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宣宗御笔花鸟成扇 明清折扇盛行,一改宋元流行纨扇风气。明代永乐年间成祖朱棣喜爱折扇卷舒之便,命工仿之;臣子们于端午时节获赐翰林名公书写格言的扇面,如沐仁风。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除沿袭宫廷端午赐扇传统,更于扇面亲洒辰翰。有明一朝,官员持扇、写扇风气随宫廷赐扇活动日渐盛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折扇质量均美,在盛夏特别规划“惠风和畅——折扇集萃特展”(7月1日-9月25日),重点包括...
图1、图2是两只故宫(微博)博物院藏的康熙年青花瓷盘,两只瓷盘画面中均有仕女和折扇,图1是持扇回眸,图2叫名媛画扇。在欣赏这两只盘子时,大家议论图中的两把折扇产自何地,有人说是杭州扇子,有人说是苏州扇子,笔者坚持认为它出自南京,即“金陵折扇”。 早在宋代南京,制扇业就远近闻名。南京地方文献记载:“吾乡造作折纸扇骨素有盛名。”明初,明成祖朱棣在南京登上皇位后,十分欣赏江南的许多民间工艺品。他雅...
遗产编号 ⅷ―5 所属地区 重庆·荣昌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荣昌县 申报日期 2006 荣昌折扇起源于清初,由两湖两广移民入川,折扇生产工艺技术遂随之传入荣昌。折扇生产自乾隆初发展迄今已有260余年,是与苏、杭齐名的我国三大名扇之一。 乾隆至道光时期,只有黄竹扇夹,扇心制成的硬青、皮底两大类,同治年间才新增穿叶串子一大类。光绪至民国时期,...
根据汉代班婕妤的题诗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为卖扇老媪书扇的故事,说明扇子在汉、晋时代有的已成为艺术品。长期以来,扇面绘画成为了中国艺术中独特的一种形制,故宫博物院书画组组长潘深亮称:“文人士大夫以在折扇上题诗作画为风雅,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 宋代宫廷扇兴盛造型多样 在宋代,手工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了宫廷扇的兴盛,除扇的质量得到提高外,造型也日益多样,如有圆形、钟形、宫灯形、鸡心形...
在古今各类扇子中,开合自如的折扇可谓是最为灵巧便利的纳凉工具了。说是纳凉工具,但此话也不太准确到位。要完整全面地定位折扇,由于折扇中附属了书画与雕刻艺术,折扇应该是一种艺术性和实用性赏用兼备的物品。 折扇收拢时只区区一尺间模样,携带者藏在袖管内,或插在腰际间都不显山露水。但一当打开后,孔雀开屏般的容貌又十分令人赏心悦目。而这灵巧的开合,便利的与 人相依相随的特点都来自于折扇那副脊骨。折扇...
根据汉代班婕妤的题诗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为卖扇老媪书扇的故事,说明扇子在汉、晋时代有的已成为艺术品。长期以来,扇面绘画成为了中国艺术中独特的一种形制,故宫博物院书画组组长潘深亮称:“文人士大夫以在折扇上题诗作画为风雅,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 宋代宫廷扇兴盛造型多样 在宋代,手工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了宫廷扇的兴盛,除扇的质量得到提高外,造型也日益多样,如有圆形、钟形、宫灯形...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书法或是绘画最好是附在折扇之上。越过唐风宋雨、明水清山,出落成那一顶民国的松上夜雪,才衍生几许魂魄,几许灵通。 多神呀!既可纳凉又可展示书卷气的折扇! 曾经,折扇作为文人们贴心贴身的饰物,一袭长衫之下,打开的是才子佳人的风情,写不尽人间冷暖,画不完山水自然。或许古人的韵味已经作古,如今那些墨香飘逸的折扇也只能孤躺在书桌上,沦为摆设而寂寞,没有了古人的那份欣然了。 ...
天气入伏,正是烈日炎炎的时节。这个时候,自然是躲在空调房里最为舒适惬意。“甜”外思“苦”,难免生出“没有空调的时候人是怎么过的”这样的感慨来。其实没有空调,还有一位节能环保的“夏日之友”,至今日依然兢兢业业地在不少人手中服役,它就是——扇子。 扇子,其名似乎有点通俗,宋人有云:“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凉友,恰是古人赠予扇子的美名。古人日用器物多矣,何以梳子未得名“发小”,杯子未得名“水友...
随着盛夏的来临,电扇和空调又称为了许多家庭的“标配”。虽然随着这些家用电器的普及,折扇的使用功能已经大幅萎缩,但是其价格却是水涨船高。现在一把稍有名气的师傅做的玉竹扇骨,动辄上万元,3、4万元的也很常见,一把折扇卖出10台空调价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 近日,与知名书画家以及鉴赏家茆帆谈起,得知在20年前,一把玉竹扇骨要是能够卖到10元钱,已经算是天价了,而在10年前,茆老师曾经请苏州师傅做...
4月15日—6月15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自主交流展“文心情缘——雅俗共赏的折扇艺术”在广西民族博物馆推出。 “文心情缘——雅俗共赏的折扇艺术”展作为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重点推出的交流展曾在浙江省永康、义乌、余姚、舟山等多地进行展览,但外省推出尚属首次。为了把展览更好地呈献给广西的观众,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特赴广西民族博物馆承担了送展和展览的布展工作,为今后展览外省推出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也为进...
由舟山博物馆、杭州扇博物馆主办的“文心情缘——雅俗共赏的折扇艺术”展目前正在舟山博物馆展出。 扇最初是伴随着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而演变产生的,逐步从皇室走入平民百姓的家。折扇的大量流行始于明代中期,演变成为文人雅士畅叙风流的道具、百工技艺展示绝艺的载体。本次展览撷选杭州扇博物馆馆藏中以折扇为主题的藏品,组合成“文心情缘”这个展览,从扇面的质地、扇面的文化、扇骨的雕刻、扇袋的工艺等方面,揭...
文人的一张名片 扇子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折扇据说是从日本自宋代传入我国,后来即开始自制。因其使用方便轻巧别致而受大众欢迎。 折扇自问世以来便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书画折扇在宋代开始流行,但由于折扇实用性强,不易保存,现存于世的明清时代折扇极其稀少。民国时期折扇开始风行,书画大家竞相在扇面上绘画题字,折扇成为文人的一张名片,当时的文人使用折扇,恰如现代女人使用丝巾、坤包和皮鞋...
提起扇子,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据《古今注》记载:“舜广开视听,求贤人自辅,作无明扇,此之始也。”由此可见,我国早在虞舜时期就在使用扇,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扇面在中国历史上拥有十分独特的地位,自古是文人雅士展示其身份的象征。伴随着扇面艺术与中国绘画及书法技艺的发展,扇面作为独特的演绎方式,浓缩了中国书画的独特魅力。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集成部分,历来中国有“...
1月22日,82件套精巧别致的清代外销扇在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老馆)展出,扇子均为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由广州制作出口的各类精品。展览将持续到2015年3月22日。 这些扇子由象牙、玳瑁、掐丝珐琅、刺绣、堆绫等各式珍贵材料制成,工艺独特,蔚为大观。据这些扇子的收藏者深圳五壤斋陈祥胜介绍,这些扇子他已收藏了十几年,目前共收集了200多把,而此次展出的为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精品。这些扇子均为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