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文化部今天公布关于开展2013年度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国家级项目,应作为重点补助对象优先申报,并加大扶持力度。 通知指出,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国家级项目,应作为重点补助对象优先申报,京剧、昆曲等国家已安排专项资金的项目,不...
10年前的一天,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小学教师楼旭平站在萧山一个剧院的舞台上,手拿笛子,领着镇小的9位老师,用扬琴、二胡、琵琶、笙、箫、铃等一起演奏楼塔的民间乐曲“细十番”,那时他觉得这不仅仅是一种丝竹音乐的享受,更是一种乡音传承的责任。 10年后的今天,已是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小学校长的楼旭平又站在更大的舞台上,作为校园非遗传承的典型,与来自全省62所学校的代表相聚在海宁举行...
日前,秦市群艺馆在海港区文博城社区举办了“喜迎十八大·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回展”,用剪报的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据了解,此次巡回展中,昌黎县的王世杰老人拿出了珍藏多年的140余份剪报,用丰富的内容向居民提供了解“非遗”知识的平台,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王世杰本身就是一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昌黎民歌传承人,也是一名...
10月28日清晨,郑州宝莲祥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保护之旅的车队来到了历史悠久的南阳,先后在中国玉雕之乡镇平和拥有全国唯一保存最完好的县级官署衙门的内乡留下了探寻的足迹。 车队首先到达了镇平县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镇平玉雕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个学校是培养玉雕人才的基地。镇平玉雕为河南省镇平县传统玉石雕刻工艺品。相传始于汉代,所用原料主要是南阳独山玉和东北的岫玉。镇平玉雕以雕刻细...
近日,记者在海拔1000多米的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丰田村采访,第一次目睹了全国独一无二的剧种——大腔戏,该地也是唯一存留此剧种的地方。 据悉,2006年5月,大腔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唯一原始的弋阳腔戏曲艺术声腔体系,大腔戏 《白兔记》剧种剧目是中国三百六十多个地方剧种剧目中最古老的。遗憾的是,目前的剧团仅有19名演员,最年...
近年来,广西南丹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集中分布、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铜鼓习俗及其他非遗代表性项目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并做到保护与传承有机结合。 铜鼓被白裤瑶认为是有灵性的神器,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南丹县通过成立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领导小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保护工作。 因此,南丹被确定为河池铜鼓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区。与此同时,南丹县自2008年开始,通...
10月30日,山东省汶上县中都民俗馆开馆;10月20日,山东民俗文化陈列馆开馆……如今,随着各地民俗馆的建馆、开馆,非遗保护也在持续升温中。非遗人、政府、民间多方互动,力图保护历史淘洗流传下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然而如何延续传承,传统保护与生产性保护孰重孰轻、如何把握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焦点之争。 非遗保护,只为不断代 10月20日,山东民俗文化陈列馆在济南大学开馆。四...
文化部近日作出决定,对10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进行调整、限期整改和撤销。对“非遗”保护项目建立退出机制,彰显出文化部在“非遗”保护和管理上的理性谨慎态度。 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形态存在。鉴于其传承发展的特殊性,对不合格的“非遗”项...
文化部日前公布了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保护督查工作的调查督查报告,对10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提出进行调整、撤销的建议。这标志着国家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动态化管理有了实质性开端。(10月16日《人民日报》) 显然,取消“非遗”的“终身制”,是“动态化管理”的一大亮点。不容讳言,因为“...
一位“90后”北京男孩,突然长跪在“面人彭”面前,要求拜师学艺。这一幕不是出现在电影里,而是发生在去年的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里,当时现场正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演。无独有偶,当时一位十几岁的小朋友,也每天都来跟景德镇瓷器大师刘敏学习陶瓷画法,而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来这里时,他以稚嫩的语气回答:“要是不来,过几天就看不到了。”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班德林与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一起为中国舞龙点睛。 安徽工艺师在做铸胎掐丝珐琅。 上海绒绣工艺师在制作京剧大师梅兰芳肖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与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共同为亚太中心揭牌。 外国民间艺术家在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 “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
三门峡(河南),2012年10月31日 国家非遗“地坑院”得到有效保护 10月30日,在陕县张汴乡曲村,一位村民在垒砌一座地坑院的甬道进口。 近年来,河南省陕县按照“保护先行、协调开发、注重品牌、永续利用”的思路,对全县境内的数百座由于风雨侵蚀、年久失修坍塌、废弃的地坑院进行维护修缮,加强保护和管理,并挖掘其潜在价值,进行全面开发,确保这一国家非物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高楼大厦的鳞次栉比相比,铜陵地方特色文化的生存却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尤其非生产经营性的民俗民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10月25日下午,记者深入铜陵县西联乡太平街寻找著名特色小吃太平烧饼和太平豆腐。记者步入太平老街,被一股淡香酥软的气息所吸引,循香步行不久,见到一家商铺门口悬挂着“查记”太平烧饼招牌,一对年轻小夫妻正在忙碌着赶制烧饼,...
10月26日,记者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目前铜陵市共有市级以上的“非遗”保护项目18个,其中省级保护项目4个,虽然铜陵市作为安徽省“非遗”保护五个试点市之一,但是由于“非遗”存在规模小、分布散等特点,以及投入的保护经费不足,“非遗”保护开发工作仍面临着严峻的态势。 “目前龙舟协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