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时间倒回到4年前,伴随着一阵汽笛长鸣,宁波象山“小白礁Ⅰ号”船体发掘与现场保护主工作船——“满洋2004”号工程船缓缓驶离宁波北仑白峰码头,开往象山北渔山岛海域,正式拉开了2014年度“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工作的序幕。 “小白礁Ⅰ号”是一艘从宁波港始发的木质商贸运输船,下沉于清代道光(1821~1850)年间,埋藏在水下约24米的幽深海底。而现在打捞出水的大部分文物被收藏在了中国港口博物馆,...
刚刚过去的戊戌狗年春节,中国港口博物馆举办了“锣鼓喧天震声响、海丝升帆送祥福”的新春民俗嘉年华活动,七天假期里共接待了1.6万余名游客。 《我从远古来——史前宁波人的生活》在春节期间迎来了一个新的参观高峰,“在网上看到这个展览,春节就特地带家人过来看看我们宁波的历史。”住在苏州的宁波人王先生慕名前来。除了欣赏精美的展览,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阳光大厅的新春民俗嘉年华。该活动用古船制作、茶道文化...
12月14日上午,“我从远古来——史前宁波人的生活”特展在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开幕。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柳河、副局长曹鸿,宁波市委常委、北仑区委书记毛宏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韩小寅,北仑区政协主席陈召华等领导和来自全省各地文博机构及本地市民代表出席开幕式。 座落在东海之滨的宁波,自古以来气候湿润,水网密布,草木葱郁,环境优越。约从距今七、八千年开始,先民们就在这里驻足生存,繁衍生息,创造了...
昨日,为期一月的“西域遗珍——丝绸之路古国钱币展”在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开幕。 展览展出了156枚古丝绸之路上不同国家的货币,这些古钱币分别来自古罗马帝国、西突厥、古印度、伊斯兰诸王朝、蒙古可汗国等。其中,有多种钱币非常罕见,存世只有几枚,有的钱币上出现了二至三种文字,表明古丝绸之路各国贸易往来频繁。这些古货币如今成了记录古国文明的最好物证。
《另眼相看——马达罗先生镜头下的老浙江》摄影展前天在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开展,共展出意大利人阿德里亚诺·马达罗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摄于浙江的104幅摄影精品。 自1976年至上世纪80年代末,马达罗的足迹遍布中国各个地区,深入城市的大街小巷,用自己多年从事传媒工作的敏锐视角,将中国普通民众收录于他的镜头之下。作品中既有诗情画意的水乡景色,也有街头路人劳作的瞬间定格,更有弄堂里温馨的天伦之乐。...
昨天下午,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在北仑一家企业举行“港博流动博物馆走进企业”活动,“传统木质糕模和中国近代物资票证”展览,由此拉开了该博物馆纪念2016年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帷幕。 2016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文化景观”,为此,该博物馆将围绕该主题举行为期一月的展览、讲座、社教活动等14项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举行的活动包括“楚风当...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宁波港口博物馆冠名问题的函》,正式批准“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名称,中国港口博物馆成为宁波第一家国字号博物馆。 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努力挖掘港口历史、传承港口文化、传播海洋文明,自2014年10月16日建成开放以来已接待参观者80万余人次,提供讲解服务2300余场,举办展览、论坛讲座、社教活动100余场,受到广泛赞誉。同时创新管理机制,成立宁波地区第一家国有博...
在第11个中国航海日前夕,由中国港口博物馆与中国郑和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向东是大海——纪念郑和下西洋特展”在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开展。国家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李居昌,中国郑和研究会副会长胡平贤,中共宁波市委常委、北仑区委书记马卫光等出席了开幕式。 此次特展共展出文物162件(套)。展览以郑和下西洋为重点,以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为辅线,以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的关系为联结点而展开。在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同...
7月6日,正在建设中的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江西罗忠华先生捐赠的宋代罗盘陶俑。此前,国内仅发现有类似陶俑3座,被认为是现知世界最早的罗盘造型实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北仑区博物馆向罗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并对他这种崇高的举动表示衷心感谢。今年4月,北仑区博物馆工作人员赴江西征集文物,听说当地有收藏家藏有一件宋罗盘陶俑,便联系到罗忠华先生,表示想要出资购买此件文物。...
记者昨日了解到,得知筹建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的消息后,宁波帮有关人士、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不少民间收藏家和各国驻华使节、世界有关港口城市纷纷捐赠藏品,到目前港口博物馆已收到海内外捐赠的藏品百余件。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向在建的博物馆捐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宁波港图册1本,2吨、8吨、16吨电吊各1台,5吨门机、牵引机各1台,仓库行吊、海港吊、4吨塔吊各1台,3吨、6吨叉车各1台,铁锚1个以及建港指挥部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