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全文阅读 (原文发表在《考古》2011年第10期,作者:陈胜前) ■ 返回
全文阅读 (原文发表在《考古与文物》2011年第1期,作者:许永杰) ■ 返回
…… 全文阅读 (原文发表在《考古》2011年第7期;作者:李志鹏) ■ 返回
辽宁朝阳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三燕古都龙城出土的文物。 资料图片 2000年发掘的北京老山汉墓墓主人面貌复原图。资料图片 自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西方近代体质人类学进入中国后,中国的体质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经过多年的成长和发展,已建立起一整套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及手段,并日益在各相关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以考古学为例,体质人类学可以从“骨”和“...
摘要: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程度和形式被认为是衡量社会复杂化程度或文明化进程的重要指标。本文首先对西方有关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考古学研究作了简单回顾,提出近二十年来相关研究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研究视野的扩展;二是日益重视运用多种手段从考古资料中榨取相关信息;三是解释理论日益多样化。文章对国内的相关研究也进行了回顾,提出应加强对早期专业化生产的研究,对各主要史前文化区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特征的总结和对专业化发...
Abstract:When public archaeology was posed in 1970s,the meaning of public is always the core issue of public archaeology. Considering various interests of the Public,in which contains two different di...
今年8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经与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进行认真沟通协商,决定中日双方合作对北魏塔基出土文物展开研究,命题为“定州北魏塔基出土遗物的考古学研究”。 近日,日方合作课题组成员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岡村秀典教授、向井佑介助教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朱岩石研究员到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访问,省文物研究所与日方签订“中日合作研究河北省定州北魏塔基出土遗物协议书,同...
中国贝丘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开始于19世纪末。1897年,日本学者鸟居龙藏来到中国台湾,对园山遗址进行调查,由此揭开中国史前贝丘遗址研究的序幕(1)。迄今为止,在中国的辽宁、山东、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都发现了贝丘遗址,根据发表的调查、发掘报告统计,数量达210余处。到20世纪90年代为止,对贝丘遗址的调查、发掘与研究主要都是根据出土的人工遗迹、遗物,确定考古学文化特征和年代,而对当时的自然...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西周列王的年代学研究”课题下的“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专题研究,预定目标是:“以西周青铜器中铭文可供西周历谱研究者为主,就其形制、纹饰作考古学的分期断代研究,为改进西周历谱研究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所谓“铭文可供西周历谱研究”的铜器,是指铭文中王年、月序、月相...
一 前言 史前玉器是史前时期人类社会在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的一项发明创造。它既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与工艺,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与时尚。而史前玉器的器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体使用到组合使用的发展过程,更体现了史前社会由简单到复杂,由平等到层级分化的发展过程。所以史前玉器是研究史前文化、经济、技术,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对象。 1980年代以来,由于史前玉器的不断发现和考证确认,以及中国文明起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