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文物无声,却依旧能活起来讲述自己的历史。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俞伟超曾说过:“历史已逝,考古学使它复活。”如果历史真的可以复活,那一定少不了背后来自考古工作者的一双手。 在荒山野岭处、在大型施工项目现场、在大山深沟里,考古工作只有进行时。考古工作者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去现场的路上。当新青年一代遇上古老文物,中国古老的文化就在他们的工作中完成了穿越。 尘封千年,启封沉淀的历史 在延庆的一...
5月7日,中国首个民族婚俗微雕博物馆——中华民族婚俗微雕博物馆在广东东莞凤岗镇开馆。该馆引进婚庆微雕工艺,自行研发了中国56个民族的56组婚俗微雕,创下了新的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获颁“馆藏最多民族婚俗微雕的博物馆”证书。 据凤岗镇官员介绍,中华民族婚俗微雕博物馆设计注重传统建筑风格以及各民族的民俗文化特色,通过运用服饰、影像、生活生产用具等方式向外界展示中国56个民族的婚俗文化。该博物馆致...
中国古代玉器的鉴定,除了掌握历史上各个时期玉器的地域范围、玉器的类型等基本特点之外,还要多读一些记载出土玉器的考古报告,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博物馆、考古所等文博单位正式出版的玉器图录在手,以供随时翻阅,并且还要经常到收藏有这一时期玉器的博物馆观察实物,对出土玉器的材质、器型、纹饰、雕工等细部特征熟记于心。如果有条件和机会能够经常上手观摩到经过正式考古或专家认可的馆藏玉器,则是增强感性认识的最佳途径。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由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归来·丝路瓷典》展13日将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300多件(套)景德镇生产的外销瓷将与中外观众见面。 “丝绸、茶叶和陶瓷是千年丝路上的三大主要商品。”此次外销瓷展策展人、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说,丝绸和茶叶是易耗品,而瓷器却可以流传下来。 该伊万里风格的瓷盘主图,描绘的是法王路易十四和他...
4月25日,一年一度的约旦大学国际文化展隆重开幕,由中国驻约旦使馆文化处支持,约旦大学中国留学生学生会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再一次吸引了各国学生和观众的广泛关注,成为本届国际文化展的亮点项目。约旦大学校长阿兹米·穆哈法祖出席国际文化展开幕式后,专程参观了中国展馆并与中国留学生进行了热情交流。 本届中国文化遗产展以“传统文化和历史古迹”为主题,共分长城、故宫、兵马俑和京剧四个展示板块,并辅...
见证古丝绸之路繁荣历史、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青海撒拉族手抄本《古兰经》影印本,5月4日在青海西宁正式首发。 长期以来,该部《古兰经》由当地尕最(宗教大法官)保存,目前,藏于该县《古兰经》珍藏馆内,保存较好,不轻易示人,被珍视为撒拉族800年发展历史的沧桑见证。 该部《古兰经》共三十卷867页,分上、下两函(册),每函用犀牛皮做封面,封面压有精美图案,书写美观大方,字体近似阿拉伯书法中的“木...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值此许昌第十一届三国文化旅游周开幕之际,许昌塔文化博物馆举办“建安清韵”中国画作品展。 此次展览以三国文化为背景、书画为载体,作品由我市多名艺术家共同创作,或挥毫泼墨,或轻描淡写。展出的书画近50余幅,形式多样、风格迥异,或端正清秀、或张扬肆意。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两大部分。人物部分多以三国文化历史人物为创作素材,向广大市民展现了许昌历史人文风貌;花鸟山水部分则以“...
【导读】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市场发展的规模、结构及形态,还是艺术家的深化发展的态势,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但是,发展中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仍然需要有新的参与者、新的源动力以及新的掌控者来推动。每一位艺术家都是这个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元素,艺术家的包装需要依托高水准的机构来提高自己的关注度,让自己的名气有着实质性进展,从而实现名利双收和巨额财富的理想现状。 【正文】改革开...
本周六(5月6日),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壮乡之夜”将在杭州西子湖畔、玉皇山脚登场。 这是一场从早到晚的文化盛宴,有来自广西的民族风情展可看,有权威讲座可听、壮族美食可吃,还能体验一把糍粑制作,看一场在馆内湖畔两岸进行的民歌对唱表演,是不是有点动心了呢? 福利来了!浙江新闻客户端送出10个免费的体验名额,让你在浓浓的壮族风情中一天玩转博物馆。 让我们先来看看当天的精彩活动吧。 ...
李铎,号青槐,字仕龙,汉族,1930年4月19日生,湖南醴陵市新阳乡易家渡人。毕业于信阳步兵学院。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李铎先生是中国文联第九届荣誉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书法创作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作为享誉海内外书法大家,李铎先生历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文联委员,第三届中国书法家协会...
网络配图 河北省隆兴寺摩尼殿昏暗的殿堂里,来自敦煌研究院的壁画修复师刘涛和他的儿子刘吉鹏坐在简易的高架子上,小心翼翼地用素泥填补着裂纹。在他们的耐心与巧手之下,五百多年前的明代壁画正一点一点洗去尘埃露出真颜。 与大多数中国传统的手艺人一样,53岁的刘涛与25岁的刘吉鹏既是父子,也是师徒。2016年,随着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网络上热播,这些素有“工匠”之称的文物修复师受到关注,中国...
4月25日,“焚香啜茗——明清文人的日常”临时展览在中茶博国际交流中心内临时展厅开展,本次展览将持续两个月。 香、茗之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隐,坐语道德,可以清心悦神。香之用,世人皆可得。茗之饮,世人皆可尝。茶以口入身,身心同受,香以鼻入身,通达经络。两者相伴,相得益彰之余又显得妙趣横生,既符合于道,又安养于心。 香、茗为物,冲淡不具,所品在心,所赏在器。本次展览集合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茶...
中国古钱币文化已有四、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反映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乱世黄金、盛世收藏,收藏和研究中国古钱币,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收藏研究认为,在存世数量多、内容极丰富的中国历代古钱币中,新莽钱币、徽宗钱币、章宗钱币和咸丰大钱,堪称中国古钱币“四绝”。 一、新莽钱币: 代表品:货布(悬针篆) 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政权,他托古改...
蒜头瓶乃收藏品中的高档器型,完整的十分难得。初现是在商周时期,往后蒜头瓶逐渐变为陈设器,青铜蒜头瓶也逐渐被陶瓷蒜头瓶所替代。所以市场上青铜蒜头瓶十分难见。收藏爱好者王先生家藏一个青铜蒜头瓶,王先生视为珍宝,平日里保存得极其小心。“虽然这小小瓶子看起来不起眼,但却代表了我国酒器的巅峰时代,也是我们国家酒文化的代表。”收藏爱好者王先生对蒜头瓶爱不释手。 “随着其他酒器的创新与发展,瓷蒜头瓶逐渐取...
年逾80的著名甲骨文专家周鸿翔老先生身着一身笔挺的西装,精神矍铄,站在讲台上指着一副多年前自己手绘的地图——1965年,他从澳大利亚堪培拉出发,在十多个国家的几十座城市寻访海外收藏的甲骨文,这地图记载下了他当时的足迹。 近一年的环球寻“龟”之旅,令周老先生至今难忘,所到之处他受到当地华侨的热情招待和帮助。“中国人讲情谊,对于推动传统文化发展,他们很积极。”近日他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讲座上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