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峨眉山作为中国内地四大佛山之一,在中国汉地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从一个侧面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内地佛教文化、建筑和艺术的发展过程,而且还记录了汉族同各兄弟民族以及海外人士的友好往来。因此,峨眉山蜚声海内外,成为人们向往的佛教圣地。它在藏传佛教中亦有一定影响。 一、峨眉山在藏传佛教中的称谓 峨眉山在汉文典籍中有诸多各异的名称,如《山海经》称它西皇人山,《三皇经》称作胜峰,...
南北朝佛教徒热衷于社会慈善事业,这是受到佛教福田思想的影响。福田指人们为将来的福报所做的事,就好像播田撒种可致收获一般。自西晋以降,有一些汉译的佛典中提到了福田这个观念,出现敬田、悲田等观念,敬田是指佛、法、僧三宝,恩田是指父母师长,悲田是指贫穷者,苦田是指畜生。特别是西晋所译《佛说诸德福田经》提到七种福田,行者得福,即生梵天。此七法是:一者兴立佛图僧房堂阁;二者园果浴池,树木清凉;三者常施医药,...
“和尚”作为一个佛教名词,一般人都有所知晓,却鲜有完整的认识。 佛教初传入中国内地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是被视为黄老神仙方术中的一种而在上层社会中流传,除了把出家人称为“沙门”外,也借用了黄老道家的术语称为“道人”,并未有“和尚”之称。《石林燕语》中记载:“晋宋间佛教初行,未有僧称,通曰道人。”《南齐书·顾欢传》中记载:“道士与道人战儒墨,道人与道士辩是非。”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早期,...
世界文明古国印度,作为佛教的发源地,至今保留着数量众多的佛教建筑、造像及建筑遗址。 佛教早在公元前五、六世纪就产生了,但在阿育王之前的建筑数量极少,且规模很小,仅在北方邦伯斯蒂特区的比布拉瓦、坚巴兰特区的劳里亚发现三座砖塔。 自阿育王始至波罗王朝末将近十五个世纪里,各地兴建了大量佛教建筑。可将其分为四期:一、初创期;二、革新期;三、发展期;四、衰落期。 一、初创期(公...
近两千年来,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既深且广,对中国旅游资源和旅游事业的开发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游方问道在佛教界有着悠久的传统。佛教有一部流传极广的大乘经典《华严经》,该经的《入法界品》介绍了善财童子从文殊菩萨处发心问道,继而百城烟水,前后参访请教了五十三位大善知识,终于证入“华严法界”的生动事迹。千百年来,中国佛教徒以善财童子为榜样,通过“西行求法”、游方问道、朝礼名山胜迹的活动,促进了民...
佛教的主旨是教化众生超越生死轮回,求得解脱,成就佛果。与这种价值追求相应,佛教采用的一种重要修持方式就是直觉,或者说,佛教探讨人生和宇宙的真实本质、追求人生的理想境界,最终是以体验式的直觉来实现的。佛教戒、定、慧“三学”中的定与慧其实质就是直觉。禅定离不开直觉方法,智慧离不开直觉思维,直觉在佛教整个修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直觉思维要求达到的境界是“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大智度论》第2卷)。“心...
对于短期出家的原因,持赞同态度的人群,不外有二:其一是出于对佛教修行生活的向往;其二是出于当代人面临诸多生活压力的心理解压需求。 其实,如何让佛教进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一直是许多佛教寺院的尝试方向。诸如感恩禅、企业禅、生活禅、七日禅、大学生禅修营直至短期出家,如此名目繁多的佛教修行活动,皆以寺院为主体、为主导而进行着。在某些电视购物节目中,佛教“手串”(俗称“念佛珠”)甚至开始成为“直销...
佛教界应继续高举以戒为师的大旗,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自身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佛教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全国各地寺庙陆续恢复重建,人才不断涌现,不少寺庙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同时,佛教也面临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出现了一些不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问题,亟须引起高度重视。佛教界应继续高举以戒为师的大旗,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自身在促进经济发展、...
在改革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深入研究、探讨藏传佛教,对佛教教义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阐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教义阐释工作,是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举措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藏传佛教工作,支持藏传佛教界对佛教教义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阐释,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2010年初召开的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内容摘要:在佛教世俗化的背景下,宋代各阶层有很多信仰佛教的妇女。她们信仰佛教的实践方式多种多样,有出家为尼,虔诚参与各类佛教节日活动,营建佛寺、捐钱造像、饭养僧尼,烧香念佛、刻写经书,死后葬于佛寺、火葬,研佛书、通佛理等。这些佛教实践的原因有自己或至亲疾病和死亡、受家庭影响、弘法僧尼的引导、看破红尘、妇女守节、求子和求富贵等。她们信仰佛教给自身、周边人和社会带来了许多重要影响。 关键词:...
内容摘要:众多的居士是中国佛教的基础,以居士身份学习研究的律学,且称为居士戒律学。虽然小乘律学一般被视为教内秘学,但在“方便”的前提下,这条禁令对中国士大夫而言,形同虚设,熟悉戒律,甚至以律学见长的居士,历代都有。士大夫们对戒律的钻研,及由此形成的思想见解,也是中国戒律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居士律学的发展,说明佛教毕竟是社会中的宗教,佛教内部的戒律必然会跟其外部社会的各种约束规范千丝万缕地交织在一起,...
佛教是一种以信仰为根本,解脱为目的,教育为中心,文化为纽带的宗教。中国佛教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把世俗与神圣融入于相依共存的缘起世界里,给人类留下了伟大的文化遗产。如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大足——五大石窟,峨眉、普陀、五台、九华——四大名山等名胜古迹,以及佛教建筑、雕塑、铸造、绘画、音乐、印刷、戏剧、诗歌、小说等文化与艺术方面的创造,对中国文化影响之深且广,实在无与伦比。辉煌灿烂的中国佛教文化,光...
导语: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人类社会的两大问题,经济全球化进程也并没有改变威胁世界和平和损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其中包括人的思想观念,尤其是世界观、价值观因素。我们认为,确立人类互相依存和共同发展的理念,是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而在这方面,佛教的平等理念对人自身的“心灵环保”,对当代社会的和平与发展,造福于全人类,有着重要的启导意义。 一、佛教平等的涵义与特质 宋代僧人清远...
4月29日,由山西博物院、西藏博物馆共同举办的“雪域梵音——西藏佛教艺术展”在山西博物院主馆一层展厅开展。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英魁,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杜学文,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党委书记徐非,西藏博物馆副馆长达珍,省文物局副局长宁立新,太原市文化局局长李钢等领导出席开幕仪式。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是一片自然、纯净、美丽的土地,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佛界净土。千百年来, 生活在雪域高原...
藏传佛教是“七世纪到十一世纪由印度引进的大乘显宗佛教和金刚乘密宗佛教思想文化,在号称世界屋脊的中国青藏高原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中形成的,是具有广泛思想文化内涵和鲜明地方与民族特色的佛教文化和信仰体系。”[1]藏传佛教作为一种信仰体系、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渗透到藏民族的精神世界,已成为人们思想行为的准则、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祈祷文化是各类宗教中最为独特的一种文化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