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根据我国最早的大件玉器“渎山大玉海”以及为庆祝澳门回归特别制作的“九龙晷”等精品玉雕设计的百枚独山玉雕个性化邮票,16日在河南南阳首发。 据南阳邮政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发行的百枚邮票共分11版,其中8版共64枚小版张“独山玉雕精品个性化邮票”集成《美玉天成文化南阳》邮票珍藏册同时发行,另外3版共36张个性化邮票分别为&...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遗存时代:东周 河北磁县东魏元祜墓葬位于河北省磁县,地表上残存少量封土,高约1.8米。受河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办公室的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队于2006年9月—2007年7月发掘了此墓。 墓葬坐北朝南,由斜坡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墓室构成,全长约25.5米。墓室中发现了完全朽坏的...
发掘单位: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 发掘领队:史家珍 邙山墓群分布图 墓群位于河南省偃师市。2006年7月—2008年3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以郑州—西安客运专线的考古工作为契机,结合“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项目,专题调查、勘测了位于偃师市的洛南东汉陵区,取得了重要收获。 东汉王朝建造了12座帝陵,其中11座分布在洛阳附近。文献记载,汉魏洛阳故城的西北邙...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李素婷 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豫龙镇关帝庙村西南部。2006年6月—2008年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连续的大规模发掘,发掘面积18500余平方米,发现仰韶文化晚期、商代晚期、西周、东周、汉代、唐代、宋代、清代等时期的文化遗存,尤以商代晚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其年代相当于殷墟一、二、三期,而以殷墟二期为主。 商代晚期聚落内部有功能分区。...
发掘单位: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发掘领队:张松林 石核 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观音寺镇唐户村南部和西部,潩水河与九龙河两河交汇的夹角台地上,历代相传称该地为“黄帝口”,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户遗址文化遗存堆积丰富,包含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及商、周文化,是一处跨时代的聚落群址。其南北长1860米,东西宽300—860米,面积14...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李占扬 考古发掘现场 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镇西侧。2005年6月进行首次考古发掘,面积90平方米,出土石制品和动物化石5452件。2006年发掘120平方米,石制品5690件。2007年发掘49平方米,除出土大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以外,在TG9深4.99米处(距基点)发现人类头盖骨化石。 人类头骨盖化石 2005年至今,发掘25...
“许昌人”头盖骨化石 “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4月8日在北京揭晓。经国内权威考古学家组成的评委会评定,我省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新郑唐户遗址、荥阳关帝庙遗址、洛阳偃师东汉帝陵与洛阳邙山陵墓群、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该项是和河北的合并项目)等5个考古发掘项目同时入选。一个省份入选项目占获选总数的半壁江山,这在“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4月8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在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中,河南省许昌灵井遗址等五个考古项目再次入选。在国内外文物考古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中,一个省份入选项目占了获选总数的半壁江山,在该评选活动中前所未有。河南考古工作,再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其实,从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记者从河南省开封市文物普查办公室获悉,文物普查人员日前在尉氏县发现一处扁鹊庙宇旧址及几通清代石碑,为研究扁鹊的生平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据介绍,新发现的扁鹊庙宇旧址位于尉氏县大营乡卢医庙村。此庙宇已被毁,仅存有清代石碑。据碑文记载,庙宇由大殿、东西廊房、山门戏楼等组成。 卢医是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号扁鹊,因其医术高超被誉为“神医”。
这次河南省入选项目分别是: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新郑唐户遗址、荥阳关帝庙遗址、洛阳偃师东汉帝陵与洛阳邙山陵墓群,以及与河北省的合并项目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 据介绍,许昌灵井旧石器遗址是河南省文物考古部门为研究中国现代人类起源这一重大学术课题而进行的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其他4项都是在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的文物抢救保护项目。其中,新郑唐户遗址、荥阳关帝庙遗址、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是在南水北调中线工...
河南省、许昌市分别在灵井“许昌人”遗址召开保护管理工作现场会以后,按照许昌市市长李亚“宣传好、保护好、规划好、利用好、争取好、服务好”灵井“许昌人”遗址的总要求,许昌县及灵井镇大力开展了遗址周边环境整治工作。许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书记王堃亲自到现场协调指导有关工作,要求认真落实李市长要求,以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
3月26日记者从开封市文物管理部门获悉,杞县文物普查队近日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一石椁木棺墓葬。 该墓葬位于杞县五里河镇,内为木棺,外包石椁,石椁石材厚约0.1米。普查人员在墓葬现场发现一块墓志铭石碑,碑额文字为篆书,为“明故太学生西埜先生墓志铭”;正文为小楷书,记载墓主人的生前事迹。 这是开封市首次发现石椁木棺墓葬,对于研究开封地方史、明代墓葬葬具及埋葬制度等有着重要的文物...
记者日前从河南省焦作市文物部门获悉,考古人员在该市中站区龙山文化遗址发现陶拍。据初步鉴定,陶拍的制作时期为二里头文化时期。 据介绍,3月18日,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文物普查队对该区府城办事处小尚村村南的龙山文化遗址进行普查时,发现了大面积龙山文化和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堆积,出土了石刀、石镰、石铲、兽骨以及黑陶、灰陶、朱砂等文物,器物为尊、罐、鬲、豆、纺轮等。 尤为重要的是,考古人员还发掘出...
记者从河南省巩义市文物局获悉,一施工铲车前不久在该市涉村镇后村意外挖出一座宋代壁画墓,古墓内壁画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该墓由墓道和墓室组成,墓道口高、宽各约50厘米,墓室为圆形穹顶,高约2米,直径约3米。依据墓室结构和壁画风格,专家初步断定为宋墓。目前,考古人员正对其发掘清理。 据巩义市文物局管理科科长王保仁介绍,在墓道与墓室之间的甬道两侧,各有一幅壁画,一幅是出行图,另一幅描绘了蒸馍的生活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