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周穆王时期 1954年陕西长安普渡村长思墓出土 高25.6厘米 口径14.5厘米 足径8.5厘米 器口呈喇叭状,斜张较大,周缘外翻而平展,中段较细且外鼓,上有扉棱通于圈足。器通体以云雷纹为地,上口饰蕉叶纹,中腰与圈足饰饕餮纹。(撰稿人:闫志)
此藏品高41.5厘米,口径17.8厘米,底径13.6厘米。仿青铜觚的瓷质花瓶,元、明、清时用它插花或陈设,所以称为“花觚”。以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绘制纹饰。花觚上部以五彩绘人物故事,辅以青花山石,腰至胫部亦用五彩绘折枝石榴花及其果实,红花绿叶间以青花点染,色彩浓艳而不失清雅。 现收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青铜器既是古代礼制的重要物质载体,又是特殊的工艺美术品,同时又兼有日常生活用具的功能。青铜觚就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酒器。其发展历史极为漫长,距今三千多年的殷商时期就有青铜觚的出现,而后经商周、春秋战国得到完美发展,至汉陶器发展至臻完美而逐步退出。 青铜觚除了用作酒器外,还可以用来装饰、馈赠、祈求吉福、传达情谊。因此与凝重深沉、内涵深厚的青铜鼎等礼器相比,青铜觚更多地表现出赏心悦目的特点,并蕴涵...
“人民街经营古玩店的胡老板是我交往多年的朋友,他深知我喜爱古代的青铜器,今年5月份,他到贵德游玩时,偶然间从一贩马人手中淘到一件仿商周的青铜觚。”80多岁的崔老爷子拿着一件宝贝走进了《社区周报》晒宝栏目,供大家鉴赏。 青铜觚本是盛行于商周时期的酒器和水器,而这件青铜觚是宋代人仿照商周时期的匠人制作的。这件青铜觚高21厘米,口圆直径12.5厘米,底足直径9.5厘米,青铜觚中间束腰的突出部分阳刻...
名称:青铜觚 年代:商 尺寸:高25.8cm 这件商代青铜觚呈喇叭形撇口,束颈,鼓腹,外撇高圈足。颈部凸起两道弦纹。腹部上下饰一周联珠纹,主体饰变形饕餮纹,整个纹饰分为宽窄均等的三列,躯干由云纹勾成,尾上卷,躯干下一列填以云纹,足、爪呈云纹状,脊背上一列填列刀状纹,为流行于殷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饕餮图案。足部饰云雷纹。器底外凸,足内壁刻阳文“子口戈”。 整器造型古朴端...
日前在河北省武安市发现的古代青铜酒器,经安阳市殷墟博物馆专家鉴定,为存世稀少的商代中晚期青铜觚。 此次出土的青铜觚通高30余厘米,造型优美完整、雕刻精湛,通体雕刻饕餮纹饰,底部镂空。经鉴定,其铸造工艺、造型、铭文及纹饰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据武安市文物保管所负责人介绍,青铜觚是我国商代中晚期贵族王侯饮酒的酒器,也属礼器,与青铜爵同为商代酒礼器制度的核心器具,是研究商代酒礼文化较为罕见的...
记者23日从河北武安市文物保管所获悉,武安市文物保管所日前收缴一件商代青铜觚。经有关专家鉴定为商代中晚期青铜觚,是继去年武安市发现商代青铜爵后又一次重要发现。 武安市文物保管所所长李智慧告诉记者,该青铜觚是在武安市东北部文物丰富区的邑城镇、安乐乡一带一重要古城遗址内发现的,系一位村民在田间取土作业中无意所得。这位村民先将青铜觚拿回家中,后主动上交给了国家。 武安市文物保管所专家贾明田说,青铜觚...
中新社邯郸5月23日电 (马继前)河北省武安市文物保管所23日透露,该市近日在民间发现一件商代青铜觚,经鉴定为商代中晚期青铜觚,属中国商代晚期贵族王侯饮酒酒器。 据武安市文物保管所所长李智慧介绍,此青铜觚出土于武安市邑城镇、安乐乡一带的一处重要古城遗址内,是一位村民在田间取土时无意中发现的。该觚通高30余厘米,造型优美,雕刻精湛,通体雕刻饕餮纹饰,底部镂空。从其铸造工艺、造型、铭文及纹饰来讲,...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