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博物馆林林种种的艺术瑰宝门类中,色彩绚丽的掐丝珐琅器可谓是最容易夺人眼球的艺术品类之一。正在石狮市博物馆举办的“丝路狮缘:故宫狮文化珍宝展”中,就有几件北京故宫旧藏明代掐丝珐琅器艺术珍品亮相,引来众多观众驻足欣赏。 据考古发现,珐琅器最早诞生于希腊,希腊普鲁斯岛出土的公元前12世纪的六枚戒指和双鹰权杖首,被公认为最原始的掐丝珐琅。到了公元前5—6世纪又曾烧造珐琅器;直到公元6世纪,希腊拜占...
悠悠岁月,浩瀚的历史长河披着神秘的面纱诱惑着世人去揭开,华夏文明似璀璨的明星在历史长河中闪耀,回望古,就如陈年的酿酒令人如痴如醉。我们不仅佩服华夏文明的缔造者,也感恩传承者让我们还能看到并惊叹。明清两朝历经百载,文化至今让世人敬仰,其中诞生了富丽堂皇的景泰蓝工艺文化,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门仅为帝王家享有的独特工艺。 “铜胎掐丝珐琅”,顾名思义,是指在铜胎上,用细薄的扁铜丝掐成花样,再...
缸直径62厘米,呈圆筒形,直口,斜腹,平底。通体蓝珐琅釉为地,外壁通景鹿鹤山水图。缸心饰一条大红鲤鱼,内壁有鲤鱼、鲶鱼等四周绕游,水波中另见鱼虾、蟹贝、水草等生物出没。底掐丝冰梅纹。该器在佳士得香港2018春拍会上,以200万港元成交。
掐丝珐琅狮戏纹藏草瓶,明中期,高20cm,口径7.5cm,足径8.2cm。清宫旧藏。 瓶盘口,短颈,鼓腹,肩部装饰铜镀金錾花螭纹一对,圈足。通体浅蓝色珐琅地,瓶腹饰掐丝狮戏球纹,填红、黄、蓝、赭、绿等色珐琅釉,空间满布彩色祥云纹。足内镌楷书“大明景泰年制”六字款。此藏草瓶花纹布局繁密,为明中期作品,口、颈及镀金錾花装饰系后配。 明代中期,掐丝珐琅器的生产继续发展,并在花纹装饰方面产生了...
掐丝珐琅福寿康宁字圆盒,明晚期,通高10cm,口径16cm,足径11.4cm.清宫旧藏。 盒圆形,盖面微隆,圈足。盖面圆形开光,以白色珐琅釉并掐丝镀金勾云纹为地,上有掐丝填红色珐琅釉“福”、“寿”、“康”、“宁”四字,周围点缀彩色杂宝纹。盒盖及盒体外壁均以浅蓝色珐琅作地,饰各种掐丝折枝花卉纹。 明代晚期掐丝珐琅器的装饰题材更为广泛,灵芝仙鹤、松竹梅、荷鹭鱼藻等纹饰一时成为时尚。此外还盛...
清 高38厘米,口径30.8厘米,底径17.6厘米 此罍系铜胎,以一对回首立龙为附耳,在口部、颈肩及肩腹交接处、底足部各有鎏金弦纹一道,以达分隔定位及醒目作用。颈、肩部之变形龙首纹饰在蓝地上以黄、绿、红、白、黑等各色珐琅彩绘。腹部下用二十片蕉叶纹为饰,内为龙首纹,其外至底足止则满饰六角朵花锦纹相对比,着色上亦类同颈肩部。底足另有四组对螭纹,底部则嵌鎏金“乾隆年制”四字楷书刻款。整体造型...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金属胎珐琅器是一种集金属制作与珐琅釉料加工处理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制品。它既具备金属贵重、坚固的特点,又具备珐琅釉料晶莹、光滑及适用于装饰的特点。依据金属胎珐琅器在金属加工工艺和珐琅釉料具体处理方法上的不同,一般可将金属胎珐琅器分为画珐琅器、掐丝珐琅器、透明珐琅器、锤胎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这里介绍给读者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明...
在退休以前我从事铸铜的工作,就是我们俗称的炼铜,17岁开始工作以后,接触了太多的“废品”就是老铜器,这件器皿就是其中的一件,虽然这件器皿保存不是很好,但是我觉得它是一件老物件,于是当时我就花钱把它留下来了,现在想看看是否有收藏价值,希望专家给一些意见。 专家鉴评:首先这是一件清晚期铜胎掐丝珐琅器皿,是用来放大烟膏的,对于放大烟膏的器皿,大的可有10厘米左右,小的仅有两三厘米大小。大烟膏盒的材...
日前,由观复文化主办,观复博物馆及观观传媒协办的“景泰蓝前世今生——掐丝珐琅基业长青杯”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马未都、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中国文物学会漆器珐琅器专业委员会会长陈丽华对景泰蓝艺术魅力和文化感染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景泰蓝技艺创新与发展进行了交流。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
蒜头瓶,瓷器样式之一。造型为颈细长,溜肩,硕腹,圈足,瓶口如蒜头,故名。仿古铜器烧制,宋元时期已有所见。明万历(1573-1620年)年间盛行烧制瓶体高大的青花、五彩器物。清代的形制则趋于轻盈秀美,雍正朝有霁红釉蒜头瓶、珊瑚地粉彩花鸟纹蒜头瓶,乾隆时产有掐丝珐琅蒜头瓶等,工艺精美,风致各异,较之康熙朝茄皮紫釉螭耳蒜头瓶又有了长足的发展。 这个铜鎏金掐丝珐琅贴蟠龙蒜头瓶,高40厘米,瓶底有“大...
烟台市博物馆馆藏金属胎珐琅器精品展9月20日在博物馆一楼西侧特别展厅开展,展览将持续至10月30日。 在中国数千年的工艺美术发展史上,有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身影,它就是珐琅器。中国传统珐琅工艺是在本土传统工艺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与融合,经明、清两朝和近代以来的兴衰,如今又绽放出新的光芒。 烟台市博物馆馆藏金属胎珐琅器集中于掐丝珐琅和画珐琅,尤...
器高73.5厘米,宽52厘米;器型高大伟岸,圆角方形,直口,束颈,弧腹,四兽首形足,足底端撇卷,宛如猛兽张口衔之;口肩之间相对两侧附有飞龙耳;炉带盖,柱形宝珠钮,精雕成缠枝花卉团寿纹。该器鎏金錾花宝珠钮和鎏金飞龙耳尤见皇家气派,乃为宫廷殿堂陈设之重器。北京保利十周年秋拍会获价437万元。
这件多穆壶是传统的掐丝珐琅器,器形为筒式,上收下敞,口部靠柄一侧有花冠形装饰,柄两端各有卷曲花饰,方式壶流,矮足,足脊宽平无釉,壶体上有仿金属箍和铆钉状装饰。器身上是一些布局规整的花草纹。虽然花草纹饰繁密,但层次分明、掐丝流畅、鎏金灿然、填釉饱满,釉色鲜艳且纯正,极尽皇家富贵奢华之美,显 得非常豪华、精致、华丽、大气。而且无论是造型,还是工艺,都接近完美,绝对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多穆”原意为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