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时间:2006 类别:曲艺 地区:福建省 编号:Ⅴ-37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厦门市 答嘴鼓是流行于福建省闽南地区和台湾省及东南亚闽南籍华裔聚居地的一种以闽南语表演的曲艺谐谑形式。它近似对口相声,但对白却是严格押韵的韵语,语言节奏感很强,并长于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诙谐风趣的闽南方言词语和俚俗语,注重情节的展示与人物的刻画,讲究使用“包袱儿”与“韦登笑科”(爆笑料...
2月14日晚(正月十八),在素有“藏乡江南”之称的甘南州舟曲县城,举办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转灯节,随着强劲高亢的韵律,来自东山乡的150余村民背着特制的灯笼,踩着鼓点,拼出了大大的“国泰民安”,也给闻讯赶来的省内外上万群众送上了鸡年春节的最后一道文化大餐。 据介绍,舟曲有着过完农历“正月十九迎婆婆”才算过完年的习俗。为传承和保护本土民俗,中国楹联之乡的舟曲县除了举办转灯节、迎婆婆等传统民俗活...
据陕西省政府网站消息,日前,延安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正式公布,共有10大类39个项目上榜。其中,由洛川县文化馆申报的洛川黄章地名传说和洛川黄酒习俗两个项目,分别入选该名录。 据了解,洛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该县非遗文化涉及民族语言、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曲曲艺、传统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技艺、传统消费习俗、民俗10大类...
阿克塞县地域辽阔,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在这片神奇、美丽的热土上,不仅养育了一群勤劳、智慧、善良的阿克塞县人,更孕育了灿烂辉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尽显这颗“塞上明珠”的魅力无限。 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早在2007年5月就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活动,对普查中发现的具有地方特色、价值较高的非遗项目及时报告,使资料收集、名录项目申报工作常态化,并加强非遗保护工作机构和队伍建...
2月13日,正月十七,安顺西秀区鲍屯村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抬汪公”,上千人共同迎接新春的到来。 据介绍,安顺西秀区鲍屯村是屯堡人的一个大村,屯堡人都是明洪武年间入黔屯田驻军的后裔。每年正月十七,鲍屯村都要举行“抬汪公迎春”的民俗活动,以纪念先祖“汪公”。这个沿袭了600多年的“抬汪公”迎春活动充满浓郁的屯堡民俗风情。有记载表明“汪公”系江南徽州人,是屯堡人的先祖。 据介绍,当地...
2月12日,恰逢正月十六,历时十余天的石湫镇九塘村李在凤马灯举行熄灯仪式。当晚七点,村委会前广场上,在烟花爆竹声中,乡亲们围的里三层外三层,在热闹的氛围中迎接新年全新的开始,区长薛凤冠到场观看。 李在凤马灯于正月初四起灯,至正月十六熄灯,村民通过跳马灯,为新春祈福消灾。一旦起灯,将连续跳三年。参与马灯表演的村民吴企良说,李在凤村跳马灯包含了村民对来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生活安逸的美好向往,以...
时间:2006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山东省 编号:Ⅵ-17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淄博市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 进行直接对抗比赛时,设鞠城即球场,周围有短墙。比赛双方都有像座小房子似的球门;...
时间:2006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编号:Ⅵ-16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搏克”为蒙古语,意为摔跤,它是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属蒙古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搏克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西汉初期开始盛行,元代广泛开展,至清代得到空前发展。现在蒙古自治区各地尤其是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等地都有流行。 ...
时间:2006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编号:Ⅵ-15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据史料记载,唐代盛行“步打球”运动,这种运动与当代的曲棍球运动极为相似。步打球在辽代依然盛行,《辽史》中称为“击鞠”,下端弯曲的击球棍称为“月仗”。随着时间的流逝,此项运动后来在我国其他各民族中基本消失,而在达斡尔族中得到了传承与发展,现...
时间:2006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吉林省 编号:Ⅵ-14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朝鲜族是个爱好体育运动的民族,压跳板和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最喜爱的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作为一种体育竞技游戏,跳板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全国其他朝鲜族聚居地方,跳板活动一般在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喜庆日子举行。 跳板一般...
时间:2006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河北省 编号:Ⅵ-13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沙河市 藤牌阵是我国古代战场实战技击项目,如今仅存于我国河北省沙河市十里铺村,当地人称之为“打藤牌”。 沙河藤牌阵历史悠久,传说明末,李自成军队从北京溃败南退,其中有一人秘密逃遁十里铺村,将藤牌阵传授给村民,用以护村、防身,并留下“只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的训诫。...
时间:2006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河北省 编号:Ⅵ-12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邢台市 梅花拳流行于冀南邢台广宗、平乡和威县一带,以广宗、平乡两县为主。据《广宗县志》和《平乡县志》记载,梅花拳在明末清初传入当地。它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招术,文武双修,不断发扬光大,先后出现邹宏、景廷宾等著名拳师。 梅花拳的组织形式分文场和武场两部分,文场...
时间:2006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河北省 河南省 编号:Ⅵ-11 太极拳•杨氏太极拳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永年县 永年县位于河北省南部,距邯郸市15公里。永年杨氏太极拳为清道光年间广府杨露禅所创,发源于永年县广府古城。此后永年县先后出现杨班侯、杨澄甫、杨振铭等三十多位大师级拳师,被尊为“太极圣地”。 杨露禅外出学艺18年,悟得各路拳术精...
时间:2006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河北省 编号:Ⅵ-10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沧州市 沧州市地处河北东南部,东临渤海,南接齐鲁,北倚京津,号称京津南大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处、人犯流放之所,人们习练攻防格斗之术以求生存,因此武术盛行。据统计,沧州在明清时期出过武进士、武举人1937名,乾隆年间已成为华北一带的武术重镇。1992年,沧州被...
时间:2006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天津市 编号:Ⅵ-9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 重刀系大刀的原称,它是京津一带的一种传统兵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天津市回族大刀成名于明成祖初年,相传燕王朱棣的一个金陵籍回族将领惯用一把60斤重的大刀征战,他随朱棣北伐平定天津,后举家迁至天津,于是有了津门曹氏大刀,代代相传。至近现代时,传人曹金藻阿訇的大刀已加重到1...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