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为敦煌藏经洞出土的《食疗本草》残卷,收药26味,而这26味“药”,竟是常见的食物。敦煌研究院供图摄 10月17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人们除了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也祈求健康长寿,中国更是把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敦煌研究院当日梳理解读了敦煌壁画和敦煌遗书文献中古老养生大法和有关古代重阳的民俗活动。 古人认为人生五福最首当是“寿”,有了健康长寿的愿望,必然催生各路养生之术。敦...
今天是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在这一天登高远眺,也祈求健康长寿。而在敦煌文献中,保存有一套食疗养生大法,对于时下注重养生的年轻人来说,仍不过时。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是重阳也。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相传自汉代起,便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西京杂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又因“九九”音同“久久”,所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人们除了登高远眺、观赏菊花...
日前,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关于组织开展中秋、国庆和重阳节日文化活动的通知》,对进一步丰富节日期间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作出部署。 通知强调,开展节日文化活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示范带动与广泛参与相结合,创新理念方法手段...
“登高望远” 朱砂墨锭 “九·九”重阳节徽章“ “九九”谐音“久久”,寓意老人长寿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唐代诗人王勃以一首《蜀中九日》抒发了重阳佳节浓郁的乡愁,而笔者手边的几件藏品,则展现出这一节日的更多寓意。 清乾隆“登高望远”朱砂墨锭。重阳登高习俗来自桓景除魔的典故。相传东汉时,汝河有瘟魔时常残害百姓,青年桓景从神仙处习得...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 “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 “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
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所以称为 “重九”。 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 “重阳”。重阳节的起源是什么?风俗习惯有哪些?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
10月29日下午,苏州博物馆首次和狮子林联合举办“金风重九,秋节登高——重阳节特别活动”,30余名观众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在狮子林暗香疏影楼开展。活动当天,参与者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茶室,首先听苏州博物馆民俗研究员沈建东简要介绍了中国几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重点介绍了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怀想古代苏州人过重阳节的方式。大家边饮着菊花茶、吃着重阳糕,边认真的听着讲座。讲座过后是制作茱萸香囊环...
重阳节,又名“老人节”,汉族传统节日,在民间有登高、佩茱萸、喝菊花酒的习俗。值此2017年京味文化体验周开展之际,93号院博物馆响应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琉璃厂商会号召,于10月28日举办了品茗菊花茶,手工制作茱萸香包的重阳节特别活动。近20位传统手工艺爱好者报名参加了活动。 菊花茶香气浓郁,提神醒脑,也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明目功效。活动中,通过品茗菊花茶的环节来解读重阳节的习俗,参与者...
张大千《重阳登高图》 江苏淮安 王厚宇 刘振永 此图纵84厘米,横37厘米,纸本,设色水墨画。其构图严谨,视野开阔,笔墨华滋,气势磅礴,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作品。在此图中,他以宇宙之大、莫过我心的气魄,成功地表现出关陇山水的雄伟挺拔及石骨坚凝的特质,表现了画家在重阳佳节时登高望远和怀念友人,并有浓厚的生活情趣。画面上山峰巍峨,重峦叠嶂,庙宇庄严,风景独特。左侧山头有一位古装老人,正站立于...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日前了解到,今年重阳佳节,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专门打造了九大活动迎接市民的到来。 在10月28日、10月29日两天,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将推出超低优惠的敬老门票。6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享受到20元的超低门票优惠(70周岁以上的老人...
现代人从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中看到了唐代重阳节习俗,不仅有“登高”,还有“插茱萸”。其实,古代人过重阳节时,有不少内容和“菊花”相关,比如赏菊花、咏菊诗、戴菊囊、喝菊花酒等等。 汉代刘歆所著《西京杂记》卷三“戚夫人侍儿言宫中乐事”篇谓:“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饼,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九九老人节即将到来之际,莱芜军队干休所联合市美术馆的书画家共同开展“爱在重阳节 书画献功臣”活动。 市军休所姜兴华所长说:“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老人节,关爱老人、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举办这次活动是军休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意在倡导和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导军休干部多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感受新时代...
古人如何过重阳?考诸文字,各个时代的人过重阳的方式有所不同。 东汉至三国时期,过重阳的方式是邀请友人聚会欢宴,有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为证。其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九,音同久久。借助这个美好的日子,聚会享宴,以寄托长久。 佳肴美酒谁不喜欢?“久久”的嘉名,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大快朵颐的理由。契丹...
时间: 2006 类别: 民俗 地区: 中央 编号: Ⅹ-6 申报地区或单位:文化部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又称“重九”。重九成为节日,可以追溯到汉代。《西京杂记》载:“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经过两千多年的变迁,重阳节已成为多元性的节日,伴有形式多样的习俗。 重阳节期间,民间要举行各种活动,其中包括登高、采药、插茱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