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古建筑是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昨天下午,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同济大学博导阮仪三教授,从“城”的繁体字说开,由表及里地展示了他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理解,讲演旁征博引,笑声、掌声不断。 作为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在国内学术界被誉为“泰斗”。此次,应市政府邀请,他专程来衢做“历史...
10月,中国文物大省山西已进入深秋,位于新绛县镇光村的福胜寺内,20名身着灰绿色工作服的年轻后生正热火朝天地进行彩塑病害调查。 “我们可说得上是山西文物的‘黄埔一期’”,山西省古建筑维修质量监督站的路易笑称。他是山西省首期彩绘泥塑修复培训班的成员之一。 据山西省文物局文物管理处副处长白雪冰介绍,该培训班属于山西彩塑壁画保护工程,先通过培训班来培...
两处老上海建筑,牵动着市民的心:顺昌路上的天厨味精厂旧址,董家渡咸丰年间的沈宅。目前,沈宅大半被拆毁,只剩下部分梁架;天厨厂也被纳入拆迁范围。吊诡的是,两处建筑都被列入上海不可移动文物名录。黄浦区文化局称并不知道沈宅正在被拆除;而黄浦区规划部门表示,不知道要整体拆除的地块里还有天厨厂旧址,更不知道它已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目前,沈宅的拆迁已经被叫停。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热心网友的及时呼吁,以及媒体...
阮仪三,1934年出生,现任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城市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的教学和研究,抢救保护了山西古平遥、江南古镇周庄、同里、甪直、南浔、乌镇、西塘等免遭建设性破坏并使之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地。2003年和2006年由阮仪三教授主持的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规划和苏州平江历史街区规划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05年法国文化部授予他艺术...
邕宁五圣宫脊两条栩栩如生的龙是庞美华和队友们修复的。 岭南古建筑上特有的灰雕修复起来很费工夫。 他们,站在光鲜的时代背后,整日与残破为伴,练就了一双“火眼”和“妙手”,令许多“染病”的文物重焕神采。他们,是被称为“文物医生”的文物修复师,南宁市古华文物古迹维修队队长庞美华就是其中一员。庞美华从事...
清末沈葆桢提出的“船政为海防第一关键”之句言犹在耳,作为中国“洋务运动”的重要史证、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及闽都文化的重要代表,马尾船政遗留给后人一座座遗址和磨灭不去的精神烙印。 昨天的历史是今天的财富。作为马尾独有的历史和文化,近年来船政文化在积淀之后勃发出强大的生机:船政建筑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升级——打造大船政景区,...
本报讯(记者王若若)10月16日,记者从沈阳建筑大学获悉,2012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建筑大学召开。会上,百余名国内专家学者研讨了我国建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沿课题。 据了解,此次学术会议的主题是“地域性建筑历史与建筑文化”。沈阳建筑大学朴玉顺教授通过对沈阳故宫(微博)建筑营造技术特征的分析,展示了古代建筑技术研究的新成果;湖南大学柳肃教授通过对长沙古城墙保护案例的分析,提出...
一座早在7年前就被拆除的建筑,却赫然出现在当地文物部门近期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名录上——这是发生在河南平顶山市的离奇一幕。当地文物部门对此解释称,因为文物普查标准变化,部分旧址仍在。 10月11日,一则通过当地媒体发布的“平顶山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显示,位于该市矿工路与中兴路交叉口的平顶山市政府旧址作为近现代史迹及纪念建筑位列其中。 实际上早...
篪房阊门一角 我们的古村落现在进入一个消亡的加速期。村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可是没等我们去认真阅读它,它们就在城市化或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了。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冯骥才 昔日的辉煌 9月中下旬,越过层层叠叠的青山绿涧,记者数次走进奉化城区西南45公里群山深处的大堰镇董家村。 董家村有一个晚清年代修建的古建筑...
本市要成规模、持续地重建原有风貌的明清北京城,市政协委员表示,同时终止在二环内修建新建筑。 今天上午,市政协召开第四届北京文史论坛。北京文史研究馆、市地方志办公室、市社科院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就中轴线、朝阜大街等保护问题做了发言。 论坛上,市政协委员张秀平表示,从金元以来北京的得失看出,本市城市功能定位的转变与扩大,在多方面增加了城市的负担。因此,本市的发展要避免大而全的功能定位,应如明清时期...
古牌楼年久失修。 商洛讯近日,商州区西门口拆迁时发现一座木质古牌楼,专家推断其应建于清代,是当地大云寺的附属建筑,同时也是商州目前仅有的一座木质古牌楼。 10日上午,在商州西门口一家拆除了半截的临街店铺内,记者见到了这座古牌楼。牌楼立于店铺中部,目测宽约4米,高八九米,两侧立柱底部各有1米多高的石墩支撑,顶部是五层斗拱,饰以精美的木雕。由于年久失修,这座木质牌楼已看不出本来颜色,顶部椽木多有朽...
10月11日下午,长沙市开福寺路,被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的5座老粮仓险被拆除。 本版图片/记者刘有志 “粮一库”仅存的,被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的5栋老粮仓中,10号粮仓的顶部已经被拆得只剩下骨架。 原长沙市第一粮食仓库(简称“粮一库”)位于芙蓉中路与开福寺路交叉路口附近。依托附近的京广铁路,“粮一库”调运粮食的辐射点曾占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