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没错,暴龙确实是凶猛的食肉动物!一枚断裂的牙齿化石证实,暴龙会捕猎食草的鸭嘴龙等恐龙,而不是像一些古生物学家所认为的那样,暴龙奔走速度较慢,根本就不能猎杀其他动物,只能以动物尸体为生。 暴龙是生活在8500万年前至6500万年前的体形庞大的恐龙。美国棕榈滩自然历史博物馆等机构研究人员15日报告说,他们在南达科他州发现一枚暴龙牙冠的化石,它嵌在一只鸭嘴龙的尾巴化石上,位于两段椎骨之间,长约4厘米。...
郭泰来巧手绘就“动物世界” 温顺的鳄鱼、俏皮的山猫,还有神气的秃鹰,它们无一例外都披上了五彩“外衣”,七八件画作便点染出一个“动物世界”。前天,“郭泰来[微博]书画作品展”在西城区天安天地珠宝汇收藏天下艺术馆展出,庄重的书法对联与超萌的小动物们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因善于以西方绘画造型语言替代皴擦...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双方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流发展很快。在此背景下,两国要求尽早展开和平友好条约谈判。1975年1月,中日两国进行了预备性谈判,并达成两点共识。随着国际局势和中日两国国内形势的变化,两年多后缔约谈判出现转机。1978年7月,经历多轮艰苦谈判后,中国与日本在北京正式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中国对日推行熊猫外交,1972年10月赠日本一对大熊猫兰兰和康康,1980年赠雌性...
乔治·卡特林作品《美洲土著狩猎野牛》,创作于 1832 年 — 1833 年,布面油画 中国文物网4月22日编译报道:《乔治·卡特林的美洲野牛》艺术展将于 5 月 18 日在位于美国怀俄明州杰克逊霍尔市的美国国家野生动物美术馆隆重开展,展览为期三个月。届时,由美国著名艺术家乔治·卡特林于19 世纪早期创作的 40 幅画作品将现身此次展览。 卡特林曾于 ...
2013年4月14至19日,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国际动物考古协会第九届骨器研究学术研讨会(9th Worked Bone Research Group Meeting)”在河南郑州召开。来自匈牙利、美国、法国、西班牙等9个国家10多个学术机构的17名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
新华网河南频道4月16日电 (记者桂娟、方栋)“国际动物考古协会第九届骨器研究学术研讨会”15日在河南郑州开幕,来自匈牙利、美国、法国、西班牙等9个国家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学术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15日相聚郑州,交流和分享动物考古中骨器研究领域最新研究方法和成果。 为期5天的研讨会上,将举行20场学术报告及15次海报展讲,各国专家学者将从各自研究成果出发,对骨器制品的生产...
西班牙艺术家打造动物肖像时装秀 西班牙艺术家打造动物肖像时装秀 英国《每日邮报》4月9日刊登了一组身着各种时装的动物照。照片中有穿着花衬衣的考拉,有穿着小礼服的狼,也有身着紧身夹克的公牛。报道称,这些作品均出自一名西班牙艺术家之手。 31岁的摄影师及画家亚戈(Yago Partal)来自巴塞罗那。他的创作灵感源于童年有关动物的故事、卡通片以及时装。他的作品是由插图和照片两部分组成的...
3月29日,由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甘肃地质博物馆主办,台中市政府、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文教基金会协办的《从龙到兽——大灭绝与大演化特展》在台湾台中市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分“龙厅”、“恐龙陨落,兽类崛起”、“兽厅”三个既自独立又前后呼应的主轴单元,阐述了龙的灭绝、兽的崛起。展览展期6个月,展品由两岸三馆共同提供,其中104件(具)标本来自甘肃,包括甘肃地质博物...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尉露)2013年3月27日PETA Asia(亚洲善待动物组织)指出,皮草外套、皮鞋及其他皮草配饰可能看起来很时尚,但这些正是动物们饱受痛苦的结果。根据中国皮革协会的数据,在中国,2012年皮草的销售增长超过22%,并预期未来两年皮草的销售额会达到人民币164.2亿元(约26.4亿美元)。为了满足庞大的业务需求,数以百万计的动物在非人道的条件下被杀死。 一件皮草,千针万痛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