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甘肃省文物局召开《甘肃省长城保护条例(草案)》咨询会,就甘肃长城保护立法工作和《甘肃省长城保护条例(草案)》文本内容进行专题讨论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来自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敦煌研究院、甘肃省文物保护维修研究所的专家,部分市县文物部门及长城保护一线的同志共40余人参加咨询会。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出席会议并讲话。 咨询会上,甘肃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负责人汇报了《甘肃省长城保护...
2017年7月4日,2017年藏语系佛学院院际交流座谈会在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甘肃省佛学院开幕,来自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以及西藏佛学院、四川藏语佛学院、甘肃省佛学院、云南迪庆藏语系佛学院、青海省藏语系佛学院、内蒙古佛教学校等相关单位的近70人出席了开幕会。 会上,甘肃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卢鸿志,甘南州委常委、统战部长杨卓玛,藏传佛教学衔工作指导委员会主...
2006年,马家塬遗址3号墓中出土了一件带有铭文的青铜茧形壶(见图)。该文物在国内仅出土了这一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张家川县博物馆。此壶口径9.3厘米、最大腹径28.4厘米、最大底径15.4厘米,通高25.6厘米,敞口、束颈,绳纹形圈足,腹呈横向长椭圆状。颈部以29枚精美的贝纹环状装饰,颈肩部饰有铺首。通体饰瓦棱纹,瓦棱纹间隔处饰蟠螭纹,造型浑厚朴实。尤为珍贵的是,该物底部铸有阳刻铭文,经...
在绵延起伏的祁连山脉中段,甘肃民乐县县境南端,有一个阔不过十丈的峰口,它就是被古人称为“大斗拔谷”的峡谷险关──扁都口。扁都口峡谷险隘深邃崎岖盘绕,连接甘青贯通南北。谷中山重水复怪石嶙峋,两崖奇峰耸立峭壁突兀。这里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旅通行的重要孔道,唐蕃古道便由此从青海乐都达甘肃甘州和河西走廊贯通,与丝绸之路中路交会,抵西域通欧洲。 古之险关要隘历代屯兵把守 扁...
手工书《敦煌古韵》在兰州受到关注,该书通过动态视觉体验和立体画面的展现,带领读者“走进”莫高窟的佛陀世界,体会古人的艺术与智慧。杨艳敏摄 手工书《敦煌古韵》在兰州受到关注,该书通过动态视觉体验和立体画面的展现,带领读者“走进”莫高窟的佛陀世界,体会古人的艺术与智慧。 《敦煌古韵》的设计师、甘肃读者晋林工作室负责人徐晋林打开该书象征莫高窟洞窟之门的函盒后,微笑着的佛陀造像缓缓升起,呈现在...
由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展”6月22日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此展共展出文物及复制品144件(套),其中我省敦煌研究院、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简牍博物馆等单位的67件(套)藏品参展,包括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25件和三级文物12件,以及复原的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车舆和敦煌莫高窟320窟等重要展品。 此展览旨在展示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
6月18日,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长刘铭威带队到甘肃省督察文物安全状况大排查工作,随机选择敦煌研究院和兰州市、敦煌市进行了抽查。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副局长肖学智和有关处室负责人以及相关地方政府和文物部门负责人陪同督察。 督察期间,刘铭威一行查阅了敦煌研究院和兰州市、敦煌市的相关工作资料,对敦煌莫高窟、敦煌玉门关及汉长城、敦煌市博物馆、兰州金天观和兰州府城隍庙等文博单位及相关文物保护工程工地进...
今年高考成绩即将揭晓。百年前,甘肃的科举考场正是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的至公堂和观成堂。历时数年的修缮,被整体抬高逾1米的至公堂和观成堂两座古建筑焕然一新,近年来频遭风吹雨淋等自然破坏的甘肃举院,又恢复到了百余年前“雕梁画栋”的庄严雄姿。 左宗棠曾题写牌匾 甘肃举院的存在,跟左宗棠有着莫大的渊源。从明代起,甘肃隶属于陕西,到了康熙时期划出陕西独立成省,但甘肃的科举考场却一直设在陕西。 ...
近日,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单独立法”保护的27项条例,并决定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遗产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1月,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炻窟寺等丝路沿线文化遗址整建制划归敦煌研究院管。 《甘肃炳灵寺石窟保护条例》明确了保护原则、范围、对...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文物资源大省甘肃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系列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其中,既有“非遗”项目集中展演,又有免费“鉴宝”服务,各地民众在交流“互动”中尽享文化记忆的日趋“活跃”。 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当日,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的文化遗产日主场宣传活动在兰州举办,活动现场以展板形式介绍了文化遗产知识;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演了兰...
展览周期约两个月的“遥远的对话——大地湾遗址出土文物展”近日在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开展,活动由甘肃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策划,共展出以大地湾一期文化为主的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文物65件(套),并辅以30余幅精美图版,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大地湾先民创造的灿烂辉煌的史前文明。 展览期间,还在福建省闽侯县老年大学举办了“遥远的对话——大地湾遗址的发现与考古成果”专题讲座,吸引了近百位老年朋友参加,...
图为嘉峪关千年魏晋古墓群外貌资料图。嘉峪关魏晋墓保护研究所摄 散落在甘肃嘉峪关新城镇方圆13平方公里戈壁滩上的1400多座魏晋时期古墓葬群,其地下砖壁画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保存完整,“重现”了1700多年前河西走廊古丝路风貌,素有“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之称。 “魏晋十六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留下的历史文献稀缺。而富饶的甘肃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当时‘中原人’的最佳避难所...
目前,被称为“中国石窟鼻祖”的甘肃天梯山石窟正通过史上最大规模的一系列修缮活动,以吸引更多游人“慕名而来”。图为3月底,正在修缮中的天梯山石窟。冯志军摄 在中国多地文物古迹因近年不断激增的汹涌客流“冲击”而被迫出台“限流”措施的背景下,被称为“中国石窟鼻祖”的甘肃天梯山石窟正通过史上最大规模的一系列修缮工程,试图进一步丰富参观内容,以吸引更多游人“慕名而来”。 3月底,一场透雪将经历了...
展览资料 七三一部队罪证遗址 参观展览的孩子们 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遗址 本版图片均由张子艺供图 甘肃省博物馆与黑龙江省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合作,引进《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展》昨日在省博开展,展期一个月。展览揭露日本侵略中国期间,违反《日内瓦议定书》等国际公法,有预谋、有组织地建立了以七三一部...
3月21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展》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展,展览通过六部分24单元500余幅图表,以其所承载的独特的历史使命,用大量日本细菌战罪证文物、历史档案和口述史料,公开展示了日本细菌战和七三一部队的犯罪史实。 七三一部队宿舍区旧址 据悉,2017年初,甘肃省博物馆与黑龙江省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合作,引进《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展》。该展览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