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正在进行的吉林双辽大金山遗址发掘项目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距今数千年前的渔猎生活遗迹,包括多处房址、灰坑等,还出土了大量陶器、骨器、石器和青铜器等文物。专家表示,这处遗迹的发现将有助于还原古代东辽河流域人们的渔猎生活。 大金山遗址位于吉林省双辽市新立乡大金山村北300米处,东南距东辽河3000米,坐落在一处东西向固定沙丘南坡之上,地处辽河冲积平原北部边缘。现存遗址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100...
汉 东汉 墓室内装饰图像 1954年四川省成都市扬子山出土 高36厘米、宽42厘米 此砖画像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弋射图,两弋者张弓仰射,其所使用的短矢上系着缴,另一端连接在磻上,磻被放置在半圆形机械中;湖池中荷叶遮掩,莲花吐芳,鱼鸭游弋,空中飞雁成行。弋射是指人们以丝缕系矢射鸟的活动。弋者所用的短矢叫“矰”丝缕叫“缴”,其另一端系着可以滑动的磻,图上的磻被装在一种半圆形...
嵌错宴乐渔猎攻战纹铜壶 我国古代有一种传统的金属表面装饰工艺,称为嵌错,也称错金银,是用金银或其他金属丝、片嵌入青铜器表面,构成各种花纹、图像、文字。嵌错工艺过程是:首先要制槽,在金属器物表面按花纹、图像、文字铸成或刻出凹槽,将金属丝、片嵌入槽内,捶打压实。用磨石将嵌入的金属磨平,再用皮革、绒布蘸水反复磨压,使器物表面光亮、花纹清晰。这种工艺兴起于春秋时期。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青铜器“栾...
封面新闻记者 毛玉婷 实习生 唐依然 图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距今5300——4500年,嘉陵江流域,四川达州宣汉,气候转暖。树林中,阔叶树更加密集地长起,蕨类植物茂盛成长;潺潺流水中,鱼儿成群摇摆。这样的环境,滋养着一群土著人就地而居。他们打磨出尖锐的石器,渔猎采集而生。其中,一种尖锐的细石叶,成了最普遍的工具。——12月6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通报,2015年至2016年期间,该院在...
发掘现场 出土陶器 距今5300年-4500年,嘉陵江流域,四川达州宣汉,气候转暖。树林中,阔叶树更加密集地长起,蕨类植物茂盛成长;潺潺流水中,鱼儿成群摇摆。在这样的环境,一群土著人就地而居。他们打磨出尖锐的石器,渔猎采集而生。其中,一种尖锐的细石叶,成了最普遍的工具。12月6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通报,2015年至2016年期间,该院在宣汉罗家坝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
赫哲印象:抄网捕开江鱼。焦洋摄 赫哲印象:挡亮子。焦洋摄 赫哲印象:桦皮、撮罗子。焦洋摄 赫哲印象:马架子房。焦洋摄 赫哲印象:晒晾架。焦洋摄 4月11日,《赫哲印象——赫哲族渔猎文化雕塑绘画艺术展》在黑龙江省博物馆正式展出。本次《赫哲印象艺术展》由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联合主办,共分春、夏、秋、冬四个单...
如今的西安人,大多住着高楼,上班下班忙忙碌碌,可你知道在两三千年前的西周,生活在都城的普通百姓是如何生活的吗?昨日,省考古院公布今年在镐京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揭秘了当时的生活状况。 首次发现铜制工具 省考古院研究员岳连建说,今年7月至12月,他们对西周镐京遗址部分区域——沣东新城斗门街道办花园村进行考古发掘。初步统计,在村东400平方米范围内,出土了80多个灰坑、6座平民墓葬和大量西周时期的陶...
8月12日,由鸡西市委宣传部和黑龙江省收藏家协会联合举办的2014年鸡西肃慎族系文物、文献、文化精品展暨首届黑龙江省纸制品收藏博览会、第四届鸡西市收藏交流大会在鸡西开幕。 2012年,鸡西成功申报成为“中国肃慎文化之乡”,先后举办了鸡西兴凯湖绿色发展论坛、中国鸡西肃慎文化高端发展论坛、鸡西肃慎文化民间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成立“中国肃慎文化研究中心”。排演了以肃慎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大型情景舞剧《...
捕捞与狩猎是赫哲人的主要经济生活。其中渔业生产占有重要地位,他们食鱼衣皮,渔业为他们提供了生活必需品。到了冬季,则到深山里捕猎。狩猎业也为他们提供了重要的衣食来源。鱼皮制作技艺在他们这些捕鱼捕猎的经济活动过程中同样体现出来。 鱼皮套裤是渔猎生产中常年穿用的。鱼皮绑腿、鱼皮袖带更是进山狩猎的必不可少的用品。特别是他们的猎装,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赫哲(那乃)等民族的传统猎装一般都是用鱼皮图案版包...
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资料图) 12月13日,由吉林省旅游局、松原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吉林查干湖第九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在我市举行,前郭县委、县政府,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旅游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吉林日报》、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新文化报》、《东亚经贸新闻》、松原电视台、《松原日报》、松原交通文艺台、《松原...
在中国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下,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文化厅考古所及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部门的考古专家组成联合考古工作队,近日完成了对中国北方渔猎文化典型代表——昂昂溪遗址的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古墓葬9座,出土100余件珍贵文物。 昂昂溪遗址发现于上世纪20年代末,由22处遗址与17处遗物点组成,共计39处。1930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首次在昂昂溪五福遗址进行考古挖掘,清理墓葬一座,出...
在中国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下,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文化厅考古所及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部门的考古专家组成联合考古工作队,近日完成了对中国北方渔猎文化典型代表——昂昂溪遗址的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古墓葬9座,出土100余件珍贵文物。 昂昂溪遗址发现于上世纪20年代末,由22处遗址与17处遗物点组成,共计39处。1930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首次在昂昂溪五福遗址进行考古挖掘,清理墓葬一座,出土...
记者日前从河南省驻马店市文物部门获悉,考古工作者日前在该市上蔡蔡国聚落遗址进行文物发掘时发现了一处渔猎聚落遗存。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国周代内陆地区渔猎聚落的空白。 据有关专家介绍,日前,考古工作者在对驻马店市上蔡蔡国聚落遗址的考古发掘时,发现了大量的烧烤火膛和鱼、兽骨。根据考古发现可推断,此地为蔡国一处渔猎聚落遗存。在所挖掘的900多平方米的遗址中,发现了5层烧烤层,并且每一层都离得很近。在遗址中,...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上蔡蔡国聚落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烧烤火膛、鱼和兽骨。据考古人员介绍,此地为2000多年前周代蔡国一处渔猎聚落遗存。 考古人员在已发掘的900多平方米遗址中,发现了至少5个烧烤层,每一层都离得很近。 考古人员从中筛选出了有明显烧烤痕迹的鱼骨、禽骨和兽骨,并清理出一些刮鳞器、镞头、鱼钩等小件铜器,陶网坠、石斧等工具,以及大量鬲、盆、罐、豆等陶器碎片。 考古专家认为,大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