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文化社区化保护决不能混同于常见的自然保护区,不可任其遵循“上帝的法则”——“弱肉强食”的“自然食物链”定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选择”法则、“封山育林禁猎,不动一草一木一鸟一兽”的自然保护区规则等,这些在文化的社区化保护中...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固有财富。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一直采取保护政策,并在相关文化建设项目上给予极大的扶持和相应的倾斜。2009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以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加快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文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尊重少数民族同胞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尊重差异性,倡导多...
图为宁夏回族民间乐器哇呜、咪咪、口弦等。(资料图片) “哇呜唱,庄稼长;咪咪吹,牛羊壮。”这是宁夏广为流传的一句谚语。 宁夏回族群众称为哇呜、咪咪、口弦的回族民间乐器,具有独特的演奏技艺、制作工艺和弹唱艺术,由于这些乐器演奏的器乐曲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因而才有了上述谚语。但是,现在宁夏民间会演奏这些乐器的艺人已经难以寻觅。除了口弦还有部分有一定技艺的吹奏者外,哇呜、咪咪在民间已经很少有高水平的...
近日,由文化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办的“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鄂尔多斯文化艺术中心展出,展出内容为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代表性项目,以及鄂尔多斯市部分自治区级、市级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项目。部分国家级、自治区级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了现场展演展示。本届非遗展共计展出展品869件。其中包括55个少数民族的服装108套、乐器63件、手工艺品1...
愿56个民族共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发扬传承。”9月2日,一位刚刚参观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博览的观众在留言簿上这样写道。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主办,民族文化宫承办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博览自开展以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参观人数达3万余人,其中不乏大量的国外观众。资料翔实、内容丰富的民族特色展览深受观众喜爱,留言逾千条。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共同缔造了辉煌灿...
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主办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博览”日前在北京开展,持续至9月10日。这次展览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宫馆藏资源,分设中国少数民族概况、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精品、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国少数民族乐器、民族文化宫收藏民族书画作品等5个专题。展览通过精美的实物、图片以及多媒体资料,向观众全方位展示了源远流长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让观众感受到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据了解,民族文...
韩国延世大学教授金善子25日在此间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与东亚各国的神话研究多有交叉,对东亚的神话学研究具有资源性的价值。” 金善子是韩国延世大学教授,中国神话专业学者,迄今研究中国神话学已经超过10年。她认为,东亚的中、韩、日三国在神话的传承、神话的母题,以及神话的现实意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交叉性和共享性。 金善子指出,东亚各国的神话传说在传承载体上大体相同,大多数都是文献...
核心提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布依族形成自己的语系,但被公认为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上世纪50年代,政府组织有关专家创立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国际音标音文字——布依文,并在一些布依族地区试点推行。后经1981年、1985年两次修订,终于形成了独立完善的文字,并在贵州布依族地区广泛推行“双语文”教学。随着荔波县十部布依族古籍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成功,布依族...
中国文化报记者阿勒德尔图 实习生长河报道:由文化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鄂尔多斯市政府承办的“记忆·传承——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作为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日前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展出。展览通过各种形式,较全面地反映了55个少数民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次展览以最能反映民族特征和文化的民...
16日上午,“琼台少数民族交流基地”在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举行揭牌仪式,这是大陆目前设立的首个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基地。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戴锦花与海南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刘锦为基地揭牌。 刘锦在揭牌仪式上说,海南与台湾地理位置相近,在血缘、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有着密切联系。从2000年起,海南省台办先后组织举办了12次琼台少数民族之间的互访、省亲、交流活动。国台办对海...
展览名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博览》 主办单位:中共中央统战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承办单位:民族文化宫 展出时间:2010年7月26日—9月10日 展览地点:民族文化宫展览馆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异彩纷呈的文化遗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一体多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生动写照。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了解、保护、研究并传承民族文...
记者从云南省档案局获悉,云南省将在今年和明年组织开展云南4个独有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抢救保护的试点工作。 云南省档案局7月末发布的消息显示,云南省将充分借鉴外国口述历史档案采集的经验和方法,分别在今年和明年组织开展对阿昌族、布朗族、独龙族和拉祜族4个云南独有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抢救保护的试点工作,通过对这4个民族的文化研究者、文化传承者、民间能工巧匠的访谈,记录有关这些民族的语言文化、原始宗教、...
车溪古村落: 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保护的缩影 这里有着世外桃源般幽静之美,雄峰、异谷、奇洞、飞瀑、清泉等景观随处可见;这里古寺庙遗址、古造纸作坊与巴楚土瓦民居交相辉映,奇特的怪石园林和人文资源水乳交融;这里农屋点缀,水车咿呀,好一幅水乡山寨田园风景画……这里就是我国第一个以行政村组为单位的土家族村——车溪村。 车溪村毗邻三峡,位于湖北宜昌江南土城乡境内,因其水车众多而...
家住牛街东里社区的张启圣、马洁茹老两口在家中使用牛街卡进行刷卡消费。本报记者 饶强摄 牛街,北京城最大的多民族聚居区,住着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23个民族的居民,总人口5.4万,其中回族人口1.2万。如今,这里早已成为民族大团结的象征,成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集中体现。在牛街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底是什么力量让多民族群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走进牛街,走进牛街人的生活,你...
7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在呼和浩特市开班,这是我区自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培训活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厅厅长王志诚在会上表示,我区要设立和启动“国家级抢救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对鄂温克、鄂伦春和达斡尔三个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 王志诚说,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4年启动,还处于起步阶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