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米友仁云山墨戏图卷 中国绘画从写真发展到追求意境、意趣,为文人画的孕育准备了土壤。到宋代,一批骚人墨客又以画寄情,借物抒情,遂产生了文人画。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 以苏轼、文同、米芾父子等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主张“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他们都鄙弃对事务的如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性质信笔挥洒。以苏轼《古木竹石图》为例,画中虬...
南宋李嵩画的《观灯图》 现如今,在元宵佳节,不少人会带着全家老少一起出来玩,逛花灯、猜谜语等。这个习俗一直持续了很多年。不过,在古代,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女子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才可以出来,观花灯或者和自己心仪的男子幽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虽然在千百年的历史中,元宵节的内涵远比“情人节”的意义丰富,但不可否认的是...
传统相声中有个节目叫《八扇屏》。两个演员一上场自我介绍,逗哏的甲就说“我是个文人”,捧哏的乙问:“您这个文人整天尽干什么呀?”甲回答:“每天读读书、阅阅报、写写字、作作画、抚抚琴、舞舞剑、吟吟诗、作作对(指作对联儿)。”现今人们理解的文人,就是会写文章的读书人,甲的“神侃”离听众所理解的“文人”越来越远,就不免发笑。其实这样的表白并不荒谬,传统中自命风雅的文人离不开这些,有的还以此为生。 鲁...
古代茶宴图 人类学家认为,中国"食物最后成形"、"伟大的烹调法"的产生,都是在宋代,而在日常生活广泛进入宋代文学的背景下,舌尖百味也被广泛地纳入笔端。 饮食之道:豁达优雅 宦游经历使宋代文人走南闯北,有机会较平民接触更多的食材,豁达包容的人生态度又使他们能接受不同的饮食风俗,故而宋人诗文中的饮食内容格外丰富。 南宋刘松年《撵茶图》 以苏轼作品为例,谈荤食有《鳊鱼》、《食雉》、《猪肉颂...
“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同样的茶不同的水,泡出的茶的香气、滋味、色泽等相差明显。水与茶关系至深,谈茶就要论水。自古以来茶人便对水十分考穷,特别是茶文化盛兴的宋代,在大量宋名家诗文著作中都能看到水与茶关系的论述。 宋代的品茗方式以煎煮以主,文人雅士更是将煎茶的过程当作一种艺术追求。关于选水,宋人不如唐人苛求名声,但论以水质,就如唐...
宋人很会玩,这从他们宴会上的娱乐方式中就可看出 小雨微凉的夏日,红莲盛开的荷池,于此良辰美景中“筵开玳瑁”,已是惹人神往的赏心乐事。与宴的士大夫们居然还想到用荷叶与莲瓣作为酒杯,这就更是意外的清新了。 南宋词人葛立方当年就亲身参与了这样一场雅聚,且在现场即兴吟就两首《卜算子》,词之一题《赏莲以荷叶劝酒作》为: 明镜盖红蕖,轩户临烟渚。窣窣珠帘淡淡风,香里开尊俎。 莫...
“你看这部书,一点虫蛀的痕迹都没有,再保存1000年都没有问题!”美术史家、中国美院教授范景中,戴上白手套,轻轻翻动书页,颇为感慨。 他手中这部保存完好的古籍,名为《锦绣万花谷》,是目前全世界部头最大的宋版书,曾在苏州著名的藏书楼“过云楼”里封存了150年。 6月3日,由《锦绣万花谷》领衔的170余种过云楼藏书,将亮相北京匡时(微博)2012春拍,总估值近两亿元人民币,有望打破古籍拍卖的世...
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只是与传统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 宋代士人服饰,以襕衫为尚,形制为白色细布,下有一横襕,腰缀襞积。另有紫衫、凉帽衫等。紫衫本为军校服饰,因穿着比较简便,成为士大夫的常用服装,以后成为文武官员的便服。凉衫,形制如紫衫,亦称白衫,先是官庶便服,后来成了丧服。帽服,帽以乌纱,衫以皂罗,为士大夫交际常服。士人服装除圆领之外,大多为大袖交领...
尹丽 文人画并不是从苏轼开始的。但是,当我们提到文人画时,总是与苏轼联系在一起。原因有二:第一,“文人画”是苏轼提出的;第二,苏轼系统地说明了文人画的特征。可以说,苏轼是第一个文人画的理论家。 苏轼一生,在官场上并不顺畅。从主观条件来说,他受儒、佛、道的深刻影响。儒要求入世,而佛道要求出世。这就决定了苏轼在官场上的矛盾态度。从客观条件来说,苏轼并不适合官场。苏轼是一个才华横溢、胸怀正义、不拘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