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时间:2006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湖南省 编号:Ⅶ-8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隆回县 滩头木版年画是湖南省惟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以浓郁的楚南地方特色自成一派。滩头镇地处湖南省隆回县东南部,此地民风古朴淳厚,习俗独特,历史上曾出现过造纸村,雕刻村,色纸、花纸、香粉纸巷和年画街,手工业十分发达,且分工明确,相互配套。滩头自古巫风炽盛,民间祭祀活动甚为流行,用于祭祀的...
时间:2006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河南省 编号:Ⅶ-7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开封市 河南省开封市位于豫东平原。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距开封城南二十多公里的朱仙镇就已有了木版年画。明清两代,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十分兴盛,作坊最多时达三百余家。清末民初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始衰落,大多数作坊迁回开封市内,于是开封又成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生产与销售中心,城内出现了“天成”、...
时间:2006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山东省 编号:Ⅶ-6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高密市 山东省高密市姜庄的扑灰年画亦称“民间写意画”,作画时先用柳枝烧制的炭条打好草稿,然后用毛笔勾描,再用白纸拓印,一稿可拓扑多张,“扑灰”由此得名。扑灰后的画稿还要加以手绘,经多道工序后才能成画。 扑灰年画相传形成于明代成化年间,初时一些民间画工临摹庙宇壁画出售,因为临摹需要大...
时间:2006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山东省 编号:Ⅶ-5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潍坊市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一种民间版画。明代隆庆二年后,杨家埠年画艺人创立了“恒顺”、“同顺堂”、“万曾城”、“天和永”等四家画店。清代乾嘉年间,杨家埠木版年画开始兴盛,至咸丰年间达到鼎盛,一时间,当地出现了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的盛况,年画人才辈出,杨家埠木版年画曾...
时间:2006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福建省 编号:Ⅶ-4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漳州市 漳州木版年画主要流传于漳州的芗城区和闽南、岭南一带,并远销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宋代福建的刻书业开始兴盛,迅速带动了民间版画刻印技术的发展。明清两代,漳州 木版年画开始流行,漳州月港的兴起给木版年画的外销带来了有利条件。20世纪初,漳州联子街、香港路、台湾路一带集中了大...
时间:2006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江苏省 编号:Ⅶ-3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桃花坞木版年画产生于明代,当时在苏州七里山塘和阊门内桃花坞一带有数十家画铺,年产量多达数百万张,故以桃花坞为名。 桃花坞木版年画盛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最繁盛时期有张星聚、张文聚、魏宏泰、吕云林、陆福顺、陆嘉顺、墨香斋、张在、泰源、张临、季祥吉等画铺,稍后出现的王荣兴、陈同...
时间:2006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河北省 编号:Ⅶ-2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武强县 武强县是著名的民间年画之乡,地处冀中平原,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属衡水市管辖。武强木版年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其丰富的内容是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据现存资料考证,武强木版年画产生于宋末元初,明、清两代最为鼎盛。后因地理交通状况的变化而逐渐衰微,民国时期的战...
时间:2006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天津市 编号:Ⅶ-1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 在天津众多的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杨柳青木版年画。 杨柳青木版年画发源于千年古镇杨柳青。明代永乐年间,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及天津漕运的兴起使杨柳青成为南北商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经济日益繁荣。周边地区的木版年画艺人先后迁居杨柳青镇,发展业务。而杨柳青镇外盛产的杜梨木非常适宜雕版,...
时间:2006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河南省 编号:Ⅵ-7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登封市 少林功夫是指在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的,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修习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个传统文化体系。 少林功夫具有完整的技术和理论体系,它以武术技艺和套路为表现形式,而以佛教信仰和禅宗智慧为文化...
时间:2006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福建省 编号:Ⅵ-6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宁德市 霍童线狮现留存于福建宁德霍童镇,又称抽狮,当地人称之为“打狮”,是一种独特的民俗游艺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乔装动物的杂技节目。 据历史传说,隋代谏议大夫、开山大祖黄鞠公曾为霍童灌溉村田,造福子民,当地以举办“二月二”灯会的方式来纪念他,线狮表演是“二月...
时间:2006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编号:Ⅵ-5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吾尔族达瓦孜,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高空走索”,它是维吾尔族绵延千年的一种杂技艺术表演形式。成书于1072至1074年的《突厥语大辞典》中即有“走软绳,耍达瓦孜”的文字记载。千余年以来,达瓦孜的演出方式基本保持传统风貌。 达瓦孜表演多在露天进行,其特...
时间:2006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北京市 编号:Ⅵ-4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宣武区 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曾与空钟混称,俗称响葫芦,江南又称之为扯铃,以北京、天津所产的最为著名。 空竹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明代《帝京景物略》一书中就有空竹玩法和制作方法记述,明定陵亦有出土的文物为证,可见抖空竹在民间流行的历史至少在600年以...
时间:2006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北京市 编号:Ⅵ-3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 幡是旗的一种,尺寸有大小之别。中幡,其主干是一根9米左右的粗竹竿,竿顶悬挂一面0.5米宽、5.5米长的长条锦旗,旗面绣有吉祥图案和祝福用语,因此又称标旗。耍中幡、舞中幡是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杂技项目,北京天桥中幡表演最为有名。 耍中幡源于晋朝军中。幡旗形制壮丽,标题清晰,...
时间:2006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山东省 编号:Ⅵ-2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聊城市 聊城地区是中国杂技的发源地之一。新石器时代晚期,聊城是东夷人活动的主要区域,当时东夷人的首领蚩尤据说便是一位杂技高手,古代杂技就源于角抵戏即蚩尤戏。聊城杂技现分布于东阿、茌平、阳谷等县及其周边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聊城杂技马戏得到初步发展,到汉代已经基本成熟。三...
时间:2006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河北省 编号:Ⅵ-1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吴桥县 吴桥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属沧州管辖,是世界闻名的杂技之乡。 吴桥杂技文化伴随着中国杂技的发展而形成,现在主要流布于吴桥县域、山东省宁津县和陵县的部分地区。 河北省是中国杂技发源地之一,战国时期中山国成王墓中已有演练杂技形象的银首人俑铜灯出现。吴桥很早就是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