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时间:2006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天津市 编号:Ⅶ-1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 在天津众多的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杨柳青木版年画。 杨柳青木版年画发源于千年古镇杨柳青。明代永乐年间,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及天津漕运的兴起使杨柳青成为南北商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经济日益繁荣。周边地区的木版年画艺人先后迁居杨柳青镇,发展业务。而杨柳青镇外盛产的杜梨木非常适宜雕版,...
日前,沧州博物馆举办的杨柳青年画精品展展出了《连年有余》《福寿三多》《五福临门》等百余幅年画作品,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
昨天是腊月二十三小年,“祥瑞盈门 福佑家园”——门神年画展,在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启幕,为猴年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展览将持续到3月10日。 门神类年画在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本次展出的作品精选自馆内珍藏的门神类年画,其中部分藏品首次向观众展示。展览采用“两进院”的设计,突出门的功能性,增加整体观感,展区主要分为“武门神”“文门神”“门画”三个部分,其中不乏珍贵的艺人手稿,有些藏...
2月1日(农历腊月廿三),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将举办门神年画展。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精选自馆内珍藏的门神类年画,其中部分藏品首次向观众展示。展览采用“两进院”的设计,突出门的功能性,展区主要分为“武门神”“文门神”“门画”三个部分,其中不乏珍贵的艺人手稿,有些藏品配有古版一同展出。展览将持续到3月10日(农历二月初二)。
过年,家家户户贴年画,曾是多少家庭经年不变的传统。如今时代变迁,过年的习俗在变,年画的命运如何?记者来到运河畔的千年古镇——以年画驰名的天津西青区杨柳青,实地寻访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前世今生。 4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 正月初十,杨柳青民俗文化街悬挂着大红的灯笼,古色古香的画社、店铺星罗棋布地点缀在街上。纷纷扬扬的雪花给古镇增添了喜庆气氛。 杨柳青木版年画,兴于明,盛于清,传承400多年。其造型方...
过年,家家户户贴年画,曾是多少家庭经年不变的传统。如今时代变迁,过年的习俗在变,年画的命运如何?记者来到运河畔的千年古镇——以年画驰名的天津西青区杨柳青,实地寻访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前世今生。 4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 正月初十,杨柳青民俗文化街悬挂着大红的灯笼,古色古香的画社、店铺星罗棋布地点缀在街上。纷纷扬扬的雪花给古镇增添了喜庆气氛。 杨柳青木版年画,兴于明,盛于清,传承4...
年画是祈福传祥的民间手工艺,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天津杨柳青镇,孕育出了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首的杨柳青木版年画,2006年,杨柳青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记者跟随“走基层,看文化”采访团来到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该博物馆在建筑规格、展品数量、馆藏丰富程度上位居中国年画博物馆之首,馆中一群年轻的年画传承人,在这个时代里依然坚守着手工艺术创作。 博物馆内珍藏6400余...
杨柳青木板年画是天津特有的民间艺术,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具有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祥和、情节幽默、题词有趣等特色,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于2006年5月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
杨柳青镇地处京畿要冲,系西青区政府驻地,是该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域位居津城西厢,东临该区中北镇、杨柳青农场,西有张家窝镇,西南接辛口镇,西北连武清区,北临北辰区。辖区面积64平方公里,镇区建成面积13平方公里,镇政府辖有25个行政街村、29个居委会,总人口11万,是天津市与环渤海经济区最大的乡镇。杨柳青镇历史沉积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杨柳青镇有丰富民间艺术。同时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休闲...
杨柳青年画,之所以能成为千年古镇杨柳青名扬中外的标志性民间艺术,其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杨柳青年画与杨柳青地方的民间年俗联系紧密,可以说它是为当地的年俗而诞生、而存在、而发展的。 过年,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几千年的农耕社会,人们看重“春种秋收,秋收冬藏”,企盼五谷丰登,平安吉祥。于是,人们便运用很多的方法除旧迎新,去灾纳福,避凶趋吉。这就在民间形成了贴神马、换桃...
尹树鹏 编者按 杨柳青,是京杭大运河天津段沿岸多水环境中孕育出的北国江南。它以出产年画而享誉海内外。 杨柳青年画,这种起源于农耕文化的传统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是如何反映自然生态美景,与人民的传统生活密切相连的呢? 杨柳青,一个水美、人美的胜景佳地。古代大清河东流入海,在此交汇,故此地史称“流口”,又被谐音成“柳口”。明初,它已经成为京杭大运河畔的大码头、大驿站。河中舟楫不...
春节期间,以“赏年画 观民俗”为主题的迎新春天津木版年画系列民俗活动,在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举办。活动期间,博物馆以馆藏反映过年风俗的年画珍品为主线,展示天津本地过年祭灶、拜年、饮食、娱乐等传统年俗,唤醒人们对传统春节的记忆。生动的讲解,精彩的互动,让参观者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新年的喜庆与温馨。 位于天津市河西区佟楼三合里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于2011年7月22号正...
博物馆里收藏的高近4米的明代木版年画。本报记者 王 津摄 大型年画《连年有余》。 本报记者 王 津摄 仕女娃娃年画。 本报记者 王 津摄 保存完好的古版。本报记者 王 津摄 经典的门神木版年画。本报记者 王 津摄 杨柳青木板年画博物馆建成的消息日前在本报刊登后,连日来有众多读者怀着浓厚的兴趣打电话来详细了解年画博物馆的情况。记者昨天下午来到了在河西区佟楼三合里111号刚刚...
如今天津市重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木版年画终于有了独立、专业、开放的展示平台,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将于20日面向市民开放。每日新报记者提前走进博物馆,率先观览了中国最著名民间木版年画的历史传承与精品画卷。 位于河西区佟楼三合里111号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主题的公益性展馆,展览面积1724平方米,整体展线446米,共分7...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