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剪纸模特展示。赵桂华摄 沈阳市第二届剪纸节1月25日在沈阳市皇姑区文化艺术中心举行,近百幅剪纸精品亮相。 观众在“福”墙前自拍美照。赵桂华 摄 本次剪纸节以“手艺守艺”为主题,旨在用政府无形之手,市场有形之手,传承人勤劳之手共同托起文化的守正和创新。 观众在欣赏剪纸作品。赵桂华 摄 剪纸大师现场传授工艺。赵桂华 摄 据了解,本届剪纸节共征...
今年57岁的甘肃民间艺人何文华,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瓷雕技艺盆景。图为何文华指导修剪盆景技艺。吴希会摄 寒冬时节,走进何文华的瓷雕盆景工作室,他正坐在一张方桌边,一手捏着一个小型打磨机,一手握住一个大红的细腰酒瓶,小心翼翼地打磨着手中的作品,时不时地用嘴吹一吹打磨下来的粉尘。 何文华的身旁,是七八排高低架,上面摆放着三四百件美观精致的瓷雕盆景作品,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瓷...
憨态可掬的福娃、翩翩起舞的蝴蝶、丰盈喜气的“福”字……一幅幅剪纸五彩缤纷、形象生动,这些都出自湖北钟祥民间剪纸艺人江学文之手。日前,江学文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我喜欢剪纸艺术,已经坚持十年了,让更多人学习剪纸和了解非遗制作,对我来说是一件乐事。” 今年30岁的江学文是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新闻中心记者,工作之余,剪纸已经成为了他最大的爱好。江学文学习剪纸起步于他的大学时代,当年班级举行元旦...
江学文的剪纸作品江学文摄 憨态可掬的福娃、翩翩起舞的蝴蝶、丰盈喜气的“福”字……一幅幅剪纸五彩缤纷、形象生动,这些都出自湖北钟祥民间剪纸艺人江学文之手。日前,江学文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我喜欢剪纸艺术,已经坚持十年了,让更多人学习剪纸和了解非遗制作,对我来说是一件乐事。” 今年30岁的江学文是钟祥市新闻中心记者,工作之余,剪纸已经成为了他最大的爱好。江学文学习剪纸起步于他的大学时...
在今天,如何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讲述民间故事,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民间文学的一个严峻的挑战。显然,在经济大潮吞没了民间说书艺人的时代,就特别需要专业作家来传承、叙述和建构具有母体文化意义和价值的民间文学。 孔子说:“礼失而求诸野。”春秋时代,孔子高度肯定民间文化在建构文化传统中的基础性、根源性意义和价值。远古时代,民间代代口口相传的口语文学是人类文化和书面文学的源头所在﹐是现代“活”文化的一...
甘肃兰州年近七旬的岳云生看到什么,就能捏出什么,五十年的作品几乎没有重复的,每一件都独一无二,他的泥塑博物馆陈列着近五千件作品。图为忧愁系列作品。杨娜摄 岳云生童年跟着祖母在乡下的生活,成为他泥塑作品的主要题材。图为过年系列作品。杨娜摄 一抔泥土,在岳云生的手中,可以捏出几千个造型各异的人物形象。在他的泥塑博物馆里,陈列着近五千件泥塑作品,对他而言,这些“泥人儿”是生活的一部分,是...
从5月份开始,来鄣吴镇旅游的游客又多了一个去处。在该镇昌硕故居的右边,专门设立了一个办公室,一位手艺人现场制作扇骨,刮青、镶嵌、打磨……每一个环节,游客都可以参与进来,这便是新开放的王荣龙尚竹艺术工作室。 该工作室的主人就是王荣龙,一位杭州的民间手艺人,擅长竹艺雕刻。来到鄣吴后,暂时将扇骨制作作为工作室的核心。“扇骨的刮青是一个精细活,更需要耐心,不少游客看到后,都想尝试一番。”王荣龙说。 谈...
最近,一批没有定级甚至没有编号的文物被搬进故宫博物院尚未对外开放的慈宁宫。这些锈迹斑斑的佩刀佩剑、早已变形盔头、年久失修的车马轿舆等并不作展览之用,而是在等待一些特殊的客人。 “我的祖师爷就曾在清宫造办处。”近日,47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专家走进慈宁宫来看这些待修复的文物,他们中有不少就是清宫造办处手工艺人的后代传人,这次他们带着“任务” 走...
昨日,故宫博物院与东城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未来,东城区的传统手工艺人将参与故宫藏品的抢救性保护工作。 此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到地处东城区的北京珐琅厂、北京金漆镶嵌厂、北京剧装厂、北京龙顺成中式家具厂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实地考察,了解这些企业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和保护情况。 此次签约,旨在利用东城区传统手工技艺人才资源,加大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力度。在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
近日,海晏县民间艺人注册的海北仁毛百吉纳民族服饰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成为该县首家制作、经营传统民族服饰的公司,标志着“百吉纳”民族服饰制作走上了品牌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仁毛是海晏县一位文化中心户,一直致力于藏族、蒙古族民族服饰的制作和传承,2005年在县城开设民族服饰商铺,2007年成功注册了“百吉纳”商标,走上了文化创业的路子。几年来,通...
东盟各国代表在云南民族村参观。 新加坡 “口述史文字化”修复非遗 座谈会上,除文莱外,东盟9个国家所派民间文化交流代表们都做了积极的发言,他们谈到自己国家的非遗发展的现实、概况,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加坡档案馆口述史研究院赖素春提到一个非遗传承保护的新课题:“非遗可以修复吗?”这个修复,是指在没有传承人的情况下,如何还原一百多年前或者几百年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