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25日上午,见证文明——红山与中国史前玉文化特展在内蒙古博物院开展,内蒙古的红山文化玉器精品和同时期长江流域和黄河上游甘青地区发现的以凌家滩、良渚和齐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史前玉器精品200余件集中亮相,全面展示了我国史前用玉的辉煌。 我国北方草原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劳动、生息的摇篮和沃土。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孕育了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鲜明的人类早期文明。特别是在今天我区东部和辽宁北部地区发现...
讲解员向小学生们介绍了清明节由来及其意义。 小学生动手制作古代祭祀用具。 4月2日上午,来自呼和浩特新华小学的小学生们用淘泥制作了古代祭祀用具。这是内蒙古博物院举的清明节主题活动之一——“清明•印象”。 据悉,本次活动内容分为“解清明礼俗”、“制祭祀古韵”两部分。活动中,讲解员向小学生们介绍了清明节由来及其意义,并结合展厅文物讲述了古人的祭祀活动过程及祭祀用具。孩子们在了解这...
“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建议家长给孩子上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这事件本身无可厚非,而且保险费用也不多,35元。但是,以不上保险就不能报名参加内蒙古博物院小讲解员培训班,来强制家长为孩子上保险的做法就让人很不舒服。”近日,首府市民张先生拨打本报热线电话反映。 2月3日,记者采访了内蒙古博物院的相关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称:“因为内蒙古博物院是公共场所,为了孩子在培训期间的安全,报名参加培训的孩子...
内蒙古博物院成立于1957年,2008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外观气势恢宏,线条流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代美感,是内蒙古与呼和浩特市标志性精品建筑之一。它将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点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相结合,突出反映草原民族的历史进程,生动展示当代内蒙古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成果,是浓缩了中国北方亿万年生态变迁、几千年草原文明史话和当代内蒙古发展的一部“百科全书”。...
从2007年开始,内蒙古博物院相继进行了综合实践课、欢乐大课堂等具有青少年教育功能的尝试,吸引了很多家长的目光。特别是欢乐大课堂的开设,这种知识竞赛型的活动深受孩子喜爱。在欢乐大课堂上,老师会把孩子们参观完的展厅内容制作成视频题、抢答题等,让孩子们回答。这里还设有表演环节,让孩子们扮演历史人物,或者亲身尝试纺线、制作蒙古族服饰等。 “我喜欢欢乐大课堂那样的学习方式,不像课堂上那么死板,连班...
12日,记者获悉,内蒙古博物院从9月24日开始的流动数字博物馆西部区巡展落下帷幕。展出期间走进西部一盟三市,行程4000多公里,累计展出12站、45场,举办“博苑”讲坛3期,“欢乐大课堂”知识竞赛14期,主题讲解和公开课20余场,惠及观众3万余人。 内蒙古博物院流动数字博物馆作为全国首辆全数字化的移动博物馆,利用高科技手段让普通观众零距离接触文物历史,自今年启动后开始在内蒙古进行巡回展出,...
本次展览的展品是从捷克共和国布拉格国家工艺美术博物馆众多藏品中遴选出的古代、中世纪至近代玻璃工艺品198件(组),使观众在欣赏玲珑剔透、美轮美奂的欧洲玻璃精品的同时,也了解到欧洲玻璃工艺的发展历史。这其中也可以看到,当时的欧洲因为没有更多机会得到东方中国的瓷器、漆器而运用发达的玻璃技术仿制的类似器皿。 昨晚,由捷克共和国布拉格国家工艺美术博物馆与内蒙古博物院共同举办的“韵彩天成——欧洲玻璃...
世界上最早的外文版成吉思汗文献——波斯文《史集》;1886年法文版《史集》;盖满世界各国印章的《千年风云第一人》上海世博会记忆书;日本最早出版的《蒙古秘史》--那珂通世《成吉思汗实录》(1907);美国最早出版的成吉思汗传记——雅各布。阿博特《历史的创造者》……12日,世界首家成吉思汗文献博物馆主人巴拉吉尼玛将其搜集到的世界50多个国家的成吉思汗文献“移步”至内蒙古博物院进行展出。 记者在...
2月13日,市民通过互动展示设备参观文物。新华网图片 邵琨 摄 2月13日,内蒙古博物院车载流动数字博物馆启用,共展出了260多件文物,市民可以在展车内体验触摸屏等互动展示设备。据了解,流动数字博物馆将在内蒙古巡回展出。 2月13日,市民通过触摸屏了解文物信息。新华网图片 邵琨 摄
最新消息称,由安徽省博物院与内蒙古博物院共同举办的“潘玉良作品展”将于2013年8月9日上午在内蒙古博物院开幕。本次展览将展出安徽博物院所藏潘玉良不同时期代表性油画、国画、白描和素描等作品共100余件,使观众得以走进潘玉良的世界,领略这位奇女子的艺术人生。 潘玉良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艺术家,也是一位较早走出国门的中国女画家,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突出成就。卑微的出身和艰...
傅宁 中国文物网(记者 倪冰)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是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博物馆在适应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形成多职能的文化复合体。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地博物馆又有哪些变...
9月27日,“考古中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周年成果展”在内蒙古博物院展出。本次展览共展出了自新石器时代至明代的各类文物300多件,其中许多出自内蒙古的考古发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之最。 本次展览共分为“沧海巨变”、“谷豸是飨”、“ 文明曙光”、“王朝崛起”、R...
本报记者 许晓岚 实习生 任慧敏 内蒙古博物院既是人们“终身受教育的课堂”,具有开放性,同时也是珍贵文物的汇聚地,必须时刻收紧安全保卫这张大网。在这“一放一收”之间,怎样保持平衡、收放自如?内蒙古博物院在外保、展厅保卫和库房管理三个方面下足功夫,在为观众奉献越来越多丰富多彩的展览的同时,也确保了文物保护工作的万无一失。 从内蒙古博物院一成立,就在原有旧馆基础上新增了多名安保人员,馆内布局也采取...
随着手指来回拖动,电脑触控屏幕里吐尔基山辽墓出土的精美文物——錾花鎏金龙纹银盒开始“转身”,全方位展示银盒上的每一处细节,连微小的焊点或锈蚀斑都一览无余。任意选取银盒上的两点,马上可以获得精确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测量数据。 日前,内蒙古博物院完成了对吐尔基山辽墓出土的265件单体文物3D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建模,数据库建立工作也已接近尾声。 大规模对一个古代墓葬出土的可移动文物...
日前,内蒙古博物院与蒙古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签署友好合作协议,为双方密切合作、互利双赢搭建起一个坚实的平台。 内蒙古博物院与蒙古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达成的协议内容包括积极发展双方在文化和科学领域的交流合作;开展合作研究,组织学术研讨会,合作举办展览,共同在展览内容的充实与展览形式的创新上进行探讨;实现人才和技术共享;促进双方的互访及展览交流。 蒙古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建于1924年,是蒙古国成立最早、馆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