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西周 1981年章立凡捐 通高32.5厘米 钟腔体作合瓦状,较长,口缘内凹呈弧形,舞部正中为甬,有旋、干,钟枚呈圆饼状,下沿位弱于腔高三分之一。甬上饰目纹,篆间饰以斜角云纹,鼓部中央饰相对龙纹。(撰稿人:黄一)
商 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1966年李汉民捐 通长20.3厘米 器刃似阔叶状,最宽处位于两翼底端,骹部较长,横截面作菱形,附双系。器骹部下端铸图形 .此图中二人相背,中间有一物。二人相背,即“北”字初形。中间之物如某种武器之形,亦即“单”字初文。由此可知,“单”为独体象形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单为会意兼形声错误。(撰稿人:苏强)
商 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通长23.5厘米 戈援似舌形,末下端稍延展,内上有銎,孔截面呈椭圆形,内后端扁平,两侧均铸铭文,其中一侧为“ ”,即车。车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二里头遗址内发现有双轮车辙。在商代,车既是交通工具,也是军队的重要装备。商代青铜器上习见铸车类图形,除此戈所铸车图外,又见 、 等,是研究商代车制的形象材料。(撰稿人:苏强)
商 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1951年河南辉县琉璃阁出土 通长41.4厘米 宽8.2厘米 刀头上翘,平刃,短柄,棱脊镂空。棱脊下缘刀身以云雷纹为地,饰侧象龙纹。此型刀使用时需安装长柄,在商代出土文字材料中可见,如 、 .而且,在河南安阳小屯墓中已发现此型刀的装柄遗迹。(撰稿人:苏强)
商 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1950年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 通高28.3厘米 口径7.3厘米 足径9.3厘米 器侈口,长颈,垂腹,提梁套链与器钮相连,圈足。器盖周缘饰三角纹,钮饰涡纹,提梁两端为龙首,中间作龙身,上饰鳞纹。此器颈部上饰两周凸弦纹,下以云雷纹为地,饰目纹,圈足饰云雷纹。(撰稿人:苏强)
商 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高25.5厘米 口径20.5厘米 足径14.2厘米 器形体似觚,略粗,上口侈大向外平展,腰部微鼓,圈足下作阶状。腰部鼓起部位上下各以两周凸弦纹为界,中间以云雷纹为地,饰饕餮纹。器内底铸图形 ,为一象,长鼻向上弯曲,刻画简约,生动传神。其下铸铭文“祖辛” ,是作器者先祖的庙号。(撰稿人:于成龙)
商 约公元前14世纪——约前11世纪 通高14.7厘米 口径7.4厘米 足径6.5厘米 器体扁圆,侈口,束颈,鼓腹,腹径大于口径,圈足较高。此器上腹部与圈足以云雷纹为地,饰变形动物纹。器内底铸图形 ,一立鸟侧像,其下铸铭文“父己”,是作器者先考的庙号。(撰稿人:于成龙)
商 商王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通高16.9厘米 长22.9厘米 足径10厘米 整器由器身与器盖两部分组成。器身为扁圆体,短流,兽首鋬,圈足较矮。腹部三面通于圈足、流下各置三段扉棱。此器通体以细密云雷纹为地,口缘下饰夔龙纹,腹部饰饕餮纹,圈足饰目雷纹。器盖一端作龙首形,“臣”字状目,瓶形角,张口露齿。器盖中部铸一虺,上饰鳞纹,拱身成钮。器盖下缘为子口,与器口相...
网络配图 5月18日,湖州市博物馆推出“琢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典藏玉器展”。 此次展览共展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馆藏玉器103件/组,矿料13件(组),分为璞玉浑金(璞石)、琢玉成器(攻玉)、美玉如斯(陈玉)三大部分,分类展示各类精美玉石矿料、古代玉器半成品和成品,通过以实物展览的形式向观众展现玉器的制作流程、工艺特点和精巧的制作技艺,并从美石到美玉过程中,玉作工匠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审...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5月14日举行开馆仪式,5月15日正式向社会开放。“黑石号”沉船上的162件(套)珍贵长沙铜官窑瓷器当日首次展出。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彩陶源村,是展现长沙铜官窑陶瓷文化发展史的专题博物馆。该馆布展面积6272平方米,共展出1000余件器类多样、釉色丰富的文物。馆内设有“黑石号”文物专题展览,等比例还原的“黑石号”沉船再现了长沙铜官窑瓷器穿越惊涛...
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 近日,悬挂于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门口的“5•18 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 新方法、新公众”和“6•9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两条鲜红的条幅,吸引了过往行人的目光。这是铜鼓县文广新部门为迎接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而营造氛围的一项内容。 围绕活动主题,该县把博物馆如何利用新方法吸引新公众的问题,融入此次宣传活动中。5月18日,在西湖...
14日,162件(套)“黑石号”沉船出土文物在长沙市铜官窑博物馆与观众见面。此次打捞出水文物品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闫利鹏摄/光明图片
12世纪 高10厘米 观音菩萨为高扁发髻,双目细长,呈游戏坐姿。 观音菩萨是具有极高影响的菩萨之一。菩萨意为求觉悟者,可将智慧与慈悲融为一体。菩萨化现为各种形象来到人间,引导人们找到解脱之路;他们担负着救渡众生的重要职责,是佛教传播与教化的实际执行者。在佛教中,常见的有八大菩萨,即观音、普贤、文殊、弥勒、金刚手、地藏、虚空藏和除盖障。
明 通高58、口径11.5、底长17、底宽14厘米 1959年章伯钧先生 捐赠 壶身细长,高颈,扁腹,下腹内收,喇叭形直口,上有帽形盖,高足、底沿外撇呈圆角四方形,颈与腹部之间安有对称的弯曲长流和把手,均作螭首形。盖身有云纹,并镶嵌六颗小珠,盖顶镶嵌一颗绿色料珠。腹部突出部位作桃形开光,内饰六臂佛像,头戴花冠,结跏趺坐。四周有凸起花纹,在开光两侧各饰一小佛像,足底沿饰回纹,壶的两...
12世纪 高18厘米 此尊造像为高发髻,头戴三叶冠,冠带上扬。肩披帛,帛带沿臂上扬,身饰项圈、璎珞和臂钏。双手结禅定印,捧宝瓶,结跏趺坐于莲座上。莲座下为折角高须弥座,这种须弥座样式源于犍陀罗地区,常见于东北印度地区造像中。 阿弥陀佛在五方佛中居西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属莲华部,主妙观察智,佛教中的长寿神多与其有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