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河南洛阳片区大遗址亟需加强保护。”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大副秘书长夏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夏林代表说,在河南洛河沿岸、东西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卫故城、隋唐洛阳城等5处大型遗址,如此密集的都城遗址,规模之大,时间跨度之长,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罕见。洛阳片区大遗址群包含了自夏至唐近三千年中华文明与文化重要起源和发展阶段的大规模遗址,是...
淅川徐家岭楚墓出土一套完整的编钟、编磬;丰富的器物和铜器铭文,对研究楚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楚都丹阳等有着极为重要的资料。 2006年8月,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河南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丹江库区淅川县仓房镇沿江村的东沟长岭墓地进行发掘。10月26日,在丹江西岸调查时,在已发掘的徐家岭墓地消落区上部的麦田里发现有盗洞,是一座楚墓被盗。立即拨打110报警,同时将被盗情况上报文物主管部门。经河南...
本报讯 2006年6—10月,四川大学考古学系会同新乡市文物局、卫辉市文物局对大司马墓地进行了勘探发掘,揭露面积3155平方米,共清理墓葬28座,其中汉墓1座,并发现与汉墓相关的附属建筑1处,还有西晋墓4座,唐墓1座,宋墓3座,明清墓17座。另有2座带长斜坡墓道之土洞墓(M14和M15),因部队光缆通过墓室,仅发掘墓道部分。出土文物近400件,取得了重要收获。 大司马墓地位于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
河南洛阳定鼎门遗址考古中新发现一处北宋建筑基址。专家分析,该建筑可能是当时办理“路引条”的场所等。 定鼎门遗址发掘保护区域位于洛阳市洛龙区安乐镇赵村西南,约200亩,比1997年的发掘面积大得多。这次发掘中,在定鼎门门道外、外西南方向30米处发现了一处建筑基址,发现有3间房子的残墙、3个灶台遗迹和一个花圃等,房子长3.8米,宽不足3米。 据文物专家介绍,从定鼎门遗址...
近日从河南有关文物部门获悉,由濮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承担的淇县关庄墓地的考古发掘工作已经结束,发掘汉代、清代墓葬四十四座,并出土不同质地文物三百二十一件,其中不乏精品。 南水北调工程是为缓解中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问题而实施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特大型工程。中线一期工程已经于二00三年底开工,并将于二0一0年建成通水。中线工程穿越河南省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涉及文物点多面大,价值重大,保护任务十...
河南省灵宝市北区思平村日前发现一座有纪年的晚唐墓葬,为土洞墓,墓志盖为青石料,盝顶,中间有阴刻篆书3行,每行3字,字为“大唐故成府君墓志铭”。四周阴刻八卦图形,八卦之间分别楷书阴刻天干中的“壬癸、甲乙、丙丁、庚辛”八字。按顺时针排列,再外为二十八宿星象图。四刹分别为阴刻四方方位神,即“朱雀、玄武、青龙、白虎”。这些星象、八卦、...
新郑郑韩故城西北2公里处和南水北调考古现场,在3个小河沟夹着的近1万平方米的岛状土丘上,考古人员竟发掘出深浅不一、多朝叠加的近200座墓群,以战国时期的墓葬为主,在发掘出的100多件文物中,有全国罕见的棺椁荒帷两处。昨日,现场的南水北调考古专家称此处荒帷的出土“意义堪称重大”。 万平方米内数朝人争入葬 昨日10时,在新郑市新村镇西侧的铁岭考古现场,考古人员正在一个岛...
河南省灵宝市日前发现一座有纪年的晚唐墓葬,墓主人为西周周成王之后,其墓志铭有着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 该墓葬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区思平村的西南部,为土洞墓。经发掘清理,出土墓志铭一盒、陶瓶一件、陶罐一件、器座一件、开元通宝五枚。 墓志盖为青石料,灰白色,正方形,保存基本完整。盖为盝顶,中间有阴刻篆书三行,每行3字,字为“大唐故成府君墓志铭”。四周阴刻八卦图形,八卦之间分...
(1988年12月22日河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发文单位: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发文时间:1984-2-23生效日期:1988-12-22 河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精神,结合我省几年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实践经验,决定对《河南省<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作如下修改和补充:一、第二条第一项增加“砖刻、木刻...
(1983年11月21日河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1984年2月2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试行) 发文单位:河南省人大常委会 文 号:87071 发文时间:2004-11-12 生效日期:2004-11-12 ...
本报讯 为做好南水北调建设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和焦作市文物工作队组成联合考古队,于去年8—12月对河南焦作徐堡新发现龙山文化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2500平方米。发现了龙山文化城址一座,揭露各时期房址、窖穴、陶窑、灰坑、水井、墓葬等各类古代遗迹200多处,出土大批陶、铜、石、骨、蚌、玉质器物以及动、植物遗骸。 遗址位于焦作市南约30公里的温县武德镇徐堡村东,沁河南岸,东...
十七日,来自郑州市巩义文物局的消息称,他们在进行文物普查过程中,发现三处保存完整的宋末元初时期的山寨。 据介绍,这三座山寨分别是:黑风山寨、鹿耳山寨和穆桂英山寨,它们都位于巩义市新中镇浮戏山一带。由于山势陡峭,给文物考古带来一定难度,三座山寨的地理坐标、海拔、面积等数据还在进一步勘察、测绘中。文物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这三座山寨的具体价值将在普查工作结束后才能有定论。 “这三座山寨不仅...
记者从河南省浚县文物旅游局获悉,浚县日前出土一罕见汉代“飞天马首”彩陶。“飞天马首”是我国战国至汉代时期一种罕见的陪葬物品,其含义是期望死者的灵魂在飞天马的引领下能够飞天成仙。 据介绍,日前,在浚县卫贤乡一处建设工地上,文物部门发现一个古墓群,经文物专家勘察,共有11座汉墓,墓室均呈长方形,由青砖砌成,南北向分布。其中最大的一处古墓坑深有1米多,...
在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程中,考古人员在河南省新郑市唐户村发现了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裴李岗聚落遗址,遗址对研究我国早期聚落形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遗址内目前已发现裴李岗时期的房址5座,灰坑15个,墓葬1座,冲沟和壕沟各1条,出土遗物有三足钵、三足壶、罐形鼎、甑等陶器,以及石刀、石磨盘、石磨棒等石器。 已发掘的5座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平面呈椭圆形或圆角方形,坑口四周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柱洞,房子...
在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程中,考古人员在河南省中牟县三官庙村发现了一个东周时期的聚落遗址,出土了十分丰富的遗物。 遗址中已发现东周时期的灰坑570个,分布十分密集。从中出土了大量东周时期具有典型特征的陶器,如豆、鬲、盆、盂、罐、碗等,还有骨器、石器及铜削、铜镞等。 遗址的东周文化层上部还叠压着汉代及唐宋时期的遗迹,如陶窑、墓葬、道路、古井等,出土的随葬品有铜镜、饰盒、铜簪、瓷碗、瓷盂、铁剪、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