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向家坝发掘现场 巴蜀符号青铜印章 青铜带钩 2009年6月,为配合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淹没区进行大规模抢救性考古发掘。在位于宜宾市屏山县楼东乡的叫化岩遗址,考古队员发掘了7座房址、10个灰坑、5000余片陶片、若干磨制石器,这些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将川南地区有实物可考的历史上溯3000年。 2015年8月2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宜宾市博物院联合举办《考古宜宾...
8月初,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在沅江市赤山岛益南高速公路沿线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10万年。该所专家李意愿介绍,这是南洞庭湖区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它的发现,为研究南洞庭湖旧石器时代人类生存状况及其石器制作工艺提供了更为详细的资料。 遗址位于赤山岛上南嘴镇兴南村田坪组牛栏岭,为益南高速公路建设现场。在离地表约2米深的第四纪红色网纹土层中,考古专家发现了人工打制的旧石器...
坑南遗址发掘现场石制品测量 资料照片 丹江下游位于我国南、北方气候过渡区,是南北方古人类迁徙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廊道,文化间的碰撞、交流和融合使得这一地区的古代文明长盛不衰。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发掘,丰富了该地区早期人类活动的资料,有助于研究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古人类在丹江口库区的生产及行为方式,同时对于研究中国南北方古人类迁徙、技术交流和文化发展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2010年至2...
6月9日,龙文区蓝田镇蔡坂村村民蔡溪南在畚箕湖山东侧红土断面之下发现9件石器。经鉴定,属于旧石器时代末期小石器,年代距今1万年以内。这是龙文区在筹建漳州石刻博物馆,搜寻石质文物过程中收获到的重要文化成果,也是继漳州莲花池山、东山、诏安等地同类石器发现之后的再次发现。 在位于云洞岩下的漳州石刻博物馆,笔者看到这些精致的小石器。文博研究员陈立群告诉笔者:“这些小石器是以燧石(玉髓、石髓)打制而成,其...
屈家岭文化的陶器 屈家岭文化,以1954年首次在湖北京山县屈家岭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江汉地区,时代约距今4 千至5千年。屈家岭文化的陶器主要是泥质黑陶和泥质灰陶,红陶很少,手制为主。大部分陶器为素面,只有少量饰有弦纹、浅篮纹、刻划纹、附加堆纹、以及镂孔等到,另有少部分彩陶和朱绘陶。彩陶和灰陶的烧成温度均达900℃上下。屈家岭文化最有代表性的陶器是高圈足杯、三足盘、圈足碗、长颈圈足壶、折盘...
陶器的发明标志着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即已生产了陶器,新石器时代早期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相继出现了距今8000余年的陶器,中国最早的陶器还要更早些。 经过学者们长期的研究和考古发掘,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已初露端倪,大致可以将这一时期的文化划分为黄河文化圈和长江文化圈。其中黄河流域分布着众多的文化遗址,主要代表了旱地作物种植为主的农业文化面貌,而长江流域主要代表...
江苏宿迁62岁的林兰松老人,家里有块石头,是上一辈耕田时偶尔捡到的。最近,林老汉把石头拿给考古工地的专家瞧,没想到小小顽石竟是距今至少4000年的石锛,属新石器时期文物。林老汉决定将它无偿送给宿迁市博物馆收藏。为林老汉点赞!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网考古学考古资料库发布发掘简报,确定建始县业州镇岩风洞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岩风洞遗址位于业州镇罗家坝村七组,洞口海拔高度约为694米,洞口高约10米、宽约30米。200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建始县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科学考察队对该洞进行了一次小规模试掘,获得了一些石制品和碎骨片,确定其文化面貌和该县高坪巨猿洞“建始人遗址”的面貌接近...
记者27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已完成对辽宁省大连市鞍子山积石冢的首次考古发掘,出土近200件新石器时代文物,包括3件极为珍贵的玉璇玑。 积石冢是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盛行的埋葬形式,一般建在山丘顶部,砌出石棺墓再垒砌石块,有山陵之感,兼具祭祀功能。 据悉,从2014年9月开始,中科院考古研究所会同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对鞍子山积石冢展开首次抢救性发掘,目前已基本结束。在6000平方米...
收藏古代陶瓷30年,于兴利对陶瓷的热爱近乎痴狂。他可以一整个上午或下午什么都不做盯着一件陶瓷看,晚上手摸着心爱的古瓷器睡觉,睡醒了还要看一阵。家里堆满了装着陶瓷的各种各样的盒子,连下脚的地儿都没有。为收藏各种古瓷,于兴利几乎倾注了全部心血。不过让他欣慰的是,这些爱物终于能展示给人看了,“这些文物应该是全人类的,希望更多人看到”。 旧厂房改造的博物馆 在龙岗区嶂背桥头,由旧厂房改造而...
据台湾“中广新闻网”报道,台湾考古研究有重大发现,科学自然博物馆研究团队在澎湖水道海域,发现“澎湖原人”人骨化石,研究证实是旧石器时代最早期的人类“直立人”,也使台湾发现古人类化石的纪录,大幅往前推到距今至少19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 科博馆指出,“直立人”是旧石器时代最早期的人类。科博馆地质学组主任张钧翔和海内外学者,耗时4年研究,证实在台湾海峡澎湖水道海底打捞的“澎湖原人”人骨化石,...
记者从自治区文化厅了解到,日前,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人员获得一批植物遗存,其中包括大籽蒿等可食用的野菜籽标本。 据了解,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赤峰学院的考古人员在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一间房内,发现了大籽蒿植物种子,总数为815363粒,在《救荒本草》《野菜博录》等古代文献中都对大籽蒿植物的采集、食用方式进行了详细表述。 考...
如果说,距今8千年至6千年前是中国早期玉器萌生与起源的阶段,玉器的器类仅限于头部与颈部的小件装饰品,工艺简单粗陋,出土玉器的地点寥若晨星,那么,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星星之火骤然变成燎原之势,玉器的制作和使用突飞猛进,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期。 这一时期,玉器的取材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虽然依旧是就近取材,但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的闪石玉(“真玉”),普遍成为各个玉器文化圈中最看重的玉材,从而奠定了后世中...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