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坦卡门(Tutankhamun)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一位法老,其坟墓在 1922 年时被一位英国考古学家 Howard Carter 找到,更神奇的是,在这三千年来,图坦卡门的墓是少数几个没被盗墓者光临的坟墓,因其古迹保存的相当良好而备受闻名。而现在,在图坦卡门陵墓中又有了一项新的发现,科学家用雷达扫描寝陵后发现,在其墙后有高达九成的机率藏有两间密室。 埃及古文物部长 Mamdouh...
近日,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在配合商水县某工地进行文物勘探中发现3座汉代古墓。这3座古墓虽被盗掘过,但仍然出土了青釉双系瓷壶等20多件文物。 3座古墓均为砖室墓。最大的古墓长11米,宽4.9米,深1.9米,南北走向,古墓上方被元明时期建造的灰坑破坏,四壁无存。较小的古墓为南北走向,南北长5.6米,东西宽2.8米,深1.7米。东墓室全部被破坏,西墓室仅存后主室。保存最好的一座古墓呈东西走向,东西长6...
地处鲁中平原的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许家村,半年前发现一处抗战时期我党印制票币的北海银行地下印钞所旧址。印钞所顶呈拱形,四周墙壁全用砖、石灰砌成,拱顶用水泥密封,并有一个长约6米、宽3米、高约2.5米的裁纸贮存室。当地政府和群众经过挖掘整理后将旧址对外开放,最近被山东省命名为第五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了解,北海银行自1938年开始在山东省临淄县城筹建,1941年4月因敌特扫荡而奉命转移。...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18日发布消息称,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步评选结果揭晓,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推荐参评的“多伦县小王力沟辽代贵妃墓”入围名列第19位。 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局负责人王大方介绍说,这次评选精彩纷呈,在入围的25项考古新发现中,最为著名的是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已出土一万余件文物。内蒙古小王力沟辽代贵妃墓,是北方古代契丹考古的重要新发现,其影响...
3月11日,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我省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查与发掘、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考古调查与勘探、杭州南宋临安城遗址等三处考古发现脱颖而出,顺利晋级终评。 浙江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被证实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系统,设计范围超过100平方公里,再次证实了良渚古城具有完整的都城结构,由内而来依次为宫城、王城、外郭城和外围水利系统。...
3月11至13日在杭州召开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专家咨询会上,来自全国各地19家科研单位的考古学家、水利史及水利工程研究专家听取了良渚古城及其外围水利系统的考古成果汇报,现场考察了莫角山遗址、北城墙及西城墙遗址及塘山、石坞堤坝遗址及老虎岭、鲤鱼山发掘现场。专家认定,良渚古城西北部和古城北面发现的11条水坝构成的外围水利系统是良渚文化时期人工堆筑的大型工程,是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史的重要发现,开启了史前...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初春新绿,随着考古发掘的进展,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距今约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一步步展露出规模宏大、规划精密的样貌。如今,又一考古发现在业界内外引起震动。 从2015年7月到2016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在良渚古城北面和西面共发现11条水坝,这是迄今已知的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水利系统,超过此前在埃及发现的一处有4000年历...
柏林新博物馆“阿玛那之光“(In the Light of Amarna)展出的娜芙蒂蒂半身像 图片:Michael Sohn/AFP/Getty Images。 据《纽约时报》报道,经过了长达数个月的测试之后,研究人员几乎马上就能肯定图坦卡蒙国王 (King Tutankhamun)墓穴内隐藏的密室确实是存在的。在使用了雷达以及红外热成像技术对墓室进行扫描分析之后,考古学家们基本上十拿九稳地认...
湖南省邵东县简家陇镇金田村,一处建造已两百余年的清代建筑群“承志堂”,随着3月中旬该县组织的一次民间采风活动,受到外界的关注。 据刘氏族谱记载,“承志堂”主人刘鼎进系清代太学生、封儒林郎,始建于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距今已有204年历史,建造时间比邵东境内另一清代建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荫家堂(距今193年)还早,保存完整度也超越了荫家堂。 经邵东县文物部门考证,承志堂五进四排,...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文平16日对外披露,内蒙古长城调查队对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居延边塞作了全面调查时发现多处居延地区的汉代遗存。 这些汉代遗存主要有古城5座、障城1座。 张文平说,这5座古城遗址分别为K688城(一名雅布赖城)、K710城、白城、K749城、绿城,1座障城为红城。结合史料记载,这些遗址为遮虏障、居延都尉府、居延县和居延侯官等多个行政、军事建制的治所。 居延作为...
这次勘查的惊喜新发现,位于达州柏家乡的千佛岩摩崖造像,佛道混合,共6龛61身。 佐证千年“荔枝道”走向 达州新发现千佛岩摩崖造像 唐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脍炙人口,但鲜为人知的是,此诗句所“暗示”的“荔枝道”古已有之,穿越蜀地跨越千年。 2014年6月,古蜀道中的“荔枝道”与“米仓道”一起,被纳入蜀道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的范围,而这两条“道”的考古调查也成为了蜀道申遗工作的...
旧金山工地发现的唐人街遗物 根据美国《考古学》杂志2015年12月的报道,美国旧金山东部为了兴建地铁而进行开挖工程时,在地下8尺深的地方发现了一座19世纪工厂的遗址和部分遗物,其中最重要的物件是数台19世纪70年代制造的缝纫机。 从19世纪70年代到1906年,华人缝纫工曾居住于此,因此学者认定缝纫机是当时华工用过的机器。发掘完成之后,加州索诺马州立大学的研究者把缝纫机残存下来的底座带回实验室...
2016年3月15日消息,安徽阜阳。3月11日,太和县倪邱镇中心校综合楼建设工地,发现一处古墓。太和县文物管理所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现场的发掘工作已基本结束,共发现古墓3座,其中夫妻合葬墓2座、单棺墓1座。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是一处家族性墓葬,时间大约在清代中晚期。其中1座古墓的主人应该是清朝的大内侍卫,五品顶戴。3月11日上午,太和县倪邱镇中心校综合楼建设项目破土动工。时隔不久,挖...
古墓抢救性挖掘现场 日前,在太和县倪邱镇一建筑工地的施工现场发现一座古墓。经过该县考古专家抢救性发掘,共发现古墓三座,其中夫妻合葬墓2座,单棺墓1座。三座墓葬相距10多米,且均为南北走向。考古专家初步判断,这是一处家族性墓葬,时间大约在清代中晚期。 此次共发掘出包括铜镜、银锭、玉带钩、扳指、金指环等器物200多件,数量之多、类别之广,在该县考古史上尚属首次。在其中的一座古墓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
记者15日从浙江自然博物馆获悉,该馆研究员金幸生博士与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缙云共同发现了一件早白垩世鸟蛋化石标本:缙云厚盔蛋。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鸟蛋化石,也是迄今为止在我省发现的第一颗鸟蛋化石。 这枚缙云厚盔蛋呈长形,长约5厘米、宽3.2厘米,蛋壳厚度为0.17毫米,因其独特的蛋壳微观特征,代表了一个全新的蛋化石科——厚盔蛋科,但鸟蛋属于哪种鸟类尚无定论。该合作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