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钢笔等更为便捷的书写工具逐渐在日常生活中取代了毛笔,铜墨盒也就渐渐地淡出了历史舞台。 如从外形上看,铜墨盒整体较坚固,但盒盖部分的边缘材质较薄,容易损坏,在购买时要特别注意墨盒盖边缘是否有开裂、破损的现象。从工艺上来说,精品铜墨盒多出自名家,以工艺精湛著称。此外,使用特殊工艺制作、器型独特,或由著名书画家提供画稿、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关等因素,也会提升刻铜墨盒的收藏价值。在材质方面,铜墨盒...
清乾隆“御题泽古怡情”描金双龙长方墨盒,中国嘉德拍卖成交价224万元 说起“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人们广为熟知,而刻铜文房对一些人来说,却鲜有知晓。其中,集书画艺术与雕刻艺术于一身的铜墨盒,享有“最后的文玩”之称,在历史上曾经备受青睐。 清乾隆御制铜胎掐丝珐琅夔龙纹墨盒 香港苏富比拍卖成交价140.64万港元 清末民国陈寅生刻赠梁启超岳阳楼记墨盒 西泠印社拍卖成交价1...
近日笔者藏友收藏到一方抗日名将刘建绪的铜墨盒。此墨盒呈圆形,直径8厘米,高3厘米,正面呈扇状镌刻“第十集团军总司令部”九个楷体小字,下方款为“刘建绪”,墨盒背面为国民革命军军旗,军旗为机床压制而成,墨盒通体包浆自然,刻字刀法生动,笔锋处包浆老旧亦无后加痕迹,无疑是一开门老货。那么刘建绪是何许人也 据考,刘建绪(1892 1978年),湖南省醴陵县 今醴陵市 人,曾任国民党陆军上将、第十集团军...
铜墨盒的制作,全部手工打磨,颇费时间。做个好的铜墨盒,往往要几个月以上,甚至一年方能完工。铜墨盒往往是用紫铜做底和内胆,盒身、盒盖在清代主要是黄铜,民国时多为白铜,还有白铜、黄铜、紫铜共用,名“二镶或三镶”,但较为少见。盒盖内嵌端石砚板,作掭笔之用。盒身内壁上部有一圈薄薄的边沿,与盒盖相吻合,严实合密。这种设计既简单实用,又美观大方,置于案上,稳稳当当,玲珑秀气。 民国时期张樾臣的作品最...
笔者藏有一方寅生刻扇形铜墨盒。 寅生即陈寅生,字麟炳。1862年在京城琉璃厂,开设“万礼斋”,后改“松竹斋”,是“荣宝斋”的前身,他首创在铜墨盒上刻字画,铜刻艺术水平极高。当时即誉满京城。 此方扇形刻字铜墨盒,宽4厘米,外圆长9厘米,在扇面上用行书体刻着6句6字诗:“玉壶卖春赏雨,节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俊如气。”这几句诗描写出春雨后的画面,在山下...
铜墨盒的历史并不算悠久,它主要活跃于晚清到民国的近百年时间。虽然有研究者认为,铜墨盒起源较早,在汉代就有了较成熟的块状丸墨出现,也有了墨盒的产生,但至今仍未发现当年铜墨盒的实物遗存。而作为文具和雅玩之用,铜墨盒随着中国近代文物流通、教育普及和便于携带而得以逐渐流行。 这些年,王国胜在铜墨盒收藏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从收藏铜墨盒的那天起,他也开始了对铜墨盒知识的学习和实物研究,而随着研究的深...
铜墨盒是盛装墨汁的小器物,也是我国传统的文房用品,产生于清代道光时期,盛行于光绪、民国年间。它比石砚更轻巧灵便,并能保持墨色的滑润和黑亮,故在当时颇受欢迎,成为文人墨客案前的必备之物。铜墨盒集书画、雕刻艺术于一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深受众多收藏爱好者青睐。 笔者收藏两方民国时期刻铜墨盒,均为抗战时期的文化人士使用的文房器物,一件为方形,盒盖上刻篆书“还我河山”,一件为圆形,刻有楷...
中国古代文人将文房用具看作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称“砚台”为“砚田”,取的就是“日日耕耘”的意思,就如手机、电脑是现代人的“一亩三分地”一般,但传达的文化内涵却不可相提并论。文房用具是古代文人墨客抒发精神世界的最佳载体,他们不仅吟诵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还将节庆场景印刻在自己的文房用具上。既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也是融书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 本文所要介绍的这件器物,就是一件关于...
图中所示是一只清代中期制铜墨盒,长7厘米,宽5厘米,高2.5厘米。经专家鉴定考证,盒盖上所刻文字,为金文“位至三公·大吉之家”,显然是以此来激励使用者立志求学,奋发进取。 这件铜墨盒的特别之处在于,盒盖上的文字集合了多种古文字,较为少见,集中展示了我国古文字的艺术魅力。因此,从书法角度看,就足以引发人们浓厚的探讨兴趣。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汉字形体不断演变,一般分为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
阳湖宝源博物馆迁址举办清民国铜墨盒展 近日,阳湖宝源博物馆迁址淹城常乐坊,并举办铜韵墨香-晚清民国铜墨盒展,展出千余只铜墨盒,这些琳琅满目的铜墨盒,是中国书法史、工艺史的一个载体,市民观看展览,就像是在与这些墨盒的主人--旧时文人面对面。 铜墨盒是盛装墨汁之器,晚清、民国时期盛行,旧时读书人书桌上大多有此物。铜墨盒的雕刻多以阴文、阳文、双钩线刻为主,铭刻题材多为书法、绘画、篆刻...
图1 图2 铜墨盒是盛装墨汁的小器物,也是我国传统的文房用品,产生于清代道光时期,盛行于光绪、民国年间。它比石砚更轻巧灵便,并能保持墨色的滑润和黑亮,故在当时颇受欢迎,成为文人墨客案前的必备之物。铜墨盒集书画、雕刻艺术于一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深受众多收藏爱好者青睐。 笔者收藏两方民国时期刻铜墨盒,均为抗战时期的文化人士使用的文房器物。其中一件(图1)为方形,盒盖上刻篆书“还...
盛行于清代中晚期,集书画、雕刻艺术于一身的刻铜墨盒在收藏圈里有“最后的文玩”之称,备受古今文人青睐。如此有文化气息的铜墨盒在选购时应该注意什么?津城铜墨盒收藏家安秉武本期就为您支上几招。 首先看外形。虽说铜墨盒被人们称为“铜皮铁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被损坏,但盒盖部分的边缘材质比较薄,很容易损坏。目前市面上流传下来的铜墨盒大部分都已被使用过,墨汁残留在盒内令经过数十年的铜墨盒更容易被腐蚀,尤其是...
津城铜墨盒收藏家安秉武说,从产生到现在,铜墨盒不过200年历史,收藏铜墨盒应该先考虑买老盒,但是由于旧时刻铜艺人的水平有高有低,所以收藏时要去粗取精,从精品下手。 安秉武介绍说,刻铜圣手陈寅生的作品代表了刻铜工艺的最高水平,也是市场上收藏者苦心追求的对象。市场的大量需求刺激了造假者对其作品的仿制,所以市面上落款为“寅生刻”的作品中赝品极多,收藏者购买时必须去伪存真。 随着铜墨盒市场行情的逐年上...
盛行于清代中晚期,集书画、雕刻艺术于一身的铜墨盒备受古今文人的青睐。如此有文化气息的铜墨盒在选购时应该注意什么? 首先看外形。虽说铜墨盒被人们称为“铜皮铁骨”,但盒盖部分的边缘材质比较薄,很容易损坏。目前市面上流传下来的铜墨盒大部分都已被使用过,墨汁残留在盒内令经过数十年的铜墨盒更容易被腐蚀,尤其是脆弱的边缘、四角很容易开裂,因而藏友们在购买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墨盒盖边缘是否有损裂。 其次瞧工艺。...
提到刻铜墨盒,很多人都会感到很陌生。其实它是也是文房用品的一种,是盛墨汁的“小物件”。由于材质明亮,上面绘旋的图案文字线条明快,优美隽秀,充满文化气息而在清末风靡一时。有意思的是,随着近几年文房用品的不断走俏,逐步淡出人们视线的刻铜墨盒,价格也在不断攀升。 江苏泰州的铜器收藏家蒋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之前人们只了解最为传统的文房四宝,而近几年,因为铜器收藏规模的扩大,很多人对压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