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北京昌平城区西北50多公里处,有一处占地120多平方公里的景区——明十三陵。这里埋葬了明代13位帝王和23位皇后,是外地游客到北京必去的景点之一。 明朝的建立,结束了元朝蒙古族对中原的统治,帝王的丧葬礼制也由元蒙习俗不建陵寝的“潜埋”方式,重新恢复为中原沿袭数千年之久的山陵墓葬形式。 明代从开国皇帝算起,到最后一位,一共有16位皇帝。除了因特殊情况未能葬于十三陵的,其他皇帝都长眠于此...
记者4月8日从北京警方了解到,昌平明十三陵思陵石五供烛台被盗案告破,一个专门盗窃石刻类田野文物的团伙被抓获。 据警方介绍,3月19日11时许,北京警方接到群众报案,称明十三陵思陵石五供烛台被盗,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侦破。通过深入调查和走访,专案组确定被盗时间应为2016年4月份。在案发已过一年之久的不利条件下,专案组经10余天的侦查,逐步锁定一个专门盗窃石刻类田野文物的团伙。4月7日,专案...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明十三陵坐落在北京西北约40多公里处,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世界文化遗产。然而近日有文物保护爱好者反映,明十三陵中,崇祯皇帝的陵墓——思陵,发生了文物失踪事件,疑似被盗。据反映,失踪的文物是一对儿蜡扦,也就是烛台,可能已经失踪了半年多。层层安保之下,文物如何被盗? 思陵石五供原样 被盗后的石五供 在微博以及贴吧,有文保爱好者反...
22日上午,由中国明史学会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办事处联合主办的第十七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纪念定陵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昌平明十三陵开幕。与会的180余位专家将围绕明代帝陵文化、以京畿地区为中心的明代北方防务及明代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民族等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研讨和交流。 据记者了解,2016年是明十三陵定陵发掘60周年,明十三陵定陵也是我国唯一一座有计划进行考古发掘的帝...
由十三陵特区办事处组织修缮的明十三陵长陵祾恩门工程,自2013 年4 月1 日开工,于2013 年10 月28 日竣工。该工程修缮的主要项目是揭屋面瓦,更换部分糟朽的檐椽、飞椽和望板。在更换椽望工序时,发现两处木构件榫卯做法与现代做法不同:一是桁条上的榫卯(桁条,即檩条,带斗的大式建筑称桁条,不带斗的小式建筑称檩条),二是椽椀做法。 一、祾恩门上桁条的榫卯不同于现代做法 图1 祾恩门上的正...
明十三陵长陵祾恩门。26日上午,不少游客前往长陵游玩。 千龙网记者 杨理光 摄 千龙网北京8月26日讯(实习记者 张会)为适应文物保护和文物事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对定陵出土文物的保护,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新建十三陵库房,预计年底对定陵出土的3000余件文物进行搬迁。 据北京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副主任王颖介绍,十三陵原有库房面积不足200平方米,而新建库房面积是原有库房的4倍。“新建文物库房安...
作者:胡汉生 著 十三陵特区明代帝陵研究会 编 出 版 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1-01 《明十三陵研究》重点立足于明十三陵的陵寝制度史,故此,有关十三陵的营建历史背景、建造过程、陵寝规制、礼制习俗、律例、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明十三陵研究》均采用专题论述的方式进行探讨。由于明十三陵是以陵寝建筑为载体的,且系为安葬已故帝后而建,同时,十三陵又是一处以帝陵建筑...
明十三陵今年将启动6处文物修缮。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昭陵也在修缮计划中。据了解,昭陵祾恩殿瓦面出现了大面积滑坡,今年将实施揭瓦修缮,其避雷设施也将升级改造。昭陵和长陵、定陵是明十三陵目前对游客开放的三座陵寝。昭陵在1987年曾有过一次整体修缮。1990年10月,昭陵开始作为旅游景点对游客开放。其后的20多年间,很少有修缮措施。 “目前,昭陵祾恩殿的屋面出现了局部损坏。”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文物科负责...
文物遭到不同程度损毁 记者赵晨 实习生谢佩琦摄 说起“明十三陵”,可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在北京昌平天寿山的那十三座明代帝王陵,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西安长安区少陵塬上也有一处规模不小的“明十三陵”。这个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明十三陵”,最近遭到损坏。因为附近拆迁修路等缘故,建筑垃圾已将陵墓院墙压塌,石像也被泥土掩埋,出现...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座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朝自开国以来,从明太祖朱元璋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共传了16位皇帝。其中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还有那个在靖难役中不知所踪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外,其余14位皇帝中的13位,就连亡国之君吊死煤山的明思宗朱由检,都葬在了北京的明十三陵: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
明十三陵最后一座残陵裕陵大修时,工作人员意外在明楼的圈洞中发现3000多块明代城砖和一些精美的琉璃制品。 9日下午,十三陵裕陵明楼前的空地上堆放了约两米高的青砖堆,大部分青砖长约48厘米、厚约13厘米。青砖堆旁边还有上百件筒瓦、琉璃椽子等物品。 现场工程师魏先生介绍,去年裕陵开始大修,上个月,修到明楼时,原本一直处于封闭状态的圈洞被打开,发现里面堆了三四米高的“砖头瓦块&rdquo...
作为第二届十三陵国际旅游文化节重要活动之一,同时也是明十三陵最后一座未修缮陵寝的裕陵保护修缮开工仪式于2011年9月7日在明裕陵祾恩殿前隆重举行。这是十三陵特区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重要举措,也是继德陵抢修工程、康陵抢修工程、庆陵抢修工程、泰陵抢修工程、茂陵抢修工程后十三陵特区有计划保护修缮陵寝的又一重大工程。明十三陵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及有关部门的大力...
北京明十三陵中的最后一座残陵——裕陵9月7日起正式动工修缮。这是继乾隆年间清政府对明十三陵进行修缮之后的最大规模的维修和保护。裕陵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钱氏、周氏两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是十三陵中的第四座皇陵,始建于天顺八年(1464年),占地约2.62万平方米。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清政府对明十三陵进行过大规模修缮,使明陵得到了保护。历经200多年的...
(记者 王海燕)昌平有个十三陵镇,乍一听这名儿,您多半以为明十三陵就坐落在这个镇里。其实不然。这个名为“十三陵”的镇子,只拥有十三陵中的一座陵——思陵。倒是它的“近邻”长陵镇,坐拥另外那12座明陵。不过,伴随着昌平北部山区的行政区划调整,这样的尴尬局面本月底就会被打破。 昨天,昌平区召开北部山区行政区划调整动员会,位于北部山区的十三陵镇、长陵...
修缮一新的茂陵暂时不对公众开放。本报记者董世彪摄 5日,明十三陵中的茂陵完成史上最大规模修缮,原先墙垣残败的茂陵重现斗拱红墙。由于各项配套设施均不完善,修缮后的茂陵暂时不会对公众开放。今年9月起,十三陵中最后一座未修缮的帝王陵裕陵也将开始动工修缮。 茂陵抢修工程从2009年7月正式启动,投资1200万元,主要包括明楼挑顶大修、宝城补砌坍塌墙体、排水系统全面疏浚、祾恩殿遗址保护、祾恩门整体修缮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