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基本信息: 编著:朱雪菲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7年11月 印次:1 ISBN:9787501052530 内容简介: 史前彩陶是蔚为大观的史前考古遗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书采用层位学与类型学相结合的考古学方法研究彩陶遗存,重在体现其考古学研究价值。大体包含三方面内容:第一,优选限度地综...
10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办2017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十四讲,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高蒙河教授以《由公众考古到公众考古学》为题,就公众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实践过程、学科建设以及公众考古学的未来发展之路等内容与广大听众进行了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雪莲、刘瑞等参加本次学术报告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约30余人聆听本次学术讲座。学术讲座由中国社会...
2017年1月13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2017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一讲在考古研究所八楼多媒体厅举行。本场讲座嘉宾洪都拉斯人类学与历史研究局维吉里奥·佩德雷斯·特拉佩罗局长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寻找白城——卡哈卡玛萨”的学术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研究员主持并点评(图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6年3月25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2016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二讲在考古研究所八楼会议室举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朱泓教授作了题为“蒙古族源问题的体质人类学与分子考古学研究”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蒙古族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内蒙古蒙古族源博物馆馆长孟松林研究员、内蒙...
【摘要】建筑考古学是考古学领域的新兴学科,综合了考古学、建筑史学、建筑设计等学科的理论,学科之间的交叉性较强,因而其理论概念、研究方法常易混淆。渤海国上京龙泉府的都城建制十分具有代表性,通过对该遗址进行的结合文献学、考古学、建筑史学、复原设计和建筑遗存保护等新的建筑考古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可以充分证实上述分支学科是构成建筑考古学的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同时建筑考古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也为深入研究渤海国...
【摘要】文章通过梳理山西地区元代壁画墓,从墓葬形制、壁画布局和题材、随葬品等方面进行了考古学的观察和探讨。山西地区元代壁画墓常见长方形或方形砖石墓,壁画题材主要有墓主人并坐图、日常生活图、孝行故事图、宗教题材图、宇宙星辰图、题榜类等。山西地区的元墓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从侧面反映出了元代山西社会主流文化——蒙汉文化的交流融合。 【关键词】元代;壁画墓;考古学 【来源】《史志学刊》2015年第3...
【摘要】 “透物见人”的考古学研究至少包括五个推理环节:考古材料特征识别、形成过程研究、从考古材料到人类行为的推理、社会文化行为理论研究以及哲学层面的反思。此种研究的困难主要有推理环节缺失、视角单一和理论研究缺乏。解决策略有发展考古学理论、多学科深入合作、加强中程理论研究、完善考古推理理论等。 【关键词】 透物见人; 考古推理; 中程理论; 多学科合作; 《考古》2014年第10期
历时10多年,香港与内地考古学界合作研究浙江良渚文化玉器取得丰硕成果,其中代表性成果之一的研究专著《良渚玉工——良渚玉器工艺源流论集》中显示,良渚文明被誉为中华早期文明“半壁江山”的代表,良渚社会中神权、王权和军权的权威,在琮、钺、瑁、镦等玉器上有集中、充分展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近日专门在北京举行《良渚玉工》学术成果发布会暨良渚文化玉器与中国古代玉器工艺学术座谈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
《文物春秋》2015年03期 【摘要】李济在中国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古史研究和中华文明起源等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贡献。他主持或参与了新中国建立前的历次殷墟发掘,并终生致力于殷墟文化和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中国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就是在他领导或参与的一系列考古发掘与研究下形成、发展和完善的。他积极倡导并参与了上古史的重建,他的实践为古史研究构建了一条新的可行之路。李济还是一位具有世界性学术眼光的学者,...
基本信息: 作者:黄展岳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6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5年6月 印次:1 字数:356000 ISBN:9787516160695 内容简介: 黄展岳先生,是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黄先生的考古建树,主要集中在如下的几个方面:先秦考古学研究、人牲人殉研究方面的研究、南越国尤其是南越国王墓葬研究等方面,此外黄先生在考古学术期刊的...
《文物春秋》 2015年01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冀中南汉墓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分析,解析出冀中南汉墓所包含的不同性质的文化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汉代墓葬共性因素和本地文化因素消长变迁的分析,提出西汉时期冀中南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在继承当地传统的同时融入新的时代因素,至东汉时期,地域文化特征淡化,融入汉文化之中。此外,就各类墓葬文化因素构成中外来文化因素所表现出的特点,提出冀中南汉墓在两汉...
周口店用火以及土壤微形态 土壤微形态分析是将土壤或者类似的堆积制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方法。通过微形态分析,能够翔实地了解研究对象中矿物颗粒、岩石碎屑、有机碎屑、无机残留物及人工制品的组成、大小、形状、含量等基本特征以及这些组分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方式。 土壤微形态分析的样品保持了在野外看到的原始结构,因此能够通过这种方法,揭示埋藏时的过程和特征以及所经历的后生变化。同...
2日上午,“中国考古研究基地”建设项目签约仪式在河北燕郊举行。该项目将建成国内第一座可以反映中国考古学全貌的国家级专业展览基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国考古学专业研究基地。 2日上午,在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举行了“中国考古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与三河市政府市长谷正海代表双方进行了签约。 该基地位于三河市燕郊国家高新技...
作者:李法军,王明辉,朱泓,等 著 出 版 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4-01 《鲤鱼墩:一个华南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生物考古学研究》是目前国际学术界有关华南地区生物考古学研究的第一本相对较为系统的论著。《鲤鱼墩:一个华南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生物考古学研究》展示了我们对出自广东湛江鲤鱼墩新石器时代遗址人骨所做生物考古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华南地区考古学、...
图为王仲殊先生在考古研究所图书馆翻阅资料。 “王仲殊先生是亚洲有代表性的优秀考古学家,在古代中日两国交流史的研究上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对亚洲的学术交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和亚洲文化的重要性及意义。”这是王仲殊先生于1996年荣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大奖时获得的赞誉。 近日,记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偶遇88岁高龄的老先生。交谈中记者得知,老先生依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