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和政始柱角鹿头骨化石的素描图及其鹿角的横截面变化 采集自甘肃临夏盆地的和政始柱角鹿头骨化石 “我们研究化石有三个意义,一是生物进化,二是地质时代,三是生态环境。因此要求化石必须是真实的,最好能保证一定的完整性。” “找到完整的化石材料,对考古来说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发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研究员邓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
记者18日从湖北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考古现场获悉,在楚墓东墓室和西墓室出土的两柄青铜剑完好无损,其中一柄青铜剑剑格处镶嵌有绿松石。专家分析,两柄青铜剑的考证工作,将为探索吴越兵器出自楚国之谜提供新线索。 为了确保文物安全稳妥,目前出土的两柄青铜剑尚未出鞘。至于出土的两柄青铜剑是否为越王剑,以及青铜剑为何时所铸,何人所用,有无铭文等疑问,有待下一步研究考证。 目前,从墓室发现了一枚有依...
1月15日,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继续发掘中,考古队员在对墓室清理时发现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一片带有两处字迹的神秘竹简首次被发现,这对该墓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据悉,今天,考古人员将对主棺墓室进行清理,随后将根据清理情况打开主棺。 昨天,随着考古队员的进一步发掘,东室和西室都出土了铜剑,剑格上装饰有绿松石和错金的花纹,非常精美,但没有铭文。还有精美的碧玉佩和珩、铜镜、铜器等物出土。记者现场看...
2015年1月16日,湖北荆州望山桥楚国大中型古墓考古发掘有了进一步发现,出土文物39件,主要还是为漆木竹器为主,主要是铜器出土较多,还有玉器、骨角器等。铜鬲出土六件,均完整,还有熏杯、簠、匕(与勺类似)等。另有铜鼎残片及鼎足。玉器有1件玉珩。另外还有料珠、彩绘鹿角等。发掘至今共出土文物150件。 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说,望山桥一号楚墓主人身份地位显赫,文物考古价值巨大,今后有望成为荆州楚...
昨日,荆州望山桥楚墓发掘出土了墓主人生前使用过的青铜器。另据考古专家透露,今天,该墓葬将打开内棺探宝。 截至昨日下午4时,考古现场共出土39件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在东墓室底部发掘出多件青铜器,其中铜鬲6件,都很完整,还有熏杯、簠、匕(与勺类似)等,以及铜鼎残片、鼎足。除青铜器外,当天还出土了漆木器、玉珩、料珠、骨角器、彩绘鹿角等。 据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贾汉青介绍,古代盗墓贼进入椁室后,...
西安渭桥遗址 现在的渭河上难觅船只,但在古代,渭河水运发达,来往船只繁忙。昨日,西安渭桥遗址考古又有重大发现,两艘古船已从沙子里“露头角”,但目前尚不能确定古船所处年代。 现场:两个“古船”个体破沙而出 渭桥遗址地处西安城北汉长安城北侧,2012年4月被发现以来,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考古院联合发掘,先后抢救性发掘了汉长安城厨城门桥群和洛城门桥,该项...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城南街道岩桥村庙山地区的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基本结束。15日,中新网记者从桐庐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处得知,此次共计发掘出墓葬23座,窑址5座,锅灶1座,并出土文物金银饰品,铜制烟杆及瓷陶器件共计40余件,为研究当地六朝至明清的丧葬习俗提供了具体的实例。 桐庐是浙江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一万多年前,就有先民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他们聚族而居,留下了丰富灿烂的史前文明。同时,...
邾国是今天山东省境内的一个先秦古国,故址在今邹城市、枣庄市境内。邾,文献中又称之为“邾娄”,战国之后称邹。“邾娄”为春秋以前的古读音,连读后就读为“邹”了。邾国,曹姓,相传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陆终娶于鬼方,生有6子,第5子名安,为曹姓之祖,邾国国君即为曹安之后。早在殷商之前,黄帝的后裔就建立了邾娄部落。周武王灭商后,采取了分封制,邾娄被封为诸侯国,称为邾,其都城在邹城峄山之阳。周公旦摄政时期,为了削...
14日,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发掘进入第七天,考古现场出土文物近80件,其中椁室的北室西部出土一件精美漆木器——卧鹿(如图),其由鹿角、鹿耳、鹿头、鹿身四部分榫卯结合而成,色彩艳丽,纹饰华美,制作精细,堪称稀世珍宝。 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介绍,古人视鹿为神物,认为它能带来吉祥、幸福和长寿。
日前,杭州良渚博物院举办的“马王堆汉墓:长沙国贵族生活特展”,精选120件(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通过漆器、丝绸、帛书、帛画、服装、饰品等精美绝伦的珍品,还原2000年前墓主人、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夫人辛追和儿子一家锦衣玉食、歌舞升平的生活。同时,良渚博物馆展览教育部主任罗晓群和湖南博物馆研究员喻燕姣特别介绍说,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既有颜如玉的养生方,也有注重优生优育的古代胎教,值得关注。...
近日,荆州市川店镇望山桥村“望山桥一号楚墓”发掘工作进入最后阶段,主棺已出土,完好无损,这让考古人员充满期待。 昨天,记者来到发掘现场,一座长、宽30余米,深约20米的大型墓坑已经完全展露出来,主棺被海绵布遮挡住。墓坑底部考古专家正围着一座长方形的墓室进行测量、清理,塔吊不时将清理出的文物吊起。 据考古工地领队、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贾汉清说,一号墓仅挖掘、清理出的土方已超过一万方。这在...
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考古发掘第七天,又迎来重大发现 ,稀世珍宝“彩绘漆木卧鹿”正式出土。 据悉,此前墓葬中就已经发现了脱节的鹿耳,当时,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推测,墓室下层可能有卧鹿,大体形状依稀可见,暂时还没能取出。因为早年盗墓行为不仅破坏了文物,也加大了考古工作难度。完好的墓葬中文物应该是层层叠压,摆放有序。考古人员也可以按照相关程序来依次探取文物。 经过考古人员数天来的努力,这一...
记者从湖北省襄阳市获悉,日前,当地考古人员在清理一处古墓时发现了5颗五彩舍利子。据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古墓中出土五彩舍利子还属罕见,极具研究价值,目前出土文物已存放于博物馆。 襄阳市考古所所长陈千万告诉记者,考古人员在清理当地岘山脚下的一处墓葬时,在古墓墓顶上意外发现了一个绘有图案的八角形佛龛。佛龛中装有5颗大小不一且形状各异的晶体颗粒,这些晶体颗粒外形像绿豆,最大一颗直径约30毫米,在灯光...
昨日,考古人员继续对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椁室内淤泥、积水进行清理,发掘淤泥内文物并为主棺起吊或开棺做准备。当天,考古人员共清理出漆木竹器等文物近40件。自此,望山桥一号楚墓已累计出土文物近200件。18日,望山桥一号楚墓考古现场将面向公众开放。 为方便主棺起吊或现场开棺,考古人员昨日上午对椁室内因墓葬早前遭盗掘造成破坏的各类隔梁墙板进行了清理与起吊,并对考古现场进行了拍照、摄像和三维扫描。 ...
考古现场 “南海I号”,一艘宋代沉船,2007年12月,以史无前例的方式被“整体打捞”出水,沉睡800年后重见天日。这项“奇迹工程”也成为世界考古史的创举。 如今,距“南海I号”入住新家“水晶宫”——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已有七年。历经多年的考古工作之后,这艘承载着大量历史讯息和珍贵文物的古船,有怎样的谜底等待揭晓?日前,记者走进“水晶宫”,探访正在“苏醒”中的“南海I号”。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