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焦景秀家住在重庆市区节约街25号。其丈夫李荣模是抗战时期的地下党员,一生喜好收藏,在他的藏品中,有6张抗日战争时期的手工壁报。1978年,李荣模不幸去世。两年后,焦景秀也沉疴难愈,让丈夫的藏品能有一个好的归宿,是焦景秀此时最急切的心愿。曹开是重庆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他通过电台播报了焦景秀老人的这个心愿。不久,焦景秀的心愿实现了。红岩革命纪念馆收藏了李荣模抗战时期的入党自传、与爱人焦景秀、姨姐的信件...
熟悉南方局历史的人都知道,1942年7月12日发生在桂林逸仙中学那悲壮惨烈的一幕:中共广西省工委副书记苏曼、桂林市委书记罗文坤(女、苏曼爱人)、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特别交通员张海萍(女),三人集体上吊自杀,自缢在苏曼和罗文坤的寝室内。第二天,国民党《广西日报》和《扫荡报》即以“桃色事件”为题发表了消息。一时间在桂林乃至广西全省闹得沸沸扬扬,路人皆知。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由...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厅中,收藏着一只铁皮制成的水壶,外形像一个椭圆形贝壳,壶嘴已经脱落。虽然水壶的材料普通、工艺简陋,但它却陪伴着红军战士王加忠一起走过了茫茫的大草地,成为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生动的见证。 当年红军长征过草地,无疑是一次极其悲壮的行军——仅营以上干部就壮烈牺牲了50名。当时草地上水流滞缓,河道曲折,淤积成大片沼泽地。但草地上的水有毒,如果误饮毒水,轻者生病,重者则可能有致命的...
从宁冈茅坪到井冈山上的茨坪有60多里山路,峰险路陡、坎坎坷坷、曲曲弯弯、十分难走。井冈山军民没有被困难吓倒,运粮队伍不辞艰难往返这条洒满血汗的山路,谱写了官兵一致患难与共的动人乐章!1928年冬日的一天,天刚麻麻亮,朱德军长又带领部分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到宁冈龙市挑粮。这天,朱军长像往日一样精神饱满,穿着一身灰布军装,背着斗笠,扎着腰带,打着绑腿,穿着草鞋下山去。来到龙市,战士们有的用萝筐担,有的用...
徐林侠送给韩子栋的枕套 在重庆红岩历史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库房中,珍藏着许许多多的珍贵文物,其中有一件被评定为一级文物的枕套。它长59.5cm、宽36.5cm,用白布手工制作而成,正面有兰、白两色线绣花2朵,并有模糊的题诗,枕套颜色已经发黄。 这个枕套的原持有人是《红岩》小说中疯子华子良的主要原型人物韩子栋同志。当年,因叛徒出卖曾被囚于重庆军统集中营白公馆看完所,为了不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在狱中,...
这个望远镜是美国制造,双筒6倍,带有皮套。1946年4月,周保中、陈光一起指挥攻打长春。贺庆积任东南纵队司令员,他指挥部队很快攻入市区,直扑伪满洲中央银行大楼,这时敌军4000余人突然涌出,企图突围。贺庆积火速来到前沿阵地,他不时地用望远镜瞭望敌人,发出作战命令,突然一颗敌炮弹飞来,在附近爆炸,几块弹片飞进了贺庆积的左眼,热血从他眼窝流了出来,滴在望远镜上。1986年,范广杰、马淑梅等去沈阳军区时...
1941年7月,一封重庆发往延安的书信,由周恩来托叶剑英参谋长带到了正在延安马列主义学院学习的范元甄手中。范元甄,重庆《新华日报》记者,后到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0年8月,周恩来,邓颖超回延安。当时已怀孕7月的范元甄涉河去看望周恩来,受了凉,胎死腹中。病中写信与周恩来、邓颖超,说幸无孩子拖累,得以继续完成学业。周恩来、邓颖超即回信一封,附上10元钱,说是参政员的收入,是供同志们需要时用的。同时,...
霍德华&S226;海曼等美国士兵,1944年至1945年在美国驻华第十四航空总部工作。长时间的耳闻目睹,使他们认识到蒋介石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渐渐感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和它领导的解放区才是中国的希望。抗战胜利前夕,他们来到了在国民党政府的陪都共产党领导的“小解放区”——红岩村,受到了周恩来的亲切会见。更使他们感到万分幸运的是正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主席也亲切地接见了他们并与之合影...
周总理给电力工人的题词 陆与可 收藏在周恩来纪念馆的《周恩来接见电力工人》木刻画,左二为陆与可 浙江嘉兴电力博物馆,珍藏着一份极其宝贵的藏品,那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为一名普通电力工人的亲笔题词——“前途光明”,四个大字遒劲有力。这位幸运的电力工人名字叫陆与可,生前是浙江嘉兴电力局职工。 时间回溯到1939年。时年20岁的陆与可在绍兴大明电力公司当工人,是一...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着一枚六面密印(又称“六面内章”)。六面密印为木质印,印的六面均刻有花纹,其中五面花纹相似,另有一面虽四周有花纹,但中间是空的。这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浙南游击区用于秘密联络的一种印信。 1935年9月,红军挺进师政委刘英(曾任红7军团政治部主任)派专人呈送密印至泰南区,同时附有一封该密印使用方法的说明: 泰南区党委、政府,二位同志:本日我交...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展出了一些长约8——9厘米,宽5-6厘米,近似于椭圆形的小铁器。仔细观察这些小铁器,它有凸起的四颗齿子。齿子多为尖状,个别为方形状。由于长久地使用,有的齿子已经磨平了。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呢?为什么会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 原来它们是当年红军指战员在长征中翻越雪山时用的防滑器,俗名称“脚马子”。它曾帮助红军爬过数千米的雪山,在长征中立下了不...
红一方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缴获了国民党军第18师一部灯座为弹簧式的15瓦电台。红一方面军就是用它接收了第一缕飞驰的天波。 中国工农红军建立之初,由于环境、条件的艰苦,各方面的信息十分闭塞,上传下达的手段也十分原始。各地红军之间的联系,主要依靠地下交通。不仅传送信息时间长,而且安全系数很小,常常因为不能及时地互通信息而贻误战机。为尽快建立自己的无线电通信,朱德、毛泽东...
老板:□们吃了你半坛咸菜几根大□□□□几根柴共补你黄豆六升 红七师机炮连一排条 这是60多年前,红军经过四川省彭水县黄家坝时,留给老乡黄堂珍的一张字条。虽然纸张早已泛黄、破损,但经认真托裱,内容仍可看清。 1934年5月8日,红三军在军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的率领下,冒雨攻打彭水县城。全歼国民党军第21军第13旅1个营,俘敌400余人,占领该县城,随后进入贫困的苗汉杂居的黄家坝地区。当时,那里...
“红色医生”傅连暲在长征中使用过的洗眼杯和量杯,是傅连暲在红军官兵危难之时,救死扶伤的见证。 傅连暲是一位基督教徒。1912年毕业于福建汀州亚盛顿医学专科学校。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是当时闽、粤、赣三省边界地区的名医。 1933年初,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接受毛泽东的建议,将汀州福音医院迁往瑞金叶坪杨岗下,正式创办了中央红军医院,傅连暲被任命为院长兼中央红军医务学校校...
这是一块普通而又不同寻常的雨布。 红军长征时,红军战士汪立发双腿不幸负伤。部队行进至甘孜,他的伤口不断淌血水,还发起高烧,腿脚肿得老粗,不能行走。汪立发怕连累战友,想留在行军路上,不再给部队添麻烦。但战友们硬是用担架抬着他进入了草地。 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雨。战友们把被单拉起来,在他的担架上方挡雨。雨太大了,战友们又用仅有的小块雨布盖上了他的双腿。夜深了,雨还没有停,大家在雨中进入了梦乡。不知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