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颉颃。在他个人的艺术成就中,也以画马的成就最为卓著。他一生致力于国画的改革,而体现他国画改革最高成就的就是他的国画奔马。他非常注重写生,关于马的写生画稿不下千幅,学过马的解剖。对马的骨骼、肌肉、组织了如指掌,同时,他还熟悉马的性格脾气。在技法上,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
明代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吴县(今苏州)人。能诗文,工于画。晚年信奉佛教,日趋消沉。 《骑驴归思图》为绢本,淡设色画。画面上描绘的是奇峰杂木,山坞人家;溪水湍流,穿行山涧,绿树迎风,舞姿婆娑。一人骑驴行进在山路上,正朝深山中的草堂院落奔去。前景山下深涧又有流水木桥,一樵夫正担柴过桥。在艺术表现上,山石用带水长逡,非常湿润。画家自题七言绝句一首“乞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
本图即为高剑父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画法的作品。在舒缓平谧的水面上,一只大鱼奋然跃出水面,身体恰似一张弯弓,透出一股不可压抑的力量,嘴巴大开仿佛气吞河山;触须和色鳍也随之抖动,生命之雄盎然纸上,令人深受感染。 高剑父(1879——1951), 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名伦,字剑父,后以字行。1879年10月12日生于广东省番禺县,1951年6月22日...
开山立派一宗师 ——高剑父(1879——1951) 闪光历程: 生于广州番禺,早年在广州师从居廉学习画法,后来留学日本。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24年在广州创办春睡画院,先后任中山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抗战时移居澳门,1946年返广州创办中南美术院并出任广州市立艺术学校校长。高剑父擅画山水、花鸟、走兽及人物画。其画作曾在意大利万国博览会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牌奖...
画墨竹一丛,老干新篁,疏密有致,浓淡得宜,画出重叠错落、老节新枝之态。布局恰到好处,作长题于竹叶之间,别有情趣, 自题“吾邑善画竹者,以禹鸿胪为最,而渔壮尚友次之。……予不逮二公远甚,今年七十有一,不学他技,不宗一家,学之五十年不辍,亦非苟而已也,翔高老长兄四十初度,索余写竹为寿,且曰: ‘宁乱毋整, 当使天趣淋漓,烟云满幅。’此真知画意者也。予既自出机轴,亦复远追禹、尚二公遗笔,是不独郑竹,并可...
黄山有两湖、三瀑、七十二峰,集天下名山之美,徐霞客赞叹“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宾虹九上黄山,迭入烟云,画过无数的黄山题材,《黄山汤口图》是他最后一幅绝笔精品。 作者移动云壑,搬迁山林,作过一番艺术剪裁。看来图的下端似桃花溪,其左侧长松高植,老藤缠绕,侧边有屋一楹,当为观瀑楼,长松下坐两幽人,作晤谈状,松树植处为一降起丘陵地,土石丰厚,杂草丛生。溪涧上面为画幅之中端、有水流三道下泻,应为人字瀑和百丈...
《流民图》是—九四二至—九四三年在北京创作的巨幅长卷。当时日本侵略者已践踏我国的半壁河山,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遭遇,是激发画家构思《流民图》创作的动机。 —九四二年,蒋兆和曾去上海、南京等地搜集素材,画了许多素描、速写人物,但创作全图时,还是请了许多模特儿、其中包括画家的朋友如国画家邱石冥、木刻家王青芳等。画卷由右至左,起始是一位拄棍老人,他身边还有一位卧地的老者,已经气息奄奄,二位妇女和一个牵驴人...
李可染以东方人的文化心理、伦理观念、艺术观念理解中国山水画。他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总是充满深情,搜尽奇峰打草稿,力求艺术的完整、丰富、深厚,千方百计打动观众,以自己的创作与时代相呼应。他开创对景创作,提倡到大自然中。 他提出“采一炼十”,从大量的写生稿中,提炼升华成创作。这幅《山村飞瀑》就是这些思想主导的创作。李可染的山水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画面层次的崭新把握—— 逆光山景。这幅画表现夕阳下。暮色...
林风眠(公元1900-1991年),广东省梅县人。其祖父是位石匠。林风眠小时当祖父的助手,他的一生始终怀念着当石匠的祖父,保持着劳动者的朴素与勤劳品质。林风眠幼时从父亲林雨农学画。1918年留学法国学油画。1925年,林风眠回国即担任北京国立艺专的校长兼教授。建国后任上海画院画师。林风眠早年画油画,后致力于中国现代绘画的探索,风格独树一帜,成为近现代中国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之一。他早年寂寞耕耘...
荷石水禽图 清 朱 耷 纸本 水墨 纵114.4厘米 横38.5厘米 旅顺博物馆藏 朱耷(公元1626一1705年),谱名统林,明宗室,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后裔。明亡后出家为僧,法名传綮。别号有个山,人屋等,书画署名为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工诗文,书法。山水学黄公望,董其昌。花*出自徐渭,陈淳。他的画构图简练,水墨淋漓,连笔豪放中有温雅,不拘成法,自成一家,臻文人画最高典范,对后世影响积大。...
此幅《清溪钓艇图》为八幅册页中的一幅。以笔墨勾出,水墨略加点染,施以淡赭色。用笔枯润得当,有“润含青泽,干裂秋风”之感。山石点苔厚重。足见功力。黄宾虹作画不求形似,更讲究笔墨的形式美感及内在的韵味。右上角有画家题款:“清溪钓艇,以浅绛法写之。”钤朱文“予向”印一方。
《捣练图》唐代画家张萱作。此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划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北宋,范宽,绢本墨笔,纵206.3厘米 横103.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央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是矮小的侧峰。近景中央冒尖两块巨大的岩石,背后坡岸道路上一行行旅,点出画的主题。中景两座山丘,隔溪相对,山上密布阔叶与针叶木,叶梢露出宏伟的寺庙建筑。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为了描写华北一带,被砂砾覆盖的花岗岩石,...
李方膺一生爱梅,久而成癖,画作上钤有“平生知己”、 “梅花手段”、 “冷香”等闲章,将梅喻为真、善、美的象征,渴望出现一个没有丑恶的朗朗乾坤。其住宿处,均命名为“梅花楼”,庭院周围栽满梅树,置身其中,吸香纳气。 《梅花图》倒挂艳梅数枝,枝条茂盛,寒葩冬萼挂满枝头,或含苞欲放、或初绽花片、或盛开怒放、或残英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晶莹透彻,傲寒不凋,杆枝挺劲有力。梅花分布富有节奏韵律,长枝处疏短枝...
竹子作为独立的画种出现很早。唐、五代纯以浓墨画竹,至北宋文同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苏轼及后朝的赵孟頫、王绂等皆以此为宗,以写实为主:竹竿较粗,竹叶较细,结构比例准确。至清代郑燮为之一变,独创“板桥竹”,造型削繁就简。竹竿细挺有韧性,而叶肥如柳、桃叶,具不似之似妙,而且竹子虚心自强、劲直向上的品性,被赋予坚贞高洁的寓意。 《竹石图》修竹数枝,秀石几块,形简而意足,是板桥六十二岁的作品,‘总观全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