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黄釉,是以氧化铁、氧化镁、氧化锡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釉色,也称铁黄,最早出现在汉代釉陶上。商周原始青瓷、汉代越窑青瓷器上多见一些釉色偏黄的制品,严格地说,这不属于黄釉,仍属于青釉,或称为青釉中的青黄色釉。而在陕西等出土的釉陶器上,主要为绿釉陶器、褐釉陶器,偶见黄釉陶器。 汉代黄釉多有杂质,还不是一种纯正的黄釉,应该说可能仅仅是窑工们烧窑时因火候与配方的原因,偶尔出现的,属于一种偶然...
佛珠,佛经书、护身符等,多为檀木所制。那么,檀木与佛终究有着怎样的渊源呢?在《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记载,佛陀成道之后,至忉利天为佛母摩耶夫人说法三个月,当时,憍赏弥国优填王非常思慕佛陀,于是请毗首羯摩天造佛陀形像,这是世间有佛像之始。相传优填王造像的同时,波斯匿王造金像,但是法显于《佛国记》中却记载,波斯匿王所作是牛头旃檀木佛像,保存于只洹精舍。 玄奘在《西域记》卷五中,曾经叙述憍赏弥国有...
目前大家所熟悉的海南黄花梨其实在古代并不叫海南黄花梨,海南黄花梨的名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我国历史上,黄花梨先后有许多不同的名称,从留存下来的历史资料和文献来看,黄花梨曾经被称之为“花榈”、“榈木”、“花梨”、“花梨木”、“老花梨”、“新花梨”、“黄花梨”、“海南檀”、“降香”、“降香檀”、“降香黄檀”。从这些黄花梨的名称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黄花梨的了解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同朝代、...
众所周知,中国瓷器以青蓝白诸色闻名,红色为主色调的瓷器并不多见。事实上,中国红瓷历史源远流长。红瓷的发展历史可分为晚唐的始创期、元明的成熟期、明清的极盛期、当代的复兴期等几个特性明显的阶段。红玉红瓷部分产品陈列在首都博物馆。 红瓷始于晚唐,但从工艺角度分析,红瓷的技术成熟期是元朝。元朝景德镇发展并创新了前朝以来的釉里红技术,开始了批量生产釉里红的历史。 明清是红瓷发展的极盛期。明洪...
说起瓷罐,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带耳、带提梁的陶罐制作。原始青瓷在其创烧之初,也就开始生产印有凹弦纹、云雷纹等花纹的带系青瓷罐。汉代,青瓷罐因烧造技术成熟,质地坚固,又有迷人的青绿光泽,便取代陶罐,成为人们的首选。东汉时,青瓷罐形制多样,其中青釉印纹四系罐、青釉五孔罐堪为代表。 罐的肩部带系的模式在两晋南北朝非常流行,并延续至唐宋。这显然与系在当时所起的能提能挂作用有关。同时,亦与四系、八系...
青花的呈色主要是用氧化钴,由于钴土矿来源的不同,以及釉料,烧成气氛,操作手法的差异,致使各历史时期及现今生产上的青花呈色各有不同的特色大致上可分以下几种典型色调: 1.永乐宣德青花的深蓝色。青色比较凝重,透骨,色彩效果上比较庄重有分量。一九五六年景德镇陶研所曾为国家用瓷制作过这种色调的青花瓷器,效果很好。 2.成化,正德青花的淡蓝色。青色比较清淡,雅致,匀净,秀美。适宜于装饰精细轻...
3月28日,浙博“小小读书郎的历史课堂”第三课,如约开课。 诵读之前先怀着崇敬的心情拜孔子,由上一堂课大家推选出来的的小助教冯玺睿上台带领。经典诵读会志愿者庞风丽老师先复习了上一堂课《道德经》第8-14章节的内容,再请几个自信又有胆识的孩子上台,脱离书本示范诵读。复习完后,开始学习新的章节,作为小助教的冯玺睿带领着分章节诵读。别看他年龄小,当起小助教来有模有样。读书郎们也个个坐姿端正、字正...
日前,包括湖州南浔区双林镇、菱湖镇在内的我省7个镇,被省政府确定为新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双林在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正式设镇,素有“绫绢之乡”的美誉,其书画、绫绢、古桥、戏曲、名人等地域特色文化名噪海内、享誉中外。目前该镇镇域内仍有130处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菱湖在明洪武15年(公元1382年)正式设镇,素有“中国淡水鱼之都”、“中国丝绸之都”之称,其桑基鱼塘,被联合国粮农组...
据香港特区政府网站消息,香港历史博物馆由今日(4日)起至5月25日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二十五周年展览”,让市民透过珍贵展品及图片,回顾《基本法》的历史背景、起草和颁布过程,以及成功落实的情况。 是次展览的重点展品包括模仿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于1982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就香港前途问题谈判会面时的蜡像、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于1988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4月2日,资兴市召开古村落、古民居等建筑史料征集工作会议,探讨征集对象、范围、内容等事项,保护历史文物。 与会人员在进行探讨后,确定此次征集的对象和范围为资兴境内的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古书院、古街道、古桥、古渡口、古塔等有历史和现实开发意义的古建筑。征集的内容包括古建筑的历史传说、典故、规模布局、风水环境以及其中产生的人物故事、重要事件、碑帖楹联和生产生活技术(老手艺)的历史、传承情况...
人类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对自然物的造物性进行发现,而对泥土的改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物质的可塑。在文明发展的源头,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的新的物质形态,这使包括陶瓷在内的多种人造物具有文化的母语特征。 陶瓷是人类的造物,其母语的特征决定了它具有物质和文化双重特征。物质的背后,体现的是人文思想内涵。文明为史,文化为变,文化的嬗变源于文明的发展,文明与文化互为因果。在...
在我国悠远的历史长河中,陶瓷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千百年来,陶瓷在文人和工匠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发展完善。至此,陶瓷已成为大众的必需。文人赋予她思想,工匠赋予她生命。这个原本仅与生活相关的器物,竟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在这片祥云的笼罩下,陶瓷功能由单一变多元,由实用趋向艺术。虽然陶瓷已被大众广泛使用,但很多人对陶瓷的历史却不甚了解,下面我来介绍一些关于陶瓷的历史,供有兴趣的朋...
近日,市政协副主席王建华率部分市政协委员,视察农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利用工作,副市长朱建华陪同参加。 市政协委员们实地视察了常山县同弓乡彤弓山村,并举行座谈,就农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利用工作发表意见建议。 王建华指出,农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利用工作是农耕、乡土文化载体,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是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需要,意义重大。要有精品意识,强化规划引领,注重特色,保持自然、原生态,...
“浙派”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大流派,前承唐宋,后接明清,承上启下,具有不容忽视的艺术价值。对“浙派”作一个简明的梳理,了解其缘起、发展的基本脉络及其风格的形成,以及市场行情的定位与走向,对于当今繁荣发达的书画市场而言,是大有裨益的。 一、“浙派”的渊源及历史影响 旧时钱塘(今浙江杭州),为南宋都城所在,这一地域的绘画形式深受两宋院体传统的影响,在风格上趋向内敛深致。戴进和吴伟,乃擎...
纳入香港历史建筑物活化计划的前水警总部。 香港文物保育专员办事处提供 旧上环街市。 旧大澳警署。 建筑也是文化,传承着城市历史,将往事娓娓道来。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楼宇功能,抑或是建造地点,都烙下时代独特的印记。这些香港历史的沉默见证者,在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旁,从容地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文明。多方考量评核古建筑 本世纪初,香港政府一度将历史建筑的衡量标准定为“有50年或以上历史”。虽然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