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宣德(公元1426-1435年) 铜镀金 高18.5厘米 此像全跏趺坐在双层束腰莲花座上,头饰螺发,顶有高肉髻。脸形方正,神态庄肃。大耳垂肩。身着袒右肩袈裟,下身着裙,衣纹写实自然。左手置脐下,右手结触地印。莲座上阴刻"大明宣德年施"款。整体造型端庄,比例匀称,工艺精细,为明宣德时宫廷造像的典范之作。
铜鎏金宣德款释迦像 明 宣德(1426年-1435年) 铜 高27.5厘米,宽19厘米,厚14.5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大明双耳宣德炉 香炉是古人的焚香用具,赵希鹄在《洞天清录集·古钟鼎彝器辨》中曰:“古以兰艾达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千百年来,香炉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尤以大明宣德铜香炉为一绝,其价值连城,一直被各路藏家所青睐。宣德炉的冶炼方法十分讲究,一般铜器只经过四炼,而宣德炉的铜要炼十二次之多,其质地晶莹,分量沉重,制作精细,造型古朴,令...
自明朝以来,好的手工艺品都留有铭文或字号,这是手工艺人对自己作品的自信。宣德铜炉和瓷器一样,也留有印记。如何来识别和判断呢?这要从当时的习惯﹑规定等情况考虑,也可以用现代人运用的常理进行推测。 我们现在的产品,如是内销的,有生产地址和厂名,如是出口的,有中国制造和相应的英语标识,不可能同时出现国名﹑地名﹑厂名等繁索的标识,这是常识,我想明朝也一样。 宣德炉查明的款识一共有四种,即一字﹑二字...
宣炉最美的就是铜皮色,类似婴儿肌肤柔腻可掐灿烂善变。现将各种铜皮色略释于下。 仿宋烧斑色:俗名铁锈花,即黄红色地子,套以五彩斑点。 仿古青绿色:与古青铜器色相同,以夏商周青铜器型为蓝本制,此古青铜器色最为高贵。 朱砂斑:与朱砂色同。有三种,大片的叫红片,斑点的叫红斑,长丝者的叫红丝,均极难得。 石青斑:即带有石青色斑点。 石绿斑:即带有石绿色斑点,较石青色深。 黑漆古斑:斑...
宣德炉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原因是,铜炉最精良的是十二炼,最差的也有六炼,所铸的炉共计三千余座,有着各种式样。有鼎、彝、炉、乳炉、鬲炉、敦炉、钵炉、洗炉、筒炉等,大多仿照古代青铜器型铸造:如商代的父已鼎、如文方鼎、父乙鼎、鱼鼎、象形鼎,周之夔龙黑雷鼎、文王方鼎、子父举鼎、素蟠虬鼎、丰方鼎、花足方鼎、纯素鼎、乙毛鼎、大叔鼎、益鼎等,可照原器的式样、大小、花纹、颜色等铸造。其它有仿唐天宝局式的,有仿宋祥符...
宣德炉,为明朝宣德年间创制的焚香之炉,通常用于陵墓、寺庙及权势之家烧香、拜佛、祭祖神。 传世的宣德炉很少很少,且价格为天文数字,非常昂贵。因此,各朝历代都纷纷仿制,如今很多仿品充斥市场,无论到哪个旧货市场或古玩店,均可见到“大明宣德年制”款的宣德炉。 鉴别宣德炉,第一要知道真宣德炉选用的是一种风磨铜。反复提炼,同时铜中加入金、银等贵金属,这样,愈烧愈纯,金银等贵金属...
宣德炉由于其仿古代名器造型制作和器物中掺入名贵金属而闻名,所以是历代工艺匠热衷仿制的对象。世上的真炉和仿品随着年代的推移,后人已经难以判别,并经朝代更迭,战乱和外国殖民者的入侵,散失和销毁了大量的器物,留存于世的已经不多,越发显得珍贵。 有传说:现在已没了真品,留下的质量好的多是明中期到清中期三百年之间制作的仿品。反正笔者是没见过真的,没比较;甚至有人都怀疑被蒋介石带到台湾去的几件国宝都是假的...
有炉光怪真异绝,肌腻肉好神清和。窄边蚰耳藏经色,黄云隐跃穷雕磨。 这是冒襄先生对宣德炉的绝妙赞誉。相传冒襄家珍藏过几个宣德炉,视为珍宝,倍加珍爱,后来散失,实在可惜。冒襄对宣德炉的鉴赏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宣德炉,为明朝宣德年间创制的焚香之炉,通常用于陵墓、寺庙及权势之家烧香、拜佛、祭祖神。 明朝300年间,制作了不可胜数的器物,可称上乘之作。宣德炉作为其中的一种,可谓前无所师法,后...
“我的老家在乡下,算是一个大家族。祖厝里有一个铜炉,在我们家族传了好几代人。老人们都说这个炉是宣德炉,还是皇帝赏赐的!”一位读者捧着一件“宣德炉”来鉴宝,并说了这么一段铜炉的来历。 据省收藏家协会的铜器鉴定专家介绍,真正的宣德炉传世量非常稀少,即便流传到后世也是平常人难得一见的珍贵宝物。这位读者带来的“宣德炉”是不是真品呢...
■北京朗樵 宣德时期是否有五彩,曾经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谜。在明代王世性的《广志绎》卷四中有“宣德五彩,堆垛深厚,而成窑用浅淡”的记载,在高濂的《燕闲清赏笺》亦载:“宣德年造如漏空花纹,填以五色,华若云锦,有五彩实填,绚丽悦目。”可见,早在明人笔记中较多地记载了宣德五彩瓷器。然而,长期以来因缺乏实物而使宣德五彩的争论长期得不到解决。 1984年,一位摄影家偶然在西藏萨迦寺拍摄到一对青花...
品名:明宣德 青花龙纹大缸 尺寸:76×67cm RMB:1,800,000元 说明: 此器器型稳重大气,胎质坚实紧密,清花发色凝翠欲滴,纹饰题材寓意吉祥,绘制规矩,一丝不苟。 在中国传统的瓷器中,缸是一种较为独特的瓷器。比之一般的杯、盘、碗、盏或瓶罐,以其器形硕大,画面恢宏而体现出厚重感。 补充: 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
传世永乐青花瓷器书写款识的为数极少,这就为判断永乐青花增添了一定的困难,目前带永乐款的青花瓷器仅见到三件,款识均为四字篆书,三件为同形同纹的压手杯,仅在款识外面的局部纹饰有微小的不同,三件压手杯现为藏于故宫博物院。带永乐年款的还见之于白釉薄胎碗及红釉高足碗上,款识与青花不同,是与纹饰用同一印模于修坯时印上的。宣德青花瓷器则绝大多数均书写“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书写位置不...
【名称】 明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 【类别】 瓷器 【年代】 明代宣德年间 【文物原属】 宫廷御用瓷器 【文物现状】 现藏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27.5cm,口径6.2cm,足径10cm。 壶体为玉壶春瓶式,撇口,细颈,垂腹,圈足。一侧有弯形长柄,柄上有小系,另一侧附长流,流与颈间有云板相连。流、柄、口高低相若。壶盖扣合于壶口,盖面拱起,上饰宝珠钮,可与柄上的小系用绳相连...
一、概述 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