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考古学家或能了解英国人3000年前的生活状态。图片来源:《自然》 最可能的情况是,一个突击小队将村庄付诸一炬。火焰迅速吞噬了木质房屋,居民仓促逃离,没有收拾任何物品。烧焦的残骸最终崩塌,掉入附近的河里。在河底淤泥中封存3000年的这些碎片保存完整,也留下了青铜时代晚期居民日常生活的令人瞩目的记录。 现在,这段历史将要真相大白。考古学家将启动一项耗资140万英镑的挖掘项目,并将对该地点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辽上京考古研究队,今年对千年前的辽国首都辽上京宫城南门进行发掘,再次佐证了辽上京城市规划以东向为尊的情况,这与历史文献记载一致。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境内的辽上京遗址,始建于公元918年,作为辽代首都沿用了2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草原都城,也是中国目前保存状况较好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 今年的考古发掘...
自2014年以来,我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专家们展开联合考古,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地区发现了一些古代游牧文化的大型聚落遗址,并于今年7月底成功发掘一座距今两千年前的康居贵族墓葬。 专家认为,这不仅基本勾勒出两千年前分布于中亚的两大部族康居与大月氏的势力范围,而且对研究大月氏西迁后的中亚古代史和丝绸之路文化史等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知名丝绸之路考古学家、西北大学教授王建新在日前于西安举行...
据9月23日《南方日报》报道,今年6月,广东省考古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英德市博物馆等单位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位于清远市代管的县级市英德青塘遗址黄门岩1号洞,发现了广东乃至岭南最早、距今13500年前的古墓葬,与北京山顶洞人同属旧新石器过渡时期。 对这一重大考古发现的人类学意义如何作出总体评估,以及它将在中国乃至世界远古文明版图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因后续发掘工作仍在继续,现在还不是作...
新疆考古人员近日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吉仁台墓葬遗址,发现了煤灰、煤渣和锈迹斑斑的铁块。据介绍,这一发现将新疆使用铁的历史上推到3000多年前。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在公元前1000年前的青铜时代墓葬遗址考古挖掘中,不仅发现了煤块,还发现了铁块器物。这可以算是新疆冶炼铁的最早发现,将新疆用铁的历史上推到了3000多年前。 尼勒克县吉仁台墓葬遗址位于伊犁...
准格尔旗发现宋代城址 新发现城址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魏家峁乡寨子峁村境内。该城址是准格尔旗文物管理所今年首次发现,在以往的考古调查中未曾见。2016 年7 月初,鄂尔多斯博物馆和鄂尔多斯文物考古研究院二长渠壁画墓葬联合考古队在准格尔旗文管所相关同志的带领下对其进行了初步调查,暂将其定名为寨子峁城址。 城址修筑于一座独立的山体顶部,四面临沟,与周围山体距离较远,其所在的山体为此...
东岳宫放生池发掘出来的部分文物。 吴岱霞 摄 本报9月13日讯 经过长沙市考古研究所三个月的考古发掘,今日,记者在长沙市二马路东岳宫看到了古放生池的真容:分为东、西两个池子,均为边长13.5米的两个正方形水池。考古现场负责人赵今说,从池子里共清出瓷片两千多片,抗战时期手榴弹10个。赵今确认,目前考古发掘到的文物年代,可确认明末清初这里已经是一座道教庙宇。 文夕大火后被填埋 在现场...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部工作人员在2015年和2016年连续对新疆尼勒克吉仁台“聚落遗址”进行挖掘时,除发现新疆最早使用煤炭痕迹外,还发现了铁块,这将新疆使用铁的历史上推至3000多年前。 尼勒克吉仁台“聚落遗址”现场。朱景朝 摄 记者13日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部了解到,考古部工作人员在2015年和2016年连续对新疆尼勒克吉仁台“聚落遗址”进行挖掘时,除发现新疆最...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则徐宅与祠之林则徐故居二期修缮工程最近进行考古勘探,弄清了故居建筑原状,并发掘出宋代陶水管和明清铭文砖等遗物,为修缮工程设计方案提供坚实的勘测基础。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福州市鼓西街道文北路的林则徐故居。在故居“七十二峰楼”后,记者看到,已消失的主落门头房及一进、二进(局部)的空地上,考古发掘的探沟已经大部分覆土。但现场还裸露着考古清理出的陶水管、石砌暗沟等遗迹。...
博士生黛柏拉(Debra Martin)正走进显微实验室,手上拿着来自公元前四世纪的木乃伊骨头标本。她想找一台显微镜来观察这些来自努比亚的古老化石。努比亚位于今日的苏丹与南埃及一带,是北非最早的人类文明之一。当时努比亚已进入农业社会、拥有文字、会烘焙面包并有酿制啤酒的技术。但她今天不太好运:所有的标准显微镜都无法使用。 “嘿、那边的紫外光显微镜还空着,不如你先用那台吧!”一名同事建议。 ...
考古人员在距今万余年的怀来盆地南家沟遗址发现鸵鸟蛋皮制作的环形装饰品。牛东伟摄 “大泥河湾”考古又有新发现。河北师范大学怀来考古队8月29日透露,他们在距今万余年的怀来盆地南家沟遗址发现了2000余件石制品、动物化石、装饰品、骨器等文化遗物,其中,8件鸵鸟蛋皮制作的环形装饰品反映了一万年前的当地古人类已有较高水平的审美意识和制作工艺。 河北师范大学怀来考古队领队牛东伟介绍说,这些环形装...
近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经过考古发掘,根据城墙构筑方式、出土文物、文化层叠压现象以及包含的文物残片等情况,作出专业判断,确认北庭故城外城为唐代建筑。 从城墙顶部下到数米深的探沟内,从土层断面清晰可见层层土质的变化。据考古专家介绍,最上面的土层是现代的,有塑料残片、杂草等;第二层为宋以后,这层里发现了钧窑瓷器残片;第三层是唐代的,这层发掘出大量唐代特征陶片、砖瓦残片,还发现了一...
7月20-24日,苏州博物馆组织开展了“探秘勾吴——吴国考古发现之旅”暑期夏令营活动,20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春秋时期,吴国依靠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迅速崛起,称霸一方,最后为越国所灭,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苏州是吴文化的腹地,为了让青少年更直观深入地了解 吴文化,苏州博物馆特别在暑假期间组织“探秘勾吴——吴国考古发现之旅”夏令营,带领青少年学生在参观考察中探索吴国历史文化脉络。 ...
空中俯瞰呈三角型状的军田村古城遗址。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和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于7月下旬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象州县境内的三处古城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开展试掘工作有重大突破,确认军田村古城遗址为有城有郭“规格高”,且多条线索指向该遗址可能即为“广西第一古城”——秦桂林郡治所在地。 公元前218年,八桂大地纳入中华版图,至今已有2230多年。而围绕着广西境内设立最早的“首府城市”——秦...
远看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墓群。丝绸之路天山道科考队供图摄 记者8日从丝绸之路天山道枢纽路网实地综合科考队获悉,经过4日至8日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的科学考察,在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发现迄今为止新疆规模最大青铜时代太阳祭坛遗址。 该遗址距离巴州和静县200多公里,为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那热德沟口墓葬群。 是次科考队学术领队巫新华说,遗址中心最早是一个用卵石混杂泥土构筑起来的巨大圆锥形实体,现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