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一块近10米长的黄绸布上,密密麻麻写着300多名考生的姓名和籍贯,中国末代状元刘春霖的名字排在首位。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金榜题名”的场景再现于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 据博物馆馆长姚远利介绍,1904年最后一次“金榜题名”的场景完全依照史料复原。根据历史记载,殿试之后,被皇帝赐进士的考生名单在天安门两侧的皇城城墙下公布。一般城墙东侧挂文状元榜,西...
在北京东郊高碑店村,藏匾500余方的科举匾额博物馆于日前悄然开馆。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盛大的开馆仪式,只有一个钟爱传统文化至深的老人,在独自寻找着中国匾额学的根。 进入博物馆,一扇“科举门”立于眼前。拾级而上,秀才匾,举人匾,进士匾,构成了中国古代读书人仕途的递进阶梯。3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将中国上千年的科举史浓缩其中。 馆长姚远利的办公室里,这个年已花甲的老...
民国时期的婚书。 信息时报讯(记者 成小珍 实习生 丁丽琼 通讯员 钱淑仪 任莉)考试作弊,在现今社会并不少见,殊不知,在清代科举考试中,也有考生用“挟带”来作弊!昨日,《岁月回眸 粤海拾贝——馆藏档案珍品展》在广东省档案馆开展,一批极富广东特色的档案精品公之于众,其中清代科举考试的小金榜、考试挟带等让观众大叹“开眼界”。 330件展品近半数首次与公众见面 展品330件(组),其中档案资料仿...
南京夫子庙江南贡院今年将“南扩”,占地面积扩大一倍,包括改造萃苑公园,新建贡院街游客中心、大仪门。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明确表示,未来5至10年内,南京市中医院也将为贡院复建整体搬迁,新扩建的江南贡院将再现当年全国考生赴宁赶考的胜景。 据透露,今年江南贡院扩建工程将实施,延伸中轴线南线部分,主要改造萃苑公园和贡院街游客中心,复建古码头,再现古代科举考生从水路坐船登岸赶考的场景...
“中国科举文化展”3月3日在广西桂林博物馆正式展出。本次展览由桂林博物馆与上海市嘉定博物馆、中国科举博物馆共同主办。主办方希望通过举办此次展览,用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公正地展示1300年的中国科举制度,使人们通过该展对中国的“科举制”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评价。本次展览展品均由上海市嘉定博物馆提供,共展出近两百件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实物,通过科举制度严...
近年来,与科举相关的文物日渐受到学术界和收藏界的重视。在很多大城市的古玩市场和拍卖会上,科举考试用书、考试专用器具、考场作弊用品等科举文物,尤其是历代翰林书法作品,都吸引了众多收藏爱好者,其价位也随着收藏者的看好而明显提升。 科举文物内容丰富 科举是中国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自隋唐至清末共延续了1300年,其间不计其数的读书人通过这一途径步入了仕途,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科举物品。 科...
嘉定传统体育以武术、棋类为主。历史上,就有“武举出在徐家行”一说。1998年,喜欢武术的嘉定民营企业家徐根明在徐行镇(古称徐家行)投资建造嘉定武术馆,曾被称誉一时。是年9月,嘉定武术学校建立。今年,在徐行镇党委、政府和中国武术博物馆的支持下,嘉定武校又开创并完成了全国首家武科举博物馆。现在,该馆一期工程已被市委宣传部等命名为科普教育基地。昨日,本报记者前往坐落在嘉定徐行镇的...
近年来,与科举相关的文物日渐受到学术界和收藏界的重视。在很多大城市的古玩市场和拍卖会上,科举考试用书、考试专用器具、考场作弊用品等科举文物,尤其是历代翰林书法作品,都吸引了众多收藏爱好者,其价位也随着收藏者的看好而明显提升。清代光绪进士刘嘉琛书法扇面科举文物内容丰富科举是中国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自隋唐至清末共延续了1300年,其间不计其数的读书人通过这一途径步入了仕途,同时也留下了大量...
村镇小丑牙齿米老鼠之手陶土、上釉铸铁、黄铜、玻化瓷……这些材质可能相对于普通人来说都很陌生。可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些看似陌生的材质,却铸成了日常中那些形态各异、舒适美观的台盆、座便器、浴缸、花洒,成为了与我们最亲密无间的家居卫浴用品。那么,你是否能够想象这些普通的材质除了制成卫浴产品,还能变化成怎样惊艳的艺术品呢?2月27日至3月6日,堪称全球厨卫经典的科勒KOHLE...
惠州市文广新局局长罗川山。 “惠州是中国大陆除深圳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有穿越整个城市的西湖,有岭南第一山罗浮山,这些优美的自然景观能为影视片提供精美布景。” 惠州市文广新局局长罗川山近日接受南都记者访谈时表示,“十二五”将是惠州文化事业发展的又一关键时期,今年将启动建设粤港澳影视拍摄基地一期工程,目前惠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已有了详细规划...
这是一份清末光绪年间凤阳府寿州文童胡敏修的乡试卷,黄宣纸,高26厘米,统卷无隙,全长2米余。右上角钤有“初复”和“第叁图名”字样,中间有竖长方格双线蓝框,内写“寿州”二字,其下有两个双线蓝圆圈,内注“文童”二字,再其下便是一贴糊于卷上并钤压有“关防换坐”四字的蓝框印戳记及考生姓名的一张糊名纸。在糊名上同时又钤压一枚凤阳府的朱墨厚边四方官印。从这份“文童”试卷的对策题上看,该试卷具有清末废科举制时改...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20日首发《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乡试录》,这也是国内外已出版的明代科举专题文献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 天一阁博物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现有藏书30万卷。海内外现存80%的明代科举录都收藏在天一阁内,并且90%以上为孤本。 据介绍,天一阁博物馆长期以来重视对馆内所藏明代科举录的整理工作,已陆续出版《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之“登科录&rd...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在小说中,范进连考了二十多次,在科举中押上了全部的青春岁月乃至身家性命!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在范进的视线里,没发现科举有什么猫腻儿。是科举制度本身跟范进签订了一纸无形的契约,保证他只要按照要求砥砺自己的学问,科举的大门永远朝他敞开着! 事实也证明,科举在范进身上明白无误地体现了它的公平公正。作为一介平民,范进始终挣扎在饥饿线上,无力用金钱为自己铺路;从政治背景看,范进没有任何有势力的“...
中国科举,始于隋唐而废于清末,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也伴随了封建王朝的荣辱兴衰。科举制虽已废除,但一些科举文物却仍在民间流传,并随着收藏家们的发掘而渐被关注。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的姚远利馆长就是这众多的收藏者之一,他收藏科举匾额达600多方,许多遗落民间的科举文物都为姚馆长慧眼所识,收入馆中。姚馆长通过这些藏品,带我们见证了中国科举考试的演变历史。 在姚馆长向我们展示的藏品中,除了匾额,还有一些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