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年来,受文物回流浪潮影响,景泰蓝精品也随之出现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渐渐被藏家所关注。绵延千年,景泰蓝早已从皇宫腹地的深宅大院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中的厅堂书斋。但与瓷器、玉器相比,人们对景泰蓝的了解相对较少,其收藏和拍卖价格还较低,上升空间很大。 身价不凡的景泰蓝 去年上半年,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胡人像拍出了约合人民币6500多万元的高价,刷新了掐丝珐琅器的世界拍卖纪录;去年11...
老而精受宠 成对器价高 苏州博物馆新馆地下展厅中人头攒动,113件宫廷御制景泰蓝珍品穷尽了人间的赞美之词,更让人惊叹的是,这些“宝贝”全部来自于香港大藏家张宗宪。早在这场引起轰动的展览之前,著名伦敦古董商埃斯肯纳兹在巴黎佳士得以652.8万欧元的天价拍下了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胡人像,随之带起海内外收藏市场上一股掐丝珐琅器的热潮。 稀世重宝皇宫密藏 “景...
景泰蓝正名为“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是一种在金属表面用玻光釉料进行豪华装饰的特殊的、高级的珐琅器工艺品。又习称“景泰蓝”,乃是因为在明朝景泰年间(1450~1457),无论是在器形、纹饰、色彩等方面都已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平,尤其是蓝釉料有了新的突破:淡白微绿的天蓝,如琉璃般凝重的钴蓝,以及像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均无一例外...
一 起源久远兴于明清 景泰蓝,历史上称为珐琅器,工艺上称为“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传统特种工艺品。在明朝的景泰年间(1450-1457),这项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蓝釉料有了新的突破,像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高贵华美,所以,被称为“景泰蓝”。到现代,虽然景泰蓝的工艺品已是各种色彩具备,但仍然沿用着“景泰蓝”的习惯称谓...
近日,来自北京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米振雄在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展示了自己创作的40余件景泰蓝(铜胎掐丝珐琅)作品,其中超过80%的作品被广州市民追捧抢购。南方藏家对北方艺术品的理解和热爱令米大师甚感意外和欣慰,但重重危机又令米大师对景泰蓝工艺的未来充满忧心。 景泰蓝10年难被正视 景泰蓝起于元朝、兴于明朝景泰年间,由于主要色调为蓝色,因此被称为“景泰蓝”。在全世界历年的艺...
本报讯:今天,香港张宗宪先生珍藏宫廷御制掐丝珐琅器特展就要在苏州博物馆对外开放,90件精美绝伦的掐丝珐琅器都是张宗宪先生从国外用高价拍回,另有14件还在运往苏州途中。“我要让流失在海外的国宝回归祖国。”原籍苏州的张宗宪先生此次到故乡苏州来办展也正是表达了这个心愿。 张宗宪先生在海内外文物收藏界和拍卖界都享有盛誉。他遍游世界各地搜集中国书画和瓷器精品,凭藉非凡的专业背景和...
景泰蓝又叫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北京是景泰蓝技术的发源地,现存最早的景泰蓝是元代的产品。最初的景泰蓝多为仿古青铜器皿,尤以明朝宣德年间的出产最为精致。到明朝景泰年间,即1450年至1456年,工艺家们找到了一种深蓝色的蓝釉材料.用这种材料制作的工艺品端庄富丽,沉着大方。这就是今天依然还在使用的“景泰蓝”。 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再用扁细的铜丝在铜胎上粘...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地区:北京 编号:Ⅷ—43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崇文区 北京景泰蓝技艺又名“铜胎掐丝珐琅”,因成熟于明景泰年间,故名“景泰蓝”。其技艺是用铜作胎,将细铜丝轧扁后以手工制成各种图案,掐、焊、贴在胎体上,再施珐琅釉料,经过烧制、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最后制作出成品。 景泰蓝技艺是外传珐琅技艺和本土金属珐琅工艺相结合的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