行修缮,减少安全隐患。 兴国寺东排平房位于1981年2月24日公布的大同城墙遗址下方,共有49户住户。昨日下午,记者到实地采访,居民告诉记者,这段城墙在今年6月就已出现险情,最...
近日,嵊州市文物部门、长乐镇政府及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代表在省保单位钱氏大新屋工地现场召开技术交底及图纸会审会,这标志着钱氏大新屋二期修缮工程正式启动。 长乐钱氏大新屋系清晚期民居建筑,占地面积2172平方米,由门厅、照厅、大厅、正楼和后楼前后五进及两侧厢房边厅组成,是嵊州现存规模最大、屋宇最多、雕刻最丰富的民居宅第之一。 2011年1月7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伴随着沈阳故宫凤凰楼下师善斋、协中斋两个展厅改造工程的峻工,沈阳故宫博物院已按计划完成全院所有专题展览展厅的修缮改造工程。 沈阳故宫是一座遗址性历史艺术博物馆,在妥善保护古建筑的前提下,恢复古建筑的历史使用功能,再现清代诸帝在此生活起居、处理政务的真实场景,是博物院陈列展览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与原状陈列相对应的,是展示博物院丰富收藏的各项专题展览,其中既有“院藏清代宫廷雕刻精品展”“清...
婉容故居修缮20余天后停工,院内地上还堆放着木材,和好的水泥已经结块 本报2014年曾以《婉容故居私藏“山寨博物馆”》为题,报道了这间末代皇后出嫁前所住居所因为缺乏保护而私搭乱建、瓦落砖残的现状。 时隔两年,作为婉容故居的产权单位,商务部今年5月启动了对婉容故居部分房屋屋顶的维修工作。 然而,多年居住在婉容故居的杨先生近日却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施工维修仅进行了20余天就停止了。 ...
晋江草庵墙面出现长裂痕 除了备受关注的泉州东西塔启动修缮工作外,记者昨日从国家文物局网站获悉,泉州另外6大国保单位修缮方案,日前也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具体工程为:泉州伊斯兰教圣墓修缮、天后宫西厢房保护工程、泉州真武庙保护工程、草庵石刻抢险加固、屈斗宫德化窑遗址保护棚修缮、九日山摩崖石刻石佛亭保护工程。 上述国保单位现状如何?未来将如何进一步修缮、保护?昨日,记者走访现场,采访相关管理部...
左起: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香港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和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李季杜洋摄 7月20日,香港世茂集团、故宫博物院及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在北京举办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内容,世茂集团正式捐资8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 “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是故宫古建筑修缮保护工作的一个标志性项目。故宫博物院古建筑保护将通过这一项目探索新的实施机制和...
在溧水石湫,隐藏着一座建于清代的老祠堂——魏氏宗祠。这座对普通南京人来说鲜为人知,却在文物爱好者圈子里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古建筑,被誉为溧水乡间的“木雕博物馆”、溧水最美的祠堂。可惜的是,魏氏宗祠长期以来缺乏保护,屋顶破损、垃圾遍地,保护状况堪忧。记者日前从南京市文广新局了解到,魏氏宗祠即将启动维修。 大门两侧有八字影壁气派不凡 “主题南京”微学术创作小组是一个在网上非常活跃的文物寻访...
近日有文保爱好者王先生发现,昌平区平坊村一挂牌昌平区文保单位的菩萨庙损毁严重。北京晨报记者昨日看到,杂草丛生的庙门前堆满垃圾,一间侧耳房坍塌,只有一面墙残存。昌平区文委文物科回应,该庙是清代建筑,属在册登记的普查文物,目前不会再对原貌干预,等村子拆迁工作彻底完毕后择机修缮。 古庙部分建筑坍塌 昨日记者来到昌平区平坊村,发现村里大部分建筑已经完全拆除,为数不多的几处院中,有一处便...
北京地坛庙会方泽坛内,近百名扮成古代文武官员的演员,参与了地坛庙会仿清祭地表演带装彩排。陈健男 摄 7月12日,记者从地坛公园管理处了解到,北京地坛公园启动坛墙、坛门等五组建筑修缮工程。其中的外坛墙修缮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修缮工程。 地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占地37.4公顷,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祭地之坛,拥有方泽坛、皇祇室、牌...
公路局旧址公路局旧址 近日,市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公路局旧址修缮工程正式通过专家验收。旧址恢复工程是今年上半年我市完成的第七项文保工程。 江苏省公路局旧址位于健康路与解放路交会处, 建筑坐北朝南,采取的是矩形布局,主体三层楼,局部为四层。该幢楼占地面积380平方米,民国建筑特征十分明显。据了解,这一旧址奠基于民国二十四年 (1935年)9月1日。旧址原为江苏省长途电话交换所。抗日战争胜利...
近日,市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公路局旧址修缮工程正式通过专家验收。旧址恢复工程是今年上半年我市完成的第七项文保工程。 江苏省公路局旧址位于健康路与解放路交会处, 建筑坐北朝南,采取的是矩形布局,主体三层楼,局部为四层。该幢楼占地面积380平方米,民国建筑特征十分明显。据了解,这一旧址奠基于民国二十四年 (1935年)9月1日。旧址原为江苏省长途电话交换所。抗日战争胜利后,江苏省公路局由省建设...
工作人员正在鱼峰山上拓印古代摩崖石刻。 作为国字号的历史文化名城,柳州市拥有数量可观的古代摩崖石刻。千百年来,这些石质文物承受着自然、人为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剥蚀、毁坏日趋严重。近日,该市古代摩崖石刻的维护与修复工程正式启动,专业古迹维修队将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市区内100多方石刻的病害防治工作,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 文物多在“鱼马”两山 通过竞标方式获准承担此项工程的...
鸟瞰五公祠 日前,海口五公祠文物修缮工程主体已竣工,改扩建部分预计两个月后完工,改造后的五公祠将突出展示唐宋文化和移民文化。 据了解,改造后的五公祠保留建筑面积7697平方米(含市博物馆4800平方米),总用地面积5.12公顷,新增游客服务中心114.5平方米,门厅100平方米,纪念商店343平方米,展厅734平方米,半地下停车场1875平方米。
五公祠里最有名的“海南第一楼”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闻名遐迩的海口五公祠“大修”备受社会各界瞩目,修缮前,就有不少市民、游客参与建言、热议。自2015年8月底起,五公祠开始其周边设施改扩建工程;10月,古建筑文物修缮工程也拉开帷幕。7月5日,记者从海口市文物局获悉,五公祠古建文物修缮工程主体竣工,已通过验收;新增的游客中心等周边设施改扩建工程也接近尾声,预计两个月后完工。 修缮历...
7月1日,炎陵县启动炎帝陵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对整个陵区进行全面修缮,预计整个工期约两百天左右。 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圣地,1959年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炎帝陵进行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修复工程,受当时技术力量不足和建筑材料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加上陵区特殊气候影响,导致现在墓冢、陵殿等重点文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