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唐代 黄绿釉鹦鹉形提梁陶壶 陶质 高20厘米、底径8.9厘米、长22.5厘米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出土 鹦鹉立于喇叭形座之上,背部有提梁及注口,鹦鹉嘴为流,腹中空,全身羽毛刻划细致。鹦鹉的喙、前胸、爪上黄色釉,其余均挂深绿色釉。此壶造型富于写实特点,形象栩栩如生。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和乌兰托娅、红格尔在2016年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内蒙古博物院 红格尔,蒙古语意为“心爱”。90后的红格尔,是内蒙古博物院社教部的一名讲解员。工作中她一丝不苟,认真细致,生活中她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喜欢看书、运动、跳舞。用心爱自己,更要用心爱这个世界,是红格尔在逐梦路上始终恪守的信念。 这也是内蒙古博物院社教部,这个集体共有的品格。 阳光般温暖富有朝气的团队 ...
内蒙古博物院 按照内蒙古博物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及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典工作总体安排,内蒙古博物院从即日起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文物,征集时间截至11月底。 据悉,此次文物征集范围为服务于“文明曙光”(秦代以前)、“汉魏一统”(汉至隋唐时期)、“契丹风采”(辽代)、“一代天骄”(蒙元时期)、“草原烽火”(近现代史)5个展览单元,能够全面反映内蒙古地区史前及各个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物、自然标本...
9月1日,内蒙古博物院打造的全国首家流动数字博物馆走进集宁区第七中学。 流动数字博物馆是内蒙古博物院利用先进技术进行草原文化传播的新举措。流动数字博物馆可以不携带实体文物,快速将几百件数字文物组织成一个完整的数字文物展,并能在短时间内变更展览内容,让观众可以近距离触摸“历史”,感受瑰丽的草原文化。流动数字博物馆以数字化技术和可移动功能成为创新展示方式和增强传播能力的新引擎,通过“零距离触...
8月10日,内蒙古博物院流动数字博物馆前往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进行展出,计划在16个旗县展出50场,行驶里程2200多公里。 流动数字博物馆是一个集成性的移动平台,该展车高4米、宽2.6米、长15米,是一辆全数字化的移动博物馆。该流动博物馆以内蒙古博物院近年来制作的一千多件数字文物为基础,因其无需携带实体文物,所以可将展览输送到展车可以到达的任何地方。移动数字博物馆的展示主体是3D高清...
民众观看明清扇面 6月8日,“清风雅韵——扬州博物馆藏明清代扇面展”在内蒙古博物院开幕,展览展出扬州博物馆藏明清代扇面作品100件(组),重点展现明清时期扬州书画家的艺术面貌。
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讲话 5月18日上午,由国家文物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文物局、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协办,内蒙古博物院等单位联合承办的2016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内蒙古博物院隆重开幕。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代主席布小林,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等出席开幕式。
国家文物局新闻发布会现场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5月11日,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段勇公布了2016年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的主要安排,今年的主会场活动设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博物院。 段勇介绍说,2016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与文化景观”(Museums and Cultural Landscapes)。“博物馆与文化景观”这一主题促使博物馆对它们的文化景观承担起责...
11日,国家文物局举行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6年国际博物馆日的相关情况。记者获悉,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将于5月18日举办,主会场活动设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博物院。 会上,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段勇介绍说2016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与文化景观”,旨在促使博物馆对它们的文化景观承担起责任,要求博物馆为其文化景观的管理和维护贡献知识和专业技能,扮演积极的角色。 据...
3月28日,日本帝塚山大学文学部文化创造学科教授牟田口章人向内蒙古博物院捐赠自己珍藏的“双鱼形琉璃釉建筑构件”和鸟居文库中五本原版辽史文献。 此琉璃釉建筑构件造型别致并在台座里刻有铭文。五本原版书籍是日本学者鸟居龙藏20世纪20年代末在赤峰发现的辽庆陵的研究成果,此类书籍至今未在国内市场出现,是第一版发行的图书,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 捐赠仪式后,牟田口章人做了题为“辽代与古代日本”的讲座,并将...
牟田口章人(图中)向内蒙古博物院院长(图右)介绍捐赠的文献 捐赠的“双鱼形琉璃釉建筑构件”和5本辽史研究的原版书籍 28日,日本帝塚山大学文化创造学科教授牟田口章人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将自己珍藏的“双鱼形琉璃釉建筑构件”和友人的5本辽代研究文献捐赠内蒙古博物院,并表示终于完成“心愿”。 据悉,此次捐赠的物品包括一件辽代“双鱼形琉璃釉建筑构件”和五本辽史研究的原版图书。其中,“...
在抗日战争中,内蒙古蒙汉各族人民团结抗战,为全国的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现撷取部分内蒙古抗战珍贵文物。同时,缅怀为中国人民和内蒙古人民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 抗战时期,在内蒙古蒙汉军民中传阅着一份革命报纸——《绥蒙抗战》报。 1940年,为了宣传我党的抗日政策,绥蒙游击支队政治部创办了《绥蒙抗...
作为自治区六十周年大庆献礼工程的内蒙古博物院,于2007年7月31日正式对外开放,2008年开始实施免费开放,平均年观众量140万人次,节假日期间更是创下日观众量13000余人次的最高纪录。为了唤起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内蒙古博物院推出了一系列大胆而富有成效的改革措施,立足博物院藏品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科学定位社会教育功能,根据不同形势教育的需要,集中相关...
6月25日上午,“见证文明——红山与中国史前玉文化特展”在内蒙古博物院开幕,展览集中了内蒙古全区的红山文化玉器精品和同时期国内的良渚、凌家滩、齐家文化玉器共200余件,全面展示了中国史前用玉的辉煌;《比较视野中的红山文化玉器传承与交流》“博苑”公益讲坛同时开讲。 展览从“用玉传承——辽西地区新石器时期玉文化系列”讲起,展示了红山文化所处东北区域内的兴隆洼、赵宝沟、小河沿、夏家店下层、哈民、南宝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