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瓷器是最容易破损的器物,特别是像成双成对的几百年前的瓷器,要想完好保存下来,更非易事。本文介绍的这对明代青花缠枝莲纹瓷罐(见图),就是经历了数百年时光洗礼,完整保存下来的一对艺术佳作。 该对带盖瓷罐,通高15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6厘米,保存完整,造型规整端庄,气势凝重大方。盖上有一尖圆钮,周围饰有莲瓣纹,颈部饰有粗条弦纹,溜肩上饰有如意云头纹,椭圆腹四周饰有缠枝莲纹,平底,通体白釉青花,淡...
洪武二年,明朝即在景德镇设御窑厂,专烧宫廷用瓷。嘉靖时期,由于派烧任务大,御窑厂的窑位不够,所以,一部分瓷器在御窑厂内成型,然后搭放在民窑内烧成,称为“官搭民烧”。这时候官窑的“官”味还是挺浓的,因为仅仅是借用民窑的窑位,作品仍保持了原汁原味。到万历时期,因“钦限”瓷器的数量大增,御窑厂来不及完成,又巧借“官搭民烧”之名,把部分的瓷器强行摊派给民窑完成,若民窑交不够数量,就得出高价向御窑厂购买器物...
高74厘米,庄严优雅,工艺精湛,嵌饰华贵,且体量巨大,艺术性尤为震撼,刻款“大明宣德年施”,是为宣德宫廷造像中极为罕见的作品。菩萨一面二臂,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施三宝严印持优钵罗花,右舒游戏坐于双层仰覆莲台之上。在北京保利2016春拍会上获价4830万元。
文徵明行书大字中堂,纸本,整体:横113.3厘米,纵444.5厘米;画心:横93厘米,纵343.3厘米。现藏于郓城县文物管理所,为上世纪70年代所征集。这是文徵明中年以前的作品,诗文曾在《莆田集》、《文氏五家集》、《石仓历代诗选》等五次著录。 上书“天上楼台白玉堂,白头来作秘书郎。退朝每傍花枝入,儤直遥闻刻漏长。铃索萧闲青琐静,词头烂熳紫泥香。野人不识瀛洲乐,清梦依然在故乡。”左下方署“徵明...
犀角亦称文犀角,是世界上著名的牙角料之一。殷商时期,犀角作为珍稀之物开始出现在我国古籍记载之中。到了战国时期,犀角被楚人用作雕刻,犀牛皮则被制作铠甲。宋代朝廷专门设有牙角作坊,为宫廷雕刻犀角等艺术品。中国不是犀角的主要出产国,从汉唐开始,犀角从域外入贡,大秦(古罗马帝国)、条支(今伊拉克)等国的犀牛角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除了由外国使节作为礼品赠送给皇帝外,少量流入民间。十八世纪后,非洲黑白两种犀...
罐高10.8厘米,口径4.3厘米,足径6.1厘米;釉底,圈足。白釉泛黄,青花发黑。制作规整,器外不见横拼痕,器内横接缝微露。 关于元明罐上的横拼痕,目前仿制品总体上还是没能模仿到位。有些仿品,其他方面已摹仿得八九不离十,就是内壁上的横向拼接痕,让人一眼就识破了真相,不是接胎缝不自然、生硬,就是露过头,显得做作。其实,古人从未有意要露出接胎缝,更无意把拼接痕留待后人当作断代标记,而是在器物入窑...
粘氏古厝挖出的石碑残件 家住泉州西街台魁巷的粘天福,在修厨房时,挖出一方65厘米宽、70厘米高的绿青石石碑,上面刻有“泉州府”、“巡按”、“监察御史”等字。 粘天福今年69岁,他告诉海都记者,粘家在这里已经居住有三四百年了。三进的木结构官式大厝,现在形制基本还在。前两进属于堂亲,粘天福一家住在最后一进,和前两进有一堵墙之隔。 此次粘天福在清理旧厨房时,意外发现灶台底下有一块石碑。...
近日,武汉江夏区青山村两座15米高的宋代窑遗址,在雨水浸泡下摇摇欲坠,令古陶瓷专家、武汉长庭陶瓷博物馆馆长余长庭忧心不已。 记者现场看到,两座宋代窑遗址已经部分坍塌。在离古窑遗址100多米远的小池塘底,同样散落着大量瓷片。 “‘湖泗瓷窑址群’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陶瓷生产的历史衔接地,窑址群如果没了,这段历史恐怕真要泯没了。”余长庭说。 在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湖北美术学院教授李正...
市民参观展览,对喜欢的刺绣精品文物拍照留念网络截图 绣有“身带一座山,福寿又双全”字样的荷包 精美的荷包、栩栩如生的扇带、钥匙包、眼镜盒……11月25日,《中国民间佩饰(刺绣类)精品文物展览》在昆明市博物馆3号临时展厅开展,展期将持续到12月15日。 此次共展出122件(套)清代至民国、解放初期的民间刺绣类佩饰,活动由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北京市朝阳区文化...
昨天,圆明园遗址公园首次开展模拟考古实践课程,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中的40名同学作为第一批体验者参加了这次的课程。学生们在圆明园学习使用了“洛阳铲”等专用工具,也写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篇“考古笔记”。 活动现场,市文物局的考古专家张中华老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了考古学科的基本知识,然后带领同学们到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如园遗址观摩考古工作人员的现场考古发掘工作。同学们在模拟考古区 实...
11月6日夜间,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城市城墙——具有650年历史的南京明城墙发生一处约12米长的局部坍塌。正在申遗的明城墙为何会发生局部坍塌病害?塌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管理方有什么应对方案? 这段发生坍塌的城墙位于南京小桃园公园内,是一段包山墙,坍塌后形成的缺口长约12米,高度有6、7米,掉落的砖块散落在周围,将附近的一些健身器材掩埋起来。幸运的是,坍塌发生在夜间,没有人员在...
东汉刀形单室砖室墓及随葬品 通州区在战国时便有大量人口居住;路县故城内发现了一条辽金时期的路面遗存;142个足球场大的文物勘探面积里“藏”着万余件文物和1092座战国到清代的古墓……这是记者午从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市文物局联合举办北京城市副中心文物保护与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通州区位于北京市的东南部,区域面积达906平方公里。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以下称“副中心”)以及北...
进入11月,文物大省山西被曝三处文物失窃,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作为中国地上文物最多的地区,山西文物被盗已是顽疾,但如此密集地曝光在公众目光下,则并不多见。 13日凌晨,山西介休源神庙明代二龙戏珠琉璃壁心被盗,该案件被晋中、介休两级公安部门确定为重点刑事案件。目前,已抽调精兵强将成立联合专案组,案件仍在全力侦破当中。 这则新闻被曝出后,迅速引发民众热议。痛斥盗宝贼的同时,也对地...
您能想象紫禁城和佛光山有什么相连吗?在佛陀纪念馆,您想和清朝皇帝相知相遇吗?佛陀纪念馆敞开怀抱,让您免费走入清宫历史的佛教艺术旅程…… 北京的紫禁城在明清时代看似遥不可及,在当今又是近在咫尺,很多的清宫古装戏剧兴盛至今仍受民众的青睐。而今,中华文物交流协会和佛光山佛陀纪念馆第一阶段的五年合作计划年度大展“紫禁佛光-明清宫廷佛教艺术展”,更要直接拉近宫廷与民间的距离。 佛陀纪念馆馆长如常...
举世闻名的良渚遗址从首次发掘至今已经整整80个年头,而在近30年来,精美玉器、宏大古城和水利系统等一系列考古成果重现人间。25至26日在杭州举行的“良渚遗址考古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认为,这一系列成果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提供了重要依据。 1936年初冬,杭州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在他的家乡良渚一带率先发现了良渚遗址。1956年,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夏鼐命名了“良渚文化”。上世纪8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