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8日,浙江省博物馆年度大展“越地宝藏——100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在浙江西湖美术馆与观众见面,展览汇聚全省39家文博机构百件(组)文物,沿着从史前到明清历史脉络,为观众呈现浙江大地上精彩的历史印迹与独特的地域文化。 展览以史为线,用文物讲述浙江故事 “越地宝藏”展览中的每一组(件)文物,都对应着一段浙江的历史文化。如果把整个浙江历史比作一场精彩、完整的演出,那么这些文物所对应的历史...
宋青白釉印花瓷六方细流执壶 “南海一号”出水凝结物 本报广东阳江电 在经过20年的等待后,沉没海底的“南海一号”终于在前天浮出水面。“南海一号”里究竟藏了什么宝贝,不仅读者关心,我们这些在现场的记者也很好奇。因为保护文物的需要,对“南海一号”进行考古发掘及破解船内的秘密,还需很长一段时间。阳江市政府似乎了解记者们的心事,昨天,他们邀请了一些记者参观了阳江市博物馆,公布了一批先期出水的“...
龙泉是一方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净土,因剑得名,凭瓷生辉。龙泉宝剑又称“七星剑”,以“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之特色而驰誉中外,作为古兵器的代表之一,是中华文化与艺术的精粹,也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7月31日起,“2018剑出龙泉——龙泉宝剑精品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精品馆内展出。此次展出的龙泉宝剑,汇集了当代48位铸剑名家的刀剑精品。其中不乏国家级工艺美...
6月3日,浙江建德新安江街道章村村民挖地基时发现大量古瓷片及窑具。市文物办得知消息后前往调查并封锁现场。经杭州市考古所专家和当地文物工作者实地勘察,可以断定是一处北宋时期生产青釉刻花的龙窑遗址。 经调查,该窑址分布面积约3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0.5—2.5米,散落在地层表面的青釉瓷片和匣钵遍地皆是,已发现2条龙窑。 杭州考古所专家唐俊杰介绍,该窑的范围比较大,在古文献和地方志中都...
乡镇文化员定向班学生暑期在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黄田镇竹口村演出 张天宇 摄 近日,高考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在浙江,80名学生在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后也拿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他们在接受3年专业培养后将直接上岗,成为浙江省的乡镇文化员。 2017年,浙江省在全国开创性开展乡镇文化员定向培养工作,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承担培养任务,学制3年,学生毕业时将取得大学专科(高职)学历。这80名新生是乡...
惠乡村戏迷 富一方百姓 ——浙江戏曲进乡村风景亮丽 2018“戏曲进乡村 唱响中国腔”——历届浙江省十大城市戏曲演唱联赛获奖曲目磐安站巡演方前镇后朱村演出现场郭丽泉 摄 “这几天真开心,有戏看,有热闹赶,感觉像过年一样乐呵!”来自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玉山镇铁店村的周鼎强是重庆大学二年级学生,今年暑假回老家时有了这样的感慨。7月27日、28日晚,2018“戏曲进乡村 唱响中国腔”——...
日前经过近两个多月的抢救性考古清理,德清县东汉上渚山窑址野外工作基本结束。 上渚山窑址位于下渚湖街道宝塔山村上渚山,由于狮子山连接下渚湖通道项目建设,在履行相关报批手续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德清县博物馆联合组队,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清理。 本次清理地点位于上渚山自然村一个标高15.89米的山坡上,共揭露窑炉(床)两处Y1,Y2,Y1只剩窑前火膛,Y2保存有窑前火膛、窑床、窑尾三部分...
先秦时期的浙江属于古越人居住的地区,它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晚于中原,并且受到中原青铜文化的显著影响。虽然与中原相比,越地出土的青铜重器数量并不多,但在形制与纹饰方面呈现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当中原开始呈现中央帝国的显赫时,越地在经历良渚文化的辉煌后进入一个低迷的时段。在中土君子眼里,这里只是一个荒蛮偏僻边远的东南小国。然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人以朴质彪悍、勇敢坚毅的个性,务实求真勇于拼搏的精神,忍...
记者从省文物局了解到,近日,文化部下发函件公布了全国各地入选2018年度“百馆百企对接计划”的35家文化文物单位,浙江入选3家,分别是浙江省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和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该计划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促进文化企业与文化文物单位对接合作,用现代创意设计和产业运营让馆藏文化资源活起来。接下来,文化部将对入选单位馆企合作开发文创产品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典型...
非洲艺术家木雕创作交流活动 中非木雕文化的碰撞,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7月12日,“非洲艺术家木雕创作交流活动”成果展在浙江杭州启幕,来自非洲的15名木雕艺术家在浙江进行为期30天的交流后,完成了30余件木雕作品。 “本次展出的作品,绝大多数是非洲学员在浙江期间创作的成果,是融合了中国元素和非洲本土特色的木雕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赵燕说,这不仅是中非文化的交流...
【新石器时期】 良渚玉琮王 浙江省博物馆藏 6月8日,浙江省博物馆年度大展“越地宝藏——100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在浙江西湖美术馆开幕。展览汇聚了浙江省39家文博机构共百件(组)文物,沿着从史前到明清的历史脉络,为观众呈现浙江大地上精彩的历史印迹与独特的地域文化。在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看来,“以文物为主角,以史为线,用文物讲述浙江故事”是此次展览展陈思路上的一大特色。“越地宝藏”展览中的每一...
近年来,浙江画院秉持“开门办院”的理念,不断拓展服务功能,通过“走进”系列、陆俨少奖、迎春雅集等各种活动,将自身的学术成果向社会开放、共享,力图使公众多层面感受艺术的魅力,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中寻求高度自信。 “丹青戏韵——浙江画院走进浙江越剧团”活动中,老艺术家张卫民现场写生(图1),画院理论与评论工作室主任陈青洋现场写生(图2),人物画工作室主任袁进华现场写生(图3)。艺术家们到后台...
活动海报。 童笑雨 摄 中新网杭州7月1日电 (童笑雨) 在政策和资本的推动下,文创产品点亮博物馆商店,使之成为“最后一个展厅”。但在机遇来临之际,挑战也才刚刚开始。6月30日,来自国内博物馆行业的诸多专家齐聚于浙江杭州举办的"渚见未来"——2018首届良渚文博创意论坛”,共商如何助推博物馆文创之路走得更远。 2016年,一纸《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拉...
开馆仪式。 阔别10个月,闭馆改造的浙江良渚博物院于6月25日在浙江杭州揭开神秘面纱。据杭州良渚遗址管委会副主任李新芳介绍,改陈后的良渚博物院共展出文物600余件(组),比原展扩充近一倍。此中,钟家港的良渚先民头盖骨、鱼钩、五千年前良渚先民吃剩的动物骨头、果核等都是首次展出。 展出的骨头。 中华文明一千年前看北京,两千年前看西安,五千年前看良渚。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