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13朝古都河南洛阳市正采取措施保护性恢复古城风貌,据悉,该市老城区古城整体保护性恢复工程项目总投资达33亿元。 据介绍,该市老城区古城整体保护性恢复工程项目北至中州东路、南至九都路、西至丽京门、东至民主街,占地1.8平方公里。工程将对这一区域进行整体保护性恢复,将其建设成为集旅游、购物、休闲、影视拍摄为一体的多功能景区。 洛阳历史悠久,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从中国第一...
我国石雕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河南沁阳大型砖室汉墓邓禹陵亟待保护和开发。 河南沁阳邓禹陵是我国发现设计较为奇特、做工较为精细的大型砖室汉墓。该砖室汉墓位于沁阳市区西5公里处,为东汉大司徒、高密侯邓禹的陵墓,总封土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共筑厅、堂、室12所,其厅堂布置格局为我国迄今发现汉墓中设计较奇、做工较精的王族建筑。其墓上的建筑石辟邪等物,为我国石雕艺术中不可多得的...
5月22日拍摄的河南省焦作市元代古墓出土的彩绘陶俑“车马出行仪仗队”(局部) 5月18日,河南省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在对该市中站区一个元代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时,清理出随葬品70余件,多数为彩绘陶俑,颜色以粉、红、绿为主,组合成一套“车马出行仪仗队”。文物专家称,这批元代墓葬出土文物的种类和数量在豫北地区实属罕见。(新华网 杨帆/摄)
河南省三门峡市吸纳社会资金2亿多元,用于大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三门峡市地处豫、陕、晋三省交界处的黄河之滨,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该市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地下文物,以数量多、面积大、分布广、品位高、内涵丰富而闻名。该市有大遗址400 多处,仰韶遗址、庙底沟遗址、上阳城遗址、虢国墓地遗址、北阳平遗址群等大型遗址在中国考古研究和文明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几年来,三门峡共吸纳...
5月18日,河南省焦作市文物工作人员在该市中站区发现一座元代古墓,并出土大批珍贵文物。 这一元代古墓是在焦作市中站区许衡街道东王封村靳家坟发现的,墓坑长8米、宽6米、深7米。据村民介绍,此处古墓是东王封村靳氏家族的祖坟,在焦作市西部工业集聚区内。墓主人是元代初年靳氏先祖靳煌,靳煌是“元代嘉议大夫怀孟路总管”,相当于当时正三品的官位。在发掘出来的墓碑上面碑文记载的墓主人身份...
河南省义马市东区办事处的一建筑工地上,工人们在施工过程中挖出了一座大型古代粮食作坊。 据介绍,这座古代大型粮食作坊面积约100平方米,距地面2.2米深,内置一组大型的石碾,整体结构呈圆形,由碾磙、数个巨大的碾槽等组成,组合起来直径约4.5米。此碾为红砂岩石,十分坚硬,石质均匀,弧形石槽十分对称。石碾做工精细,特别是圆磙,制作时要先方后圆,再取圆心,十分规则。 新发现的这座古代大型粮食作坊位...
新华网郑州4月24日电(记者 桂娟)一块重约4吨的巨型密玉近日在河南省新密市牛店镇助泉寺密玉矿被发现。 据了解,这块玉石高1.5米、厚1.3米、宽1.2米,发掘于地下120多米处。 经过仔细勘验,河南省珠宝玉石行业协会副会长、工艺美术大师 赵国安说,这块玉石呈翠绿色,结构细腻、裂纹少,特级料占50%左右,包含着绿、白、红、黑4种颜色,极为罕见,是密玉开采有史以来最大、最好的一块美玉,可...
郑州4月22日电(记者 朱晓娟)记者今日从河南文物部门获悉,在南水北调工程中,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考古人员对河南省淇县大马庄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截止目前发掘面积四千五百余平方米,清理古墓葬五十四座,围墓沟一条,出土各类文物四百多件。 淇县,地处豫北,早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其境内既有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夏、商时期,淇县已为当时一座颇具规模的城市,此后历朝历代在此均有建制。大马庄墓地位于淇县西...
中新社郑州四月十七日电 (记者 朱晓娟) 记者今日从河南济源市文物部门获悉,该市最近发掘出一座宋代壁画墓室。有关专家称,出土的精美壁画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据悉,本次发现是济源市市政公司在维修济渎西路时偶然发掘出来的,当地文物部门组织专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最后确认该墓是宋代早期古墓。 古墓为四角攒尖式砖室结构,墓室长二点八米、宽二点八米、高三点五米。出土有三十四枚铜钱、四个铁环、十八个馆...
河南登封市唐庄乡日前发现一处宋代古墓群,目前文物专家正在对这些古墓进一步挖掘清理。 据介绍,该古墓群共有5座古墓。其中,3号和6号古墓的墓道、墓门、墓洞、照壁、甬道、墓顶仍然完好无损,从古墓中仿木式穹隆顶、壁画内容看,墓室主人的身份较高。有关专家称,在100米的范围内发现5座古墓,密度之大,数量之多,在中原地区不多见。 目前,文物专家正对这两座古墓内的壁画进行整理,其余3座古墓仍在挖掘清理...
从河南省济源市文物部门获悉,这个市日前发掘出一座宋代壁画墓室,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据悉,本次发现是济源市市政公司在维修济渎西路时偶然发掘出来的,当地文物部门组织专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最后确认该墓是宋代早期古墓。古墓为四角攒尖式砖室结构,墓室长2.8米、宽2.8米、高3.5米。出土有34枚铜钱、4个铁环、18个馆灯。 室墙壁上有彩色壁画,高1.55米,正面是夫妻对座,桌上放着食物,准备...
昨日,考古人员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南张羌镇徐沟村一处新发现的两汉时期墓葬群清理出土文物。2006年,考古人员在当地南水北调工程的取土料场发现了一处以两汉时期墓葬为主的古墓群,探明的墓穴有50余座。2007年3月中旬以来,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和温县文物管理所对已发现的墓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陶仓楼、龙头铜熨斗、铜镜等一批珍贵文物。
4月9日,从有关方面获悉,焦作市考古人员近日在温县南张羌镇徐沟村北发现一个大型古墓葬群,目前探明的墓穴已超过50座。 此次发现的古墓群是在南水北调工程主干渠工程之外的取土区,位于徐沟村和冉沟村北部,是一个以两汉时期墓葬为主的古墓群。该市考古人员通过对古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已出土陶、铜、铁、料珠等各种质地文物200余件。这些墓穴分单室墓和多室墓,其中,M10号墓为东汉时期小砖圈顶多室墓,出土...
新华网郑州4月9日电 (记者 李丽静) 河南省焦作市文物考古人员近日在温县南张羌镇徐沟村北发现一个大型古墓葬群,目前探明的墓穴已超过50座。 据介绍,这一古墓群位于当地徐沟村和冉沟村北部,在南水北调工程主干渠工程之外的取土区,是一个以两汉时期墓葬为主的古墓群。3月中旬以来,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和温县文物管理所对已发现的 墓穴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已发掘墓穴12座,出土陶、铜、铁、料珠等各种质地文物...
记者日前从洛阳龙门石窟研究保护中心了解到,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33年来首次“美容”完毕,其他佛像的修复工作也将于月底完工。 龙门石窟研究保护中心主任陈建平介绍说,保护人员此次没有对大佛进行大修,仅做了除尘、除污、修填裂缝等方面的修复。月底前,卢舍那大佛旁边的菩萨像和弟子像也将整修完毕。至此,龙门石窟研究保护中心从2006年开始对石窟的维修工作全部结束。 卢舍那大佛雕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